绿水青山还复来

2019-09-10 07:22刘鹏飞
资源导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永城市永城绿水青山

刘鹏飞

作为传统资源型城市,河南永城坚持“一张蓝图保发展、一体共治建生态”的总体思路,在采煤沉陷区和废弃矿山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走出了一条从“废水荒山”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生态修复之路,成为河南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的典范和标杆。

“三月轻风麦浪生,黄河岸上晚波平。村原处处垂杨柳,一路青青到永城。”400多年前,明代诗人李先芳写下这样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永城当时的自然生态之美。

初春季节,记者漫步在永城市日月湖畔,只见远山碧水,蓝天白云,芳草青青,鸟语花香……一幅山水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画卷尽现眼前。400多年前的诗句,眼前的杨柳依依、绿意盎然,在脑海中一下子定格下来。

远近闻名身的日月湖,如今已成为永城生态修复最亮眼的“名片”。很难想象,七八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采煤沉陷区,道路断裂、村庄淹没、农田荒芜,地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近年来,因煤而兴的永城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的指导下,坚持高起点规划、多元化投入、全方位修复,高质量实施以日月湖为核心的采煤沉陷区和以芒砀山为核心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努力将“废水荒山”变为“绿水青山”,积极打造山水林田湖草共治的“永城样板”,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多赢,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截至目前,永城市先后投入各项治理资金113.1亿元,恢复治理采煤沉陷区6.53万亩,有效保护耕地1.4万余亩,新增建设用地5600亩。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金1.9亿元,对芒砀山3个废弃矿坑实施生态修复,恢复治理面积1500多亩。

高起点规划

打造生态修复示范区

永城地处豫东平原,是我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地下含煤面积1300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0%,其中已查明煤炭储量51亿吨。丰厚的煤炭资源,给永城带来的不止是滚滚财源,还有挥之不尽的伤痛:全市因采煤引起的沉陷区面积有9万余亩,道路、村庄、农田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涉及15个乡镇、267个自然村的9.6万人。

“日月湖所在的区域,是我市面积最大、塌陷最严重的沉陷区,土地沉陷3万多亩,沉陷深度平均2.1米,常年积水面积约5000余亩,形成了大面积的沼泽、坑洼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李杰告诉记者。

除了采煤沉陷区,废弃矿山也是永城的“生态之痛”。位于该市北部的芒砀山,从20世纪80年代因计划经济时期就开始过度开山挖石,导致山体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资源枯竭后,区域内形成大量废矿坑、危崖、陡坡,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

自2009年开始,为偿还生态“欠账”,抚平生态“伤疤”,永城市将生态修复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集聚人力、物力和财力,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规格设计、高质量建设,同时借鉴国内外生态修复治理经验,按照“大自然、大环境、大气候、大气魄”的总体思路,因地制宜,科学运作,全力对采煤沉陷区和废弃矿山进行生态治理。

与此同时,该市先后出台《永城市矿山地质环境生态治理工作规划》《永城市东西城区间沉陷区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永城市加快建设沱北湿地公园实施方案》《永城市矿山地质环境生态治理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确保生态修复治理工作顺利实施。

从此,一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共治的生态修复大棋悄然走起。在采煤塌陷地治理方面,该市先后实施日月湖、还金湖、沱河湿地公园等项目,整治采煤沉陷地5万多亩,使坑洼破败的沉陷区蝶变成为赏心悦目的生态湖;在废弃矿山治理方面,该市采用生态绿化、岩壁造景、历史遗存保护等手法,对芒砀山保安山、僖山、夫子山等3处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使曾经满目疮痍的废矿坑变成游人如织的游乐园。

北有芒砀山,南有日月湖。如今,一个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地质公园,一个是国家水利风景区、省级湿地公园、矿山公园。

2019年2月,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刘金山到永城调研,点赞了永城采煤沉陷区和废弃矿山全面修复生态的做法,并对永城今后的生态修复工作提出要求:高起点、高质量地打造矿山治理和生态修复示范区,让“永城样板”叫响全国。

作为生态修复的“主力军”,自然资源部门责任重大。“我们将严格按照‘一张蓝图保发展、一体共治建生态’的整体思路,加大生态修复力度,还百姓绿水青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蒋清伟表示。

多元化投入

破解生态修复“资金难”

生态修复工作任重道远,资金投入更是巨大的。即便常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動辄上百亿的治理资金对永城而言,依然压力巨大。

钱从哪儿来?近年来,永城市创新理念,积极探索利用PPP模式,坚持“政府撬动、企业履责、社会参与、合作共赢”的理念,多渠道筹集资金,走出了一条生态修复治理的多元化路径。

一是政府投资为主,建地质公园。芒砀山保安山是芒砀山汉墓群的核心位置,其南北侧因开山采石形成大面积的采石坑塘和陡崖峭壁,不仅具有较大地质灾害隐患,而且对汉墓安全不利。永城投资近亿元,利用短短2年的时间,结合芒砀山景区建设,将保安山采石坑塘和原水泥厂、陶瓷厂等工业遗址建成了芒砀山省级地质公园。公园总面积约50平方千米,以石灰岩地貌、花岗岩地貌为主,以典型地质遗迹、采矿遗址、矿山环境治理景观为辅,与历史文化相互辉映。自2014年揭碑开园以来,芒砀山地质公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扩大。

二是运用“PPP”模式,撬动社会资金。为减轻财政压力,永城将生态修复工作与开发景观资源、旅游资源相结合,规划实施了芒砀山地质公园僖山景区和夫子山景区项目。其中,芒砀山地质公园僖山景区项目是该市首例成功运用“PPP”模式运作的项目。永城市保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投资5622.94万元,对僖山进行开发式治理。夫子山景区通过引入社会投资,将原有的采石坑治理成目前单日客流量过万的5A级旅游景区,2018年缴税500余万元,经济效益明显。

三是多元化投入,补资金短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涉及面广、所需资金量大,仅仅靠单个项目和财政资金投入仍是杯水车薪。日月湖规划面积24平方千米,是全国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工程之一。目前,永城已累计完成投资9.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86亿元,其余为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和企业投入资金。随着工程的顺利推进,其生态和社会效益初步显现,已吸引企业、社会资金50亿元的投入。2017年,永城依托省财政项目2186.5万元的政府投入,在西城区北部实施了集观赏、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湿地公园——沱河北湿地公园项目,吸引了河南省国投公司、万达等大型企业青睐,初步达成投资意向。

全方位修复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共治”

“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近年来,永城坚持“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通过治矿、建湖、增绿、护田等手段,积极构建工作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全方位、多角度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治矿。永城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编制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规划,因矿施策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任务,同时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基金制度,做到既还好“旧账”又不欠“新账”。按照省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要求,该市全域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我们将计划用2到3年的时间,科学复绿15处废弃矿山。今年计划对磨山、马山、夫子山等8处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李杰表示。

建湖。在采煤沉陷区,永城创造性地提出了“挖深垫浅、挖湖堆山”的治理思路,集“采煤沉陷区治理、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于一体,构筑起“生态治理、生态修复、生态保护”三道防线,使其变成生态湿地、生态公园,初步构建“两湖四带一湿地28公园”生态布局。

增绿。永城大力推进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坚持造林、造绿、造景相结合,对采煤沉陷区和废弃矿山因地制宜制定绿化方案,完成山区绿化2000亩,补齐空地,形成了万亩桃林、万亩杏林多色彩、多层次生态景观。同时,围绕日月湖、还金湖、沱河湿地公园等城市生态圈植绿,实现300米见绿目标。

护田。永城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与土地复垦、拆旧复耕、占补平衡、增减挂钩等土地政策相结合,将采煤塌陷区内的村庄进行整体拆迁治理、集中安置,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增加了耕地面积。例如,城厢乡所处的区域曾是两个煤矿的主采区,因过度开采,全乡19个行政村中的17个出现村庄和耕地沉陷,2万余村民的生产生活面临困境。2014年开始,永城市对这一区域进行大规模土地整治和老村庄拆旧复垦,耕地反而新增3600余亩。

“要打造生态修复示范区,就要运用生态的方法、系统的思维,按照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宜林则林、宜景则景的原则进行自然恢复、生态修复,才能让废水荒山变成绿水青山。“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首席专家张忠慧表示。

“生态+”效益凸显

奏响“黑白绿”经济和谐曲

乌金矿采财源茂,白面畅销内外名。这就是永城所谓的“黑白”经济,黑的是煤,白的是面粉。如今的永城,山青水秀、景色宜人,处处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如今,“黑白”经济之外又添了一“绿”。

艺术公园、滨水步道、叠水瀑布、新隋堤、栖凤山植物园……如今,日月湖北部人文景观和中部艺术景观已基本建成,10余个景点对外开放。黄昏时分,站在32米高的日月山远远望去,只见水天相接处一片灯光闪烁,各个湖泊相互毗连,湖水相通,一湖一景,景景诱人。

“日月湖现在大变样,沉陷区变成了风景区,每天晚上都有人来这里锻炼身体,这就是我们所向往的生活!”不少市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作為汉文化发祥地,永城市文化底蕴丰厚,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芒砀山景区在不足1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汉梁古文化景观29处。其中,梁孝王王后墓被称为“天下石室第一陵”,柿园墓藏“四神壁画”被誉为“敦煌前之敦煌”,汉高祖斩蛇碑被称为千古奇观。2018年,永城共接待游客321万人次,同比增长27.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9亿元,同比增长30.9%。

好生态也能当饭吃。借芒砀山景区的“光”,附近十几个村子的百姓纷纷从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收入明显提高。有的直接在景区里打工,有的则开农家乐、办民宿,还有的发展乡村民俗……

“一大批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不仅消除了地灾隐患,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换回了金山银山,实现了以生态旅游带动多种产业的配套、协调发展。”李杰表示。

生态修复,换来永城蝶变。曾经“满目疮痍”的永城,如今风光景色宜人,湖水碧波荡漾,山坡绿树成荫……正逐步建设发展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矿业城市。

猜你喜欢
永城市永城绿水青山
创新方法 用“绿水青山”赢未来
用清廉守护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永城市付利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 无公害农产品+农户扶贫
永城市计生协走访慰问计生特殊家庭
永城市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研究
河南永城市优质强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由商丘入永城途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