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郁达夫诗词笺注》部分注释的商榷

2019-09-10 07:22何群
三峡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郁达夫

何群

摘要:詹亚园先生的《郁达夫诗词笺注》是郁达夫诗词目前唯一的全注本,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部分注释尚值得商榷。诗词注释是研究诗人渊源、风格、思想的基础,笺注的精确能促进我们对郁达夫旧体诗词的研究。

关键词:郁达夫;旧体诗词;注释;商榷

中图分类号:I20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9)04-0060-04

詹亚园先生的《郁达夫诗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以下简称《笺注》)是目前郁达夫诗词唯一的全注本,具有开创之功。但由于缺少借鉴,此书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疏漏。本文拟从典故出处不明、化用诗句引用失当、词语解释讹误、诗意理解讹误四个方面对《笺注》的注释提出一些商榷意见,以期方家与郁诗爱好者斧正。

一、典故出处不明

1.只因司马惯慵疏(《寄浪华,以诗代简四首》其一)

《笺注》:“司马,此指唐诗人刘禹锡,他曾因参与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因作诗得罪权贵,被贬到连州。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有‘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语,劝他少作文字,以免惹祸。这里作者借用柳宗元诗语表明自己未‘著书’的原因。”

按:刘禹锡世称刘宾客,非刘司马。此处“司马”应指司马相如。《世说新语·品藻》载:“王子猷,子敬兄弟共赏《高士传》人及《赞》,子敬赏井丹高洁,子猷云:‘未若长卿慢世。’”“慢世”即對世事慵懒的态度。另外,从此诗前两句“远方昨夜到双鱼,向我殷殷索著书”来看,也可知此处用司马相如典。《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长卿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禅事,奏所忠。忠奏其书,天子异之……。”史上刘禹锡并无与索书相关的记载。郁达夫一向喜自比司马相如,除此诗还有《留别担风》:“到处逢人说项斯,马卿才调感君知。”《秋夜怀人七首》其四云:“忆煞蓝亭旧酒垆,当年曾醉病相如。”均以相如自比。

2.道我新诗锦不如(《西归杂咏》其一)

《笺注》:“刘禹锡《酬乐天见贻贺金紫之什》:‘珍重和诗呈锦绣。’语翻进此意,谓掌书某君称赞作者之诗美于锦绣。”

按:《诗品》卷上:“谢混云:‘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陆文如披沙简金,往往见宝……’”杜甫《酬韦韶州见寄》:“新诗锦不如。”杜、刘二诗均本《诗品》,郁诗则袭用杜诗成句。

3.廿年辛苦忆苏卿(《春江感旧四首》其三)

《笺注》注苏卿为苏小卿(明梅鼎祚《青泥莲花记》卷七所载庐州娼)。

按:苏卿当指苏武。武,字子卿。若指苏小卿,则“廿年”无落处。苏武在匈奴牧羊十九年,取整数即廿年,故言“廿年辛苦”。郁达夫曾在日本生活,常以苏武自比,如一九一九年作于日本的《岁暮感愤》:“穷塞寒侵苏武节”。另有《留别梅浓》:“苏武此身原属汉,阿蛮无计更离胡。”也是自比苏武。

4.佳妇而今归帝子(《春江感旧四首》其四)

《笺注》:“佳妇:用韦庄事以自叹。杨偍《古今词话》:‘韦庄以才名寓蜀,王建割据,遂羁留之。庄有宠人,资质艳丽,兼善词翰。建闻之,托以教内人为辞,强庄夺去。庄追念悒怏,作《小重山》及‘空相忆’云……。’”

按:韦庄典中并无“佳妇”“帝子”字样出现,王建称帝,亦非“帝子”。此处疑用《资治通鉴·唐纪·永徽六年》所记唐太宗临终前对大臣的话:“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袁枚《昭陵》:“佳儿佳妇凭谁托,青雀终当胜雉奴。”亦用此。

5.阿戎原是出青蓝(《志亡儿耀春之殇》其六)

《笺注》:“阿戎,指西晋王戎……作者以王戎自视,言自己恸子之甚。”

按:“阿戎”并非郁氏自指,而是指亡儿耀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因为王戎是早慧的典型,后世遂以“阿戎”称美他人之子。如王维《送李员外贤郎》:“借问阿戎父,知为童子郎。”本诗中郁达夫借王戎夸赞亡子耀春生前聪慧过人,胜似兄长。

6.未免有情难遣此(《三月一日对酒兴歌》)

《笺注》:“《世说新语·伤逝》: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语本此。”

按:《世说新语·言语》载:“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顇,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郁诗当用此。

二、化用诗句引用失当

韩立平先生《郁达夫旧体诗的取径——与郑子瑜先生商榷》已指出十条郁诗化用前人诗句而詹亚园先生未注的情况,兹不赘述。除此之外,《笺注》还有一些对化用诗句未作说明以及误引、未指出最早出处的现像存在。具体拈出几例如下:

1.夕阳西下水东流(《日本大森海滨望乡》)

《笺注》:(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水东流):“黄景仁《感旧杂诗》:‘最忆濒行尚回首,此心如水只东流。’语用此”

按:郑板桥《道情十首》:“夕阳西下水东流”。郁诗整句借用。

2.又向天涯别故居(《八月初三夜发东京,车窗口占别张、杨二子》)

《笺注》:“这句化用刘皂《旅次朔方》诗意,刘诗为:‘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故居,指作者在东京一高预科读书时的住所。”

按:此说颇牵强附会。刘诗“客舍并州已十霜”言客居之久,而郁诗“又向天涯别故居”则表明更换“故居”之频,强调异乡漂泊感,二诗“故乡”与“故居”,虽同有一“故”字,但意味有异。

3.阻风中酒年年事(《木曾川看花》)

《笺注》:“(阻风中酒)阻风,为风所阻。中酒,醉酒,杜牧《睦州四首》:“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

按:郁诗出自杜牧诗,却非《睦州四首》,而是《郑瓘协律》:“广文遗韵留樗散,鸡犬图书共一船。自说江湖不归事,阻风中酒过年年。”郁诗自此诗结句化出。

4.客舍栖栖五处移(《自述诗十八首并序》其十八)

《笺注》:“栖栖,不得安居貌。《汉书·叙传》:‘是以圣哲之治,栖栖皇皇,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按:“栖栖”的最早出处是《论语·宪问》:“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笺注》引用失当。

5.芳草何年恨却休(《寄荃君》)

《笺注》:“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意用此。”

按:芳草是古诗中习语,未必远绍《离骚》,此句所本为杜牧《登九峰楼寄张祜》:“芳草何年恨即休。”

6.曾从诗纪见遗文,直到西溪始识君(《过西溪法华山觅厉征君墓不见》)

《笺注》:“诗纪指《宋诗纪事》,厉鹗撰,共一百卷。”

按:《笺注》言诗纪指《宋诗纪事》,是。然而未注出此二句仿照唐温庭筠《过陈琳墓》:“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篷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三、词语解释讹误

1.达如无命亦何伤(《穷郊独立,日暮苍然,顾影自伤,漫然成句》)

《箋注》:“谓自己命运不佳。达,当是作者自称其名。”

按:“达”指穷达之达,非作者自称其名。宋杨杰《朱氏天和堂》:“穷达命已定,利名心顿疏。”清宋湘《过鹦鹉洲诗》:“自昔异才无达命,怜君遇难不低头。”皆是其例。郁达夫名文,字达夫,按一般习惯,也不会截取字号中的单字称呼自己。

2.上方钟定夫人庙(《步何君<半山娘娘庙题壁>续成》)

《笺注》:“‘上方’犹言‘高处’,半山娘娘庙在山半,故云。”

按:“上方”指住持僧居住的内室,亦借指佛寺。唐解琬《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瑞塔临初期,金舆幸上方。”宋孔武仲《清凉寺》:“白寺荒湾略艤舟,携笻来作上方游。”

3.填词漫学贺方回(《读大杰词》)

注:“意谓写作诗词不要仿效贺方回多为愁苦之声。贺方回即北宋词人贺铸,其《青玉案》词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句,故黄庭坚有诗云:‘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

按:“漫学”非不学,恰是“学”义。此处“漫”强调随意,如:漫抄(随手写录);漫书(随意书写);漫言(随便地说);漫题(信手书写的文字)。“漫学”即不经意地学,强调刘大杰天赋之高,不用费力就可以学得像贺方回。元稹《元和五年予官不了罚俸西归三月六日…怆曩游因投五十韵》:“无端矫情性,漫学求科试。”张耒《再赋弈棋五首》(其三)云:“儿童争画纸,漫学老夫狂。”洪浩《又和春日即事》:“漫学樊迟圃,空登子反床。”皆是其例。

4.地老天荒曳尾生(《寄若瓢和尚二首》)

注:“(曳尾生)作者自称,是愤于妻子红杏出墙的自谑之辞。”

按:“曳尾生”并非作者自称,“生”在此处是动词,非名词。《庄子·秋水》载:“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5.集无名句比秋笳(《感怀》)

《笺注》:“谓自己诗集中无句堪与杜诗相比,语承李西浪‘少陵诗笔动悲笳’句来。杜甫《秋兴八首》:‘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李诗语本此。”

按:郁诗“秋笳”非作“悲笳”,此处当指清诗人吴兆骞的诗集名《秋笳集》。吴兆骞曾经因为受到江南科举案的连累,遣戍宁古塔二十三年(今黑龙江境内),其《秋笳》集被誉为“悲凉抑塞,真有崩云裂石之音”。沈德潜在《清诗别裁集》亦云:“诗歌悲壮,令读者如相遇于丁零绝塞之间。……倘以老杜之沉郁顿挫出之,必更有高一格者。”《四库全书总目》亦称许其诗:“兆骞诗天赋特高,风骨遒上。”曾被称作“江左三凤凰”之一的吴兆骞集中有不少名句,如:“愁心却是春江水,日日东流无尽时。”“山空春雨白,江迥暮潮青”,“羌笛关山千里暮,江云鸿雁万家秋”,郁达夫此句诗是用《秋笳集》来比拟吴兆骞的诗,意为自己像吴兆骞一样道路坎坷,但却未能够像吴那样写出名句,实为谦语。

四、诗意理解讹误

1.我怕见花花怕我,低擎纨扇上争车(《出晴雪园寄石埭四首》其三)

《笺注》:“这里反用班婕妤辞辇故事,言群花唯恐时过遭冷落,便一齐争来娱目。”

按:此处“低擎纨扇”者应是诗人而非指花。其实此处与《暮归御器寓所》的“匆匆障面田塍过”,《西归杂咏》的“独遮纨扇过西京”均为同一典故,即张敞典,詹先生在《暮归御器寓所》诗后已注出,兹不赘。郁诗此二句诗意为,我因为伤别,而不愿见到这些花,所以学张敞用扇子遮面,乘车而去。争车,疑为“征车”之误。

2.锦样文章怀宋玉,梦中鸾凤恼西施(《无题》其二)

《笺注》:“意谓自己文章锦美,不禁使人联想起楚国的才子宋玉,而妻子貌美、

夫妻亲昵和爱,直可使得古代佳人西施因嫉妒而着恼。梦中鸾凤,喻睡梦中的美好夫妻。“

按:此处作者以宋玉自指,借用西施来赞美妻子。恼并非“因嫉妒而着恼”,而是“恼人”之意,即“撩拨人”。宋王安石《夜直》:“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阑干。”宋柳永《尉迟杯》:“困极欢馀,芙蓉帐暖,别是恼人情味。”

诗歌注释是研究诗人渊源、风格、思想的基础,比如郁诗“集无名句比秋笳”之“秋笳”本指清诗人吴兆骞的诗集名《秋笳集》,詹亚园先生将其解释为出于老杜的“山楼粉堞隐悲笳”(《秋兴八首》)之“悲笳”,并据此说明郁达夫学老杜,即是注释失误对渊源推溯造成误导。另外,学术界目前存在郁达夫诗学唐抑或学宋的争议,其依据也往往是郁诗所化用的唐诗或宋诗,注释中对化用前人诗句的失注或误注,无疑也会对其他研究者造成误导。

注 释:

[1] 詹亚园:《郁达夫诗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2] 张万起、刘尚慈:《世说新语译注》,中华书局,2017年。

[3] 韩立平:《郁达夫旧体诗的取径——与郑子瑜先生商榷》,《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11期。

[4]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

[5] 曹楚基:《庄子浅注》,中华书局,2000年。

猜你喜欢
郁达夫
话语的态度
贵人不可贱用
贵人
贵人不可贱用
助人何必曾相识
从《故都的秋》看郁达夫与北京的关系
《郁达夫手稿:〈她是一个弱女子〉》
郁达夫的棉衣去哪儿了
郁达夫的棉衣去哪儿了
郁达夫1%崇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