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兆濂故居调研及保护开发研究

2019-09-10 07:22方王子刘朝
炎黄地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

方王子 刘朝

摘 要:牛兆濂作为陕西省近代著名文化人物,其治学思想对近代陕西传统文化影响极大。但这样一位地方文化代表人物的历史痕迹却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其故居遗址近年来保护现状堪忧。本文拟对牛兆濂蓝田故居实地调研,并提出具体保护开发意见,供相关部门参考,从而更好传承弘扬优秀文化、助力地方建设。

关键词:牛兆濂;故居调研;保护开发;历史文化

名人故居是名人成长和生活的见证,是保存和传承名人信息的场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变迁以及历史的发展轨迹。从这一点来看,名人故居是一本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1]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长期以来,西安蓝田的牛兆濂故居不被关注重视,冷落荒凉,这一问题亟待重视解决。牛兆濂的蓝田故居承载深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对其保护开发有助于深度理解认知关中历史文化。

1 牛兆濂其人

1867年,牛兆濂出生在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新街村。牛兆濂小时候就是乡里出名的“神童”。26岁时他北上三原县,拜理学家贺瑞麟为师。贺先生指点他遵循程朱理学之路,他自此专注儒家为己之学,身体力行。儒家的关中学派注重格物致知、经世致用,具有积极的入世精神。牛兆濂一生奉行“学为好人”之道。

光绪十五年(1889)牛兆濂应乡试,中举人。后因父殁母病不能进京应试,按例应除名,陕西巡抚端方以孝廉奏请朝廷得以幸免,并特赐内阁中书衔。但他不意功名,力辞不就。此事还被《申报》刊登,可见其名声之显。[2,《本馆接泰电音》]光绪十六年(1890)牛兆濂治关学(宋代关中形成以张载为代表儒学派别),成为关学在近代最后一位代表性人物,著有《近思录类编》等作品。牛兆濂还曾于清末任咨议局议员,是一位有影响的文化人物。[3,卷五]

1912年初,原陕甘总督升允率兵攻陕,企图复辟。牛不顾个人安危西出礼泉,晓以利害,使升允罢兵,这成为《白鹿原》经典镜头。此后他专事讲学,宏扬儒学。卢沟桥事变后,日本进攻,患病在床的牛兆濂闻讯后病情日渐加重,于当年7月21日辞世。

2 牛兆濂故居现状

虽然牛兆濂有着一定的历史文化影响力,但今时今日他的故居保护情况却令人堪忧。早在十多年前,关于牛兆濂故居遗址破败不堪的消息就曾被报道过,但一直都未受到重视。直到随着近年来《白鹿原》电视剧火爆,其中角色“朱先生”的原型牛兆濂也再度受到关注。2016年,西安市牛兆濂文化研究会成立,借此来提升地区文化旅游价值。关于牛兆濂思想的一些文章在近年增加陆续出现。项目组也因此决定对牛兆濂蓝田故居展开考察,为西安地区文化建设建言献策。

当项目组到达牛兆濂故居所在的蓝田县华胥镇新街村鹤鸣沟后,却发现故居遗址目前的状况依然十分堪忧。在一片灌木丛中,两口显得比较破败的窑洞在其中,一股说不出的凄凉感扑面而来。牛兆濂的故居由三个厅构成,一个约4*17m的大厅,一个约3*5m的小厅和一个2*5m的小厅,这三处都仍有使用过的痕迹,内部保存状况相对完好,没有坍塌的地方。此外还有一个地下室,但由于入口较小,出于安全考虑并未进入。纵观牛兆濂故居及周边,只有县政府立的一块石碑表明了身份,无任何其他举措加以保护。

令人欣慰的是,当项目组向牛兆濂故居所在村庄居民询问牛兆濂其人时,绝大多数人都表示知情,也知道故居的位置,并以“牛才子”稱呼牛兆濂。我们还在蓝田县城对过往路人进行采访,发现大部分的民众对其知情并希望可以对牛兆濂故居实施保护开发(见表格)。在调查对象中老年人对牛兆濂了解最多,而青年人虽有不少人不了解的,但因思想活跃也乐于见到当地开发旅游产业以带动增收。反对开发的多认为需要大量资金。

3 牛兆濂故居保护开发意见

城市名人让城市更具活力。名人故居和重要事件遗址承载了特别重要的历史遗存。项目组试图为在对牛兆濂故居进行实地调研以及对附近居民进行走访的基础上,立足于传承文化与可持续发展,梳理出一条适宜蓝田牛兆濂故居保护开发的思路。

3.1投入资金对牛兆濂故居进行修缮是当务之急。牛兆濂故居虽尚未坍塌,但保存状况已经很差。若想对其进行旅游开发首先就要搞好故居遗址的修缮工作,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2对牛兆濂故居进行旅游品牌策划。以《白鹿原》大热为依托,开发“朱先生”原型之蓝田牛兆濂故居旅游项目。同时,在完成修缮后对周边进行整体开发,形成以牛兆濂故居开发为主,兼而宣传陕西关中近代文化的态势。[4]

3.3完善名人故居遗产保护制度与评价体系。现行的《文物保护法》与地方保护性法规对牛兆濂故居遗址的保护仍不全面。因此,我们应针对牛兆濂故居的创新开发利用作出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保护规划,并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总之,名人故居遗址的保护与开发不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和当地群众通力合作。习总书记曾有过“让文物说话”的寄托,项目组希望“让故居说话”,深入发掘名人故居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西北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西安蓝田牛兆濂故居调研及保护开发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011。

参考文献

[1]陈建强.《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的相互关系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18年08期.

[2][清代]《申报》[J].1900年5月22日.

[3][民国]《续修蓝田县志》卷五[M].民国三十年铅印本.

[4]荆曼,宋佳佳:《地域性文化旅游资源视域下名人故居开发研究——以江西省赣州市蒋经国故居为例》,《长沙大学学报》2018年06期。

[5]杜娟:《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纪实》[J].《法制日报》2015年01月10日。

作者简介:

方王子(1999-),男,汉族,安徽省马鞍山人,西北大学历史学院2017级本科生,研究方向:历史学。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
辽阳历史文化旅游发展思考
中学校园景观设计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战略
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初探
湖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刍议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城市化下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共存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