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几点探讨

2019-09-10 07:22张情疆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35期
关键词:说明文习惯文章

张情疆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变,语文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语文学不好将严重影响其他学科。尤其是随着中高考的改革,语文成为所有学科中的重中之重,“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是2018年高考结束之后广大师生的一致体会。“在未来,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分数,如果阅读能力不过关,连卷子都做不完,考试更是会吃大亏!”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这是“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公开演讲中的原话。所以,想要孩子学的好,考的好,一定要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更应该与时俱进,用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新的理念进行语文的阅读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高效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还对初中阶段的学生阅读,从阅读的速度,方法,目标等方面提出了多项要求,在现实中,课外阅读的时间地点条件难以整齐划一。自然影响到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本研究拟将主要的阅读任务由课外转入课内。让课外承担“本”的阅读负担。“说着容易做着难”,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推动下,我深刻意识到:原先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课堂教学要从老师的单一传授知识为主转化为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以此来提高阅读能力,那么学生课堂上都读哪些书籍资料?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开展一堂堂高效的阅读教学,学生在课堂上怎么读?如何考察孩子的阅读效果及能力层次?这是值得探讨的.就这几个问题我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阅读书目

温儒敏曾经透露,“高考的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也就是说,只看《读者》和四大名著,只看所谓的课内教材,别说高考语文,就连中考语文都将应付不来。   紧跟小学、初中教材的是接下来的高中语文教材的变脸!正在着手编高中语文教材的曹文轩说:“新的语文教材要对教师学生有制约作用,比如文章后提供书目。这个书目不是可看可不看,你必须看,因为要与教师的语文教学和学生的评估直接挂钩,所以你想不看都不可以。”中学和高中的要求是一致的,中学无异于盖楼打基础,阅读书目除了中学生必读的中外名著外,依据课标,针对人教版初一到初三每一学期阅读量的要求, 结合每单元的主题,我分别选择一组文章。这些文章应具有不同风格,不同表达方式。有短文也有长篇论著的节选;我还针对所选范文的出处,指导学生阅读作品集中的另外作品,或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让孩子们进行比较、分析、鉴赏,达到以一知十的效果。真正使多文本阅读教学发挥重要的作用;还让孩子们每节课用十分鐘的时间,阅读每课练习册上的的名家文章,读完马上做后面的题,从而扩大阅读面。总之我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手段,搜集各种和教学有关的课内外阅读素材,从而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二、课堂上如何进行阅读教学

(1)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和思维空间,创设宽松自由的对话环境,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传授方法引导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对课文发表不同的见解,能够根据作品的文体特征,抓住阅读的重点。如阅读文学作品,要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把握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倾向,并在审美层次上对作品中人物形象及塑造方法、情节结构、语言表达等做出判定。能够抓住文章中语或句子进行学习,培养从小着眼去把握大局,感受文章思想和感情的能力。而这些目标的完成需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事倍功半。虽然让学生学会阅读,会花费我们很多精力,但学会阅读的孩子,语文成绩一定不会让你失望。这一点我在教授孩子们说明文阅读的时候是深有体会的,八年级学生刚接触这一文体的时候,我先让孩子们明白说明文的知识要点,比如: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顺序,这些知识孩子记得时候好记,但如何运用于阅读理解,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难题,为了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我在网上下载了一组说明文,让孩子在课堂上反复阅读,反复做题,把这些知识点一步步的消化,现在孩子们一读到说明文,就非常兴奋,尤其是做说明文的阅读理解,如鱼得水,水到渠成。在考试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构建阅读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敏锐的直觉,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所学文章中的突破点、爆炸点,并点燃导火索,惊起学生心中的波澜,深深地吸引学生。何为突破点、爆炸点呢?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存在疑惑或者好奇之处。问题一旦解决,又能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方式、手段,通过图片、音像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若能巧设质疑,不但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为学生巧设质疑,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所谓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轻易改变的行为、倾向,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拟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1、有序阅读的习惯。学习一篇文章,都需经过从阅读到领悟的过程,其中包括感知、理解、鉴赏等几个环节,环节之间有序排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反映了阅读能力的层次不断提高。我们平时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有序阅读的习惯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学生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不望文生义,不凭想当然,也不依靠别人。我让孩子们拿着字典,遇到不会的字词动手查查,理解其含义。另外,根据实际情况,还应及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其他工具书,如《古汉语字典》、《现代散文鉴赏辞典》等,并传授一些查阅图书资料的知识和方法。这样,日积月累,久而久之,学生既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也增长了许多知识。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不是本文能够穷尽的。要运用好的方法,养成好的习惯,需恒心,靠勤奋。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思想,切切实实地做好学法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努力实现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内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阅读效果及能力层次

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取有效信息,增加自己的知识容量,了解各方面信息,帮助自己解决某个方面的问题,作为中学生,阅读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呢?我认为,通常所说的阅读能力大致由这几个方面构成:一是理解能力,即对文章从内容到形式以及语言的理解程序;二是分析能力,即对文章从内容到形式各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发现问题的能力;三是归纳能力。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我在中学三年里分层来逐年级确定考查任务,七年级考查孩子在记叙文方面的能力,八年级重点考查孩子说明文,诗歌鉴赏方面的能力,九年级重点考查议论文和文言文方面的能力,考查方式以竞赛考试为主要方式, 还可以以开展读书节、亲子共读、爸妈故事会、讲故事比赛以及书香家庭的评选等书香校园活动为辅助方式,从而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可以在班级内组织有关读书内容的活动,如介绍我的好书,三国人物故事会,诗歌朗诵会等。指导学生编制图文并茂的读书手抄报,传阅学生优秀阅读笔记,给孩子一些物质奖励或评选阅读能手,来带动他们的阅读激情。其实长期坚持不懈的阅读,效果也表现在孩子的言谈举止之中,毕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腹有诗书气自华”嘛!相信坚持不懈地阅读一定会提升孩子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不断扩大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在讲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自觉地、用芳香性地实践在课堂中学到点理论,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结合实际,真正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让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师高举阅读教学改革的旗帜,共同努力,让孩子饱读诗书,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

猜你喜欢
说明文习惯文章
说明文阅读专练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