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的“表情”艺术

2019-09-10 07:22旷筱清
科教新报 2019年37期
关键词:师生艺术思维

旷筱清

表情是人类心灵的映像,是一个人情绪的外在表现,是反映一个人心理状态和内心世界的“窗口”。在数学课堂上,“表情”艺术是师生间沟通情感、交流思想、建立联系的有效“媒介”,可以把某些难以或不宜用语言表达的微妙、复杂、深刻的引导准确、精密地表达出来,引发学生思考。所以,蕴含丰富信息的教师表情,常常是学生最关注的内容。

一、亲切的“表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最亲切的表情——“笑容”,体验的是轻松、接纳和包容。亲切的表情是教师与学生建立并保持“心灵接触”的前提条件,是进入学生情感世界的“通行证”。数学课堂上,可以消除疲倦和神经紧张,让孩子们以轻松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比如,我们在探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孩子们通过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距离“周长=(长+宽)x2”的结论越来越近的时候,教师不同的笑容,可以给孩子莫大的指引和信心,最后配上惊喜,伴着掌声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运用“亲切”表情,可使学生放下戒备心理,放松心情,主动融入这种被包容、被关注的气氛中去。

二、等待的“表情”可以使学生静心思考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学会等待,因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积极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已经建构的心智水平和现有问题信息交汇的过程,而不同学生解决问题的个体水平是有差异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出示问题后,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要等待所有学生经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能只关注几个尖子生,不能用他们几个人的思维速度掩盖其他学生的思维历程;在学习交流中,有时学生说着说着停下了,这时老师也要等待,给学生一些时间整理思维,让他们把想法说得清楚明白;在指名回答时,有的学生可能一句也说不出来……这时孩子会看着老师,“等待”的表情辅以适当的鼓励眼神可以让孩子不慌不忙、井然有序。

看到老师的表情,明白老师在耐心等待,学生才会有充足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才会在老师的等待中有所收获。

三、智慧的“表情”可以提醒学生把握班级整体效果

马卡连柯说:“表情”能传达多种信息,教师每天都处在学生的群体之中,教师的“表情”是诉诸学生最直观的视觉映像,也可以说是孩子心目中丰富多彩的影像世界。数学课堂讲究逻辑的完整性,这是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地方,如果某一名學生或者一些学生有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老师不管,那些学生怎么办?若是停下来指指点点,其他学生都被打断了,也不可取,怎么办?讲究课堂艺术的“老”教师一定会启动他的智慧“表情”,比如,夸张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表演的艺术等,有效运用“特殊表情”,课堂效果一定会和谐有效。

数学课堂是一个活跃又不失有序的师生互动场,有效互动能够让课堂形成巨大的“磁场”,“表情”艺术能够为教学增添色彩,在实际教学工程中,师生实现“有来有往”。才能真正促进教学进步,学习效果才会倍增。

猜你喜欢
师生艺术思维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纸的艺术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麻辣师生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