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中央政治研究室

2019-09-10 07:22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陈伯达马列主义研究室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北京沙滩大院,与中宣部、《红旗》杂志社在同一座大楼办公的,还有中央政治研究室(以下简称政研室)。

延安时期建立

中央政治研究室于1941年在延安成立。在毛澤东身边工作过的柴沫、史敬棠都曾在延安的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解放战争时,中共中央撤出延安,政研室停办。

1954年,毛泽东指定陈伯达、田家英和胡乔木去杭州起草宪法。在起草工作告一段落时,毛泽东指名要陈伯达、田家英等人筹备成立新的政治研究室。

1955年,中央重建政治研究室。政研室实际上是直接为毛泽东服务的一个理论研究班子,主任是陈伯达,副主任是胡绳和田家英,日常工作由胡绳主持。

“神仙会”

实际上,《红旗》杂志的创立是以政研室为组织和人员准备的,它的首任总编辑是中央政治研究室主任陈伯达,政研室两位副主任胡绳和田家英都是《红旗》编委。1959年,中宣部、《红旗》和政研室三家联合举办座谈会,星期五召开,两周一次,每次一个主题。主持会议的是康生、陈伯达、周扬、胡乔木。参会的是专家、学者和教授,名单报送胡绳和田家英批准。在这样的会上,人们可以对学术理论问题自由发表意见,思想比较活跃,有人称之为“神仙会”,以至有的与会者多年都怀念它。

改为马列主义研究院

1963年前后,中苏两党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论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根据中央书记处的意见,于1964年春决定将中央政治研究室改组为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进行马列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理论的研究。

研究院成立后,按照陈伯达的意见,工作人员都下去,先是在北京通县农村搞“四清”,然后又在北京、天津两地的一些工厂搞“四清”。1966年6月,陈伯达一声令下,工作人员统统回院参加“文化大革命”运动。

1967年3月17日,陈伯达来马列主义研究院接见全体工作人员并讲话。不知谁将陈伯达讲话的记录整理外传,闯了大祸。3月26日,陈伯达又来院召开大会,在会上说:“我打算向中央建议,马列主义研究院可以关门。”

据陈伯达的秘书王文耀后来说:“一次会上,江青质问陈伯达,你管的单位就那么干净,一点问题没有?康生在一旁阴阳怪气地说,那当然咯。弄得陈伯达很紧张。他唯恐江青、康生插手研究院,当天晚上就给毛主席打报告,要求撤销马列主义研究院。没想到主席看后就同意了,在报告上画了圈。”

马列主义研究院撤销后,有的人分到解放军报社和总政,有的去了《红旗》杂志社,有的回到了5月新恢复的中央政治研究室。

猜你喜欢
陈伯达马列主义研究室
基层院法律政策研究室的改革走向
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结合的初始文本:《社会主义讨论集》
迟暮之年的周扬与陈伯达
《陈伯达传》
江青与陈伯达的恩怨
马列主义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探讨
上海党史报刊社表彰一批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江青与陈伯达的恩怨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有了青年团,工作容易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