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静观皆自得(作家印象)

2019-09-10 07:22茹孝宏
青海湖 2019年4期
关键词:秦腔文联青海

早在1994年,我还不认识周尚俊,但已熟知他的名字,那时他在乐都县委办公室当秘书。当时就听说,县委办公室秘书们写出来的公文材料,都要经过办公室主任在文字上严格把关,然后才呈送县委有关领导审阅,然后才打印,但周尚俊是个例外,写的东西无需主任把关,可以直接呈送领导审阅后即打印。不仅如此,当时乐都在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的人寥寥无几,乐都文学尚未形成今天的小气候,而周尚俊已在《青海日报》等报刊发表了多篇纪实文学作品。那时我虽然也写点东西,但仅写点新闻报道、言论、教研论文之类,尚未写过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但文学之心已在蠢蠢欲动,所以对已在省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的周尚俊就怀有钦慕之心了。

后来,周尚俊在多个部门任职,虽然政务缠身,诸事繁忙,但他的文学之心从未泯灭,文化情怀日趋浓厚,文学创作与文化研究日趋活跃。那时,我也成为乐都文学方阵的成员之一,自然也与周尚俊相识了,相互交流的机会也多了。

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乐都作协组织的一次笔会活动上。当时我们活动的费用是凑份子,若用时髦话说,就是AA制,搞完文学活动,还要用餐喝酒。他英俊干练,风度翩然,有礼有节而不猥琐,潇洒大方而无傲气,谈笑幽默而有分寸,饮酒直爽而有节制。酒至半酣,大家表演了一些小节目。当有人演唱秦腔、眉户时,他用板胡做了伴奏,板胡拉得可谓有板有眼,见功见力,显露了他在艺术方面的才能和修养。周尚俊具备了文字和艺术方面足够的修养和灵性,又有敏锐细致的观察生活和事物的能力,可随时随地发现创作素材,从而能够源源不断地写出自己的生活感悟和生命体验,编写出一本本文化专著,并从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人生的乐趣。

1994年毛泽东主席的女儿李讷来乐都瞿昙寺参观考察,作为县委办秘书的周尚俊跟随县委领导陪同考察。在陪同李讷参观考察过程中,他通过旁听李讷和省、地、县有关领导的谈话,观察瞿昙地区众多汉藏群众通过对李讷的神秘好奇、尊敬热情而表现出的对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那种刻骨铭心的崇敬和爱戴,便发现了创作题材,抓住了创作契机,之后一两个月间,他就在《青海日报》发表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李讷:瞿昙寺的尊贵客人》两篇纪实文学作品。李讷来偏僻遥远的瞿昙寺参观考察,在乐都可算得上是一个特大新闻,而周尚俊发表的这两篇纪实文学作品所写内容都与李讷有关,因而这两篇作品发表后得到广泛关注和热议,作者周尚俊也因此名噪一时。

他在乐都下北山的芦化乡担任乡党委书记期间,适逢国家在乐都下北山实施扶贫攻坚这一“大行动”,作为这一“大行动”的亲历者、参与者,又是这一“大行动”指挥系统之最基层、最具体工作的组织指挥者之一,他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创作出版了长达27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北山大行动》。为了创作这部作品,他记了好几本笔记,也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由于这部作品真实可靠的资料和作者富有现场感、富有真情、富有诗意、才思灵动的书写,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一部难得的好作品。我曾在一篇评论中称这部作品为“真实和真情的融会,报告与文学的交响,是一部能真正体现报告文学文体特点的长篇报告文学”。这部作品出版后在乐都文化界和广大群众中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人们争相传阅,好评如潮。但作者毕竟身处相对偏僻的河湟一隅,这部作品未能被引起更大范围的重视,但我以为,这部作品是青海报告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就海东的报告文学创作来说,可算得上巅峰之作。

其后周尚俊转任乐都南山的蒲台乡党委书记。他在下村下社开展工作之际,在深入田间地头访问民情之时,通过了解、挖掘、搜集、整理和研究,编写、编辑出版了一本洋洋40万言的眉户文化专著《青海眉户》。这本书的最大贡献是将濒临失传的包括60个眉户传统剧目在内的青海眉户文化,用文字的形式保留、保护了下来,它的出版开了青海出版眉户文化专著之先河,填补了青海眉户文化专著之空白,还为青海地方戏曲、民间文艺、民俗风情、青海方言研究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弥足珍贵的文本,其价值是多元的,其意义是重要的,其影响是深远的。

2010年后,周尚俊在区委宣传部、区文联任职,他如鱼得水,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更趋活跃。他的散文创作数量与质量与日俱增,他的散文大都融情于景,融理于事,意蕴丰厚,情趣盎然。我常常被他精细地叙写自己生命经验和体悟的文字所感动。他在《海东时报》《青海日报》《青海湖》《群文天地》《延安文学》《浙江作家》《文学港》等省内外报刊频频亮相,他以比较丰厚的创作实绩融进了青海散文方阵之中。

周尚俊更是一个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的助推者、传播者。继《青海眉户》出版之后,又编写出版了文化专著《乐都人文印象》。继之又组织建立了乐都戏曲家协会、乐都秦腔艺术剧团。这两个组织成立后,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接着全区的数十个秦腔剧团和眉户剧团相继得到恢复,演出活动十分活跃。他还多次组织了培训、汇演和评奖活动,调动了各剧团的积极性。为给广大秦腔爱好者提供学唱秦腔的基本资料,弘扬魅力无穷的秦腔艺术,吸引更多的人学唱秦腔,真正振兴秦腔艺术,他又利用业余时间编写出版了文化专著《大戏秦腔》。在他不遗余力的努力下,在河湟大地沉睡多年的秦腔艺术苏醒了、复兴了。

周尚俊利用工作的便利条件,组织乐都各文艺家协会部分会员赴海西州(县)文联作协、浙江永康市作协学习交流,使乐都的文艺家们开阔了眼界,拓展了视野,从而促进了乐都各文艺家协会的工作。他组织乐都一批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文学作品,在浙江永康市文联主办的《方岩》杂志、在浙江海宁市文联主办的《海宁潮》杂志推出专栏,也使乐都文学得以与外地交流。从目前乐都的文学创作情况可以看出,部分作家的创作明显地受到外地文化的滋养和省内外大家文风的熏洗,学习交流活动已见成效。乐都文学能够形成现有的小气候,乐都民间戏曲艺术能够呈现今天的繁荣景象,与周尚俊这位乐都的文化推手是分不开的。

近两年,周尚俊的工作有所變动,从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兼区文联主席变为区文联主席兼区残联理事长。在一般人看来,这两个单位风马牛不相及,因而一个人同时很难做好这两个单位的工作。然而,周尚俊就是跟别人不一样,他在任何时候都能找到工作的激情和乐趣。他凭着一向的工作热情和真诚,凭着对每个部门、每个单位的工作都关系着全局工作,更关系着国家和民族大业这一问题的透彻理解,更凭着他的智慧、才华、魄力、恒心和韧劲,将两个单位的各项工作都安排得有条不紊,而且还找到了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做了一件别人难以做到、令人刮目相看的好事情——他在深入基层走街串巷、走家串户访问全区残疾人生活和创业情况时,发现了许多残疾人感天动地的创业事迹,也发现了许多社会贤达人士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扶持。于是他眉头一皱,进而会心一笑,像写作时灵感突然来临一样,一个好的想法在脑海里倏地产生。很快,他召集残联相关人员和作协负责人开了碰头会,提议残联、文联和作协联合编写一本专门采写残疾人创业先进典型和扶残助残先进典型的书,从而广泛宣传和大力鼓励“两个典型”,以求更多的人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他的提议得到在场所有人的赞同。之后即召开作协会员大会,安排了相关采写事宜。两个月后,这本名叫《扶残助残》的书稿已经付梓了。另外,作协会员们精心采写的“两个典型”部分稿件已在“乐都在线”等微信平台上传播开来,那些被采写的人一个个感动得热泪盈眶,并深受鼓舞,对今后的事业充满了更大的信心。

最后还要说一点,好几次双休日的大清早,我在户外晨练时,都碰到周尚俊急匆匆地往办公室赶,有时手里还拎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一个大大的圆圆囫囵锅盔。凭我对他的了解,就知道他要利用难得的双休日去办公室写东西,为了能集中精力写东西,他要一整天足不出户,心无旁骛,他的早餐、午饭就要用一个锅盔来解决。他在政务缠身、诸事繁忙的情况下,为何还能创作发表不少文学作品、编写出版好几本文化专著,从这里也可得到部分答案吧。

作者简介:茹孝宏,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海东市乐都区作协主席、乐都区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曾在《中国教育报》《黄河文学》《文学港》《四川文学》《华夏散文》《西部散文选刊》《散文选刊·原创版》等数十家报刊发表文艺作品。

猜你喜欢
秦腔文联青海
全民阅读擦亮“书香青海”品牌
国家公园省 大美青海情
大美青海
安顺文联宝安文联 联姻共促两地文艺繁荣
图解:如何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青海这样做!
我的秦腔半生缘
互联网时代下秦腔的传承与发展对策探索
群众自发组织演唱秦腔悼念陈忠实先生
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