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人的一生,只有这三个字

2019-09-10 07:22
科教新报 2019年35期
关键词:易经周易良知

《周易》里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发奋向上。

人生在世,一定要有一点奋进的心态。不是一定要活出个样儿来,但却一定要活得热气腾腾。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分辛劳,一分收获。

世界很公平,想要有所成就,就得付出足够的努力,循序渐进,终究可以抵达终点。

人不自救天难佑。

人生总有波折,遇到困境如果失去了希望,放弃自救,那么谁也救不了他。

你若不勇敢,谁替你坚强?

《周易》:亢龙,有悔。

一条乘云升高的龙,它升到了最高亢、最极端的地方再无上进的位置,这时候就要开始思考退路,否则就要遭到祸患。

人生要有向“上”的勇气,却也要有“止”的心态与智慧。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真正有智慧的人,反而有些卑微,他们不会认为自己天下第一,从不趾高气昂。

因为他们懂得止。

在心态上,他们永远不会自满,在生活中,他们永远谦逊低调。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就是这个道理。

止,也是一种智慧。

古人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要根据时机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

人生有进,也要有退。退一步,并不是失去所有,而是获得新生。

《周易》: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正位凝命,指擺正位置,凝聚力量,以完成自身使命。

无论是“上”还是“止”,都要上面加一横,这就是“正”。这一横是约束,是底线,是生而为人,就不能突破的良知。

中国人常讲,慎独。

是说,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也要坚守内心,不做违背良知的事情。这样才能做到坦坦荡荡,问心无愧。

孟子说:不虑而知,良知也。人的良知,人的底线,其实是自然而然存在人心中的,但是因为欲望遮蔽,很多人才会遗失掉。

换句话来说:能知足,就能守正。

一个人,如果可以对生活抱有希望和热情,朝气蓬勃地活着,不气馁、不颓废,那么这一生必然不会白费,这是“上”。

在时机的变化中,能够知进退,能舍得,谦逊低调,不会遭受祸患,这是“止”。

无论何种境遇,都不曾动摇底线,活得问心无愧、坦坦荡荡,这是“正”。

能进、能退、能守,能做到这三点,人生又有什么祸患可言呢?

(摘自《儒风大家》)

猜你喜欢
易经周易良知
我所认识的《易经》
良知
易经哲学思想系统论及其网络性新探
《豫》卦释义
甜甜的“蝴蝶茧”
敬畏历史 守护良知
“良知”的义务
易经就在我们身边
良知
《百年易学文献菁华集成》(一)目录(周易经传研究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