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开近60年,你还是到我身边来了

2019-09-10 07:22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34期
关键词:婆婆成都电话

生死营救

  8月8日,立秋,但成都的天气并没有想象中凉爽。

  当天下午4点刚过,正在看电视的80岁老人钱浪突发大面积心梗,被紧急送往医院。接诊的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金娟介绍,当时让陪伴来的婆婆签手术同意书的时候,她常规询问:你和大爷是什么关系?结果她说他们俩是朋友。

  而廖婆婆(廖忠茂)再三请求医生全力抢救,“医生,我相信您,我做主!我签字!”因为急诊手术需家属同意、签字,所以他们立即联系了钱浪远在重庆的女儿。在得到尚属清醒的钱浪和女儿授权后,廖忠茂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了字。

  随后,钱浪被推进手术室,两个多小时的手术很成功。而当晚在重症监护室,钱爷爷开口对廖婆婆说的第一句话是:“你不要担心我,我担心你啊!”

青梅竹马

  他们之间到底有过怎样的过往。8月10日,记者来到医院,倾听这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相遇。

  1938年前后,有两个小孩出生在四川资中城区的一个院子里,一个是廖忠茂,另一个就是钱浪。时间过得不紧不慢,他们一起上学,一起游戏,无话不说,慢慢长大。廖忠茂记得,资中的夏天特别热,而一热起来钱浪背上就会长出许多“亮泡”痱子。每到这时,钱浪就会很自然地端一条板凳坐到廖忠茂前面:“来,给我挤了。”

  廖忠茂回忆,他们俩就是这样,没有半点生疏,一切都自然而然。等他们俩快小学毕业时,廖忠茂的家中却发生变故,没法继续读书,就辍学在家卖豆腐。那时十二三岁的廖忠茂就要学着砍柴、担水、照顾弟弟,补贴家用。钱浪看在眼里,常常帮她砍柴、担水。而钱浪说喜欢吃烤红薯,晚上,做完豆腐后,廖忠茂也会在炉灶里给他烤一个红薯,然后从后门偷偷递给他。“那时大家心里都明白,只是都没说。”

情深缘浅

  这样每天朝夕相处的日子没过多久,因为家庭变故,姐姐离廖忠茂而去。“但还是要填饱肚子啊。”廖忠茂说。那时成渝铁路已开通,所以在钱浪15岁上高中那年,廖忠茂买了一张火车票,从资中去了成都。

  这次离开,两人没能好好道别。来到成都后,凭着勤劳与善良,16岁的廖忠茂做起了保姆。再后来,在雇主的介绍下,她认识了她的丈夫。1957年下半年,廖忠茂结婚了。让她没想到的是,“我刚刚结婚一个月,钱浪就给我写信了,他告诉我,大学毕业了就来成都找我!”那天,她伤心地大哭了一场。

  时间一晃到了第二年(1958年),钱浪来成都出差,而此时,廖忠茂也已诞下了她的大女儿。钱浪给廖忠茂写来一封信,让她把孩子抱过来看一下,而在那次见面后,因为双方工作、生活的变动,也因为一切的“不可能”和“为时已晚”,双方就此断了联系。

59年后再见面

  结婚之后,廖忠茂也没有把这件事向任何人说过,一直到1999年,丈夫去世。在2005年腊月的一个早上,她梦到钱浪的父亲,睡梦中哭醒后,想到钱浪一家对她有恩,钱浪又无兄弟姐妹,她就想找到他,相互有个照应。

  她把这个埋在心底的事情告诉了小儿子,小儿子找到重庆公安厅户政科寻求帮助,最终找到钱浪所在单位的电话。当时已经60多岁的钱浪早已退休,又辗转问到了他家里的电话。电话接通后,廖忠茂第一句就是:“好难啊!我找了你几十年,终于把你找到了……”电话两头,两个年过花甲的老人激动不已。

  那时,钱浪的爱人还在世,所以他们也一直没有往来:“只是逢年过节打个电话问候一下。”2016年妻子去世后,钱浪才有了来成都见一眼对方的想法。

  钱浪还记得,那是2017年的夏天,从重庆坐火车到成都火车北站,只有一趟17路公交车去廖婆婆那里,在银河路公交站下车后,廖婆婆早就等在那里了。分开近60年后的第一次见面,廖婆婆很自然地帮钱浪提上箱子,一路往回走,没有半点生疏。到了廖婆婆家里,他们俩泪流满面。

  同年夏天,廖婆婆和錢浪回了一趟资中,去了他们长大的地方看了看,走过他们当年走过的河边,钱浪对廖婆婆说:“转了一圈你还是回来了,是我们的缘分,没有尽……”为了重叙旧情,2018年的夏天,钱浪也是在成都度过的,一直到今年。

“人老了,最怕孤独”

  对于这份感情,钱爷爷躺在病床上告诉记者:他与廖婆婆青梅竹马的感情,自小就有,随着年龄增长,这份感情越来越深。但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与她之间的分离。“现在,她有儿女,我有女儿,这不是以谁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我们只能维持现状。”“我有时间,就会来成都看她。”

  今年81岁的廖婆婆告诉记者,人老了之后“最怕孤独”,“现在大家年龄都大了,能见面的时间一天比一天少。有个人在身边,像朋友一样,说点知心话,相互牵挂,把这一辈子过完,就好了。”

(摘自《成都商报》)

猜你喜欢
婆婆成都电话
意外的面试电话
成都生活
成都生活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数看成都
电话求助 等
如此婆婆
春天的电话
风婆婆来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