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游击战为何一盛一衰

2019-09-10 07:22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34期
关键词:游击战敌后游击

抗战时期,国民党为了开展敌后游击战,做了诸多的努力。国民党军队在敌后坚持了5年左右,结果几十万国军近一半被日军消灭,约一半降敌当了伪军,仅剩极少数撤回了后方。相较中共领导的敌后游击战,国民党为何会出现如此糟糕、狼狈的结局呢?

蒋介石求助于中共

1938年底,在经历了淞沪、武汉等投入近百万兵力的大会战后,国民党损失了大量的人员与装备,陆军兵员不及原编制的一半,海军和空军则几乎伤亡殆尽。此时,受中共敌后游击战的启发和鼓励,蒋介石不得不考虑执行敌后游击战。

当时有人反驳说:“国军未演习游击战,此议是否可行,尚需考虑。”白崇禧以八路军为例,现身说法回应:“以打游击战起家的中共,亦为中国人,中共可以打游击战,国军亦能打游击。”

为了成功开展敌后游击战,蒋介石决定在南岳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但国民党对敌后游击战是外行,因此,蒋介石致电中共,要求派一批干部到游击干部训练班担任教官,讲授游击战术和政治工作。中共中央决定派李涛、边章五等30多人随叶剑英前往游击干部训练班担任教官。但他们在讨论教材教案时,出现了分歧。有人提议,蒋介石研究游击战,除了要对付日军之外,恐怕也是为了摸透我们。我们要不要毫无保留地讲给他们?李涛等人认为,对蒋介石的“小算盘”应当心中有数,但不要顾虑太多。国民党学习游击战术,用于抗战是有意义的;如果用来反共,那他就行不通。我们打游击的“十六字诀”,蒋不知研究了多少遍,可是他对我们照样奈何不得。叶剑英也认同这一观点,“一定要认真地、毫无保留地去讲,因为这有利于团结抗战”。

国民党游击战战绩不佳

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经历了一个兴起、鼎盛和衰败的过程。最高峰時,国民党在敌后投入近60个师,再加上大量地方武装,兵力接近百万。然而,这些国民党军的敌后游击战绩却糟糕透顶。

之所以战绩不佳,其实是这些国民党军没有真正发挥游击战的特殊性,实际上他们依旧沿用正规战方式作战。比如,1941年的中条山战役。国民党军一开始就大力建造防御工事,企图凭借天险力保不失。5月,日军调集6个师、2个混成旅和1个骑兵旅,从三面围攻中条山。为守住中条山,副参谋总长何应钦将主力7个军配置在横广170公里,纵深50公里范围内,依靠天险和工事死守硬战,最后仍被日军攻破。据日方统计,中国军队此役被俘3.5万人,遗弃尸体约4.2万具,日军战死仅679名,负伤2292名。蒋介石称此战役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1944年6月22日,时任第18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在与中外记者参观团谈话时说:“总计开到华北、华中敌后战场的国民党军队,原来不下100万,由于政策错误和受不了艰苦磨炼,绝大部分被敌人消灭或投降了敌人,留在原地的及撤回后方的为数甚少。”

国民党游击战失败原因

“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是导致国共敌后游击战不同结局的最根本原因。

国民党颁布的《游击战纲要》中虽然也规定了“爱护民众并组织而训练之使由亲近而信仰而合作”“使全体民众游击队化”等相关内容,但由于受军队阶级特性与服务宗旨的制约,再加上国民党一些部队自身纪律松弛、风气败坏,他们很难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合作,群众基础极差。比如,为了搜刮民脂民膏,阎锡山在山西滥发晋钞8000万元,沈鸿烈在山东滥发“民生券”,借机大发国难财。百姓指责他们“以游击为名,抢劫是实”,“抗敌不足,殃民有余”等等。

在山西,八路军与阎锡山的晋军接触较多。八路军作战屡屡得手,令阎锡山十分惊愕,他通过仔细研究,发现了八路军打胜仗的根本原因:街上的小贩卖给八路军的白菜豆腐,一律半价,而卖给他们,从不愿意打折扣;群众喜欢八路军总部战地服务团的抗日宣传演出;百姓爱听朱德等共产党将领的讲话,认为和拉家常一样,有真学问,却没有官架子;八路军之所以打仗不要命,是因为八路军的指挥官首先不要命;八路军最高长官的“军饷”,还不如一名国民党的士兵,而且八路军每月的“军饷”公开透明。游击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做到了军民一致,官兵平等!而在国民党那里却很难做到。         (摘自《团结报》7.4)

猜你喜欢
游击战敌后游击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治癌,深入“敌后”包抄
浅析抗战时期冀中平原根据地的作用
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共产国际与中央苏区红军建设
敌后生活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