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的课型适用和价值分析

2019-09-10 00:25刘晓燕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5期
关键词:价值分析课型思维导图

刘晓燕

摘  要: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学会深度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改变学习方式。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它有助于构建知识体系,提高思维品质。本文通过对思维导图的研究来分析其在不同课型中的适用性及价值,从而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科学性。

关键词:思维导图;课型;价值分析

思维导图作为优秀的思维工具,在教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用处和明显的优势。从授课角度而言,现有文献多从授课内容角度做研究,缺少从系统论角度的论述。本文即是从这个角度展开研究,希望为其他同仁的教学或研究贡献微薄之力。

一、新开课---研读教材、把握全局

思维导图作为非线性、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将其运用于新开课前对于教材的研读,则有助于教师构建整个单元、整本书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备课效率。

我们以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为例。阅读完整本教材,我们就会发现整本书的核心是“人民民主”。我们可以人民民主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词。然后,教材分别又从公民、政府、中国共产党、政协、民族区域自治等角度展开论述。这些主体就可以作为第二级关键词。每个二级关键词又可以向下分。如公民,里边涉及了公民的权利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等。这些构成了第三级关键词。如此一个分支一个分支展开。就将本书主体内容展现在面前。随着思维导图的长期使用,教师自身专业化水平也会有相应的提升。在每学期第一节课前展示此图,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本知识。

二、预习课---把握学情、以学定教

学情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只有充分把握学情,才能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使教学活动事半功倍。思维导图可以作为一个掌握学情的工具来运用。

我们在课前或者自习课上,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明确要求学生在阅读完教材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教材内容画出来。这样学生就将自己的思想给外化出来了。教师就可以看到学生是如何理解的了。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画的情况,尤其是画错的、不能够进行知识的联系的地方,确定自己上课的重点。以必修二《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为例,学生画出了图后,教师发现,学生将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并列了。那就说明学生没有搞清楚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之间是什么关系。在画全国人大代表时候,无法画出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的,就说明学生不能够把第五课的知识和第二课的知识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在课上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提问,达到前后知识联系的目的。有的学生会用“?”来标注他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师据此可以对他进行点拨。因为此知识点和人大的职权容易混淆,需要重点解决。通过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方便快捷的发现学生学习中的情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三、新课中---引导思路、优化板书

运用思维导图不仅使教师讲课思路清晰、得心应手,而且增强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若整节课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最终的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上也采用此种方式,相信对于整节课的知识逻辑,学生肯定印象深刻,教学效率也就相应得到了提升。

导入是新课的第一环节,好的导入可以吸引眼球、激发兴趣。课堂开始可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演示其与上节课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在授课过程中利用有效关键词构建思维导图,本节课的中心主题位于黑板或者PPT的中心位置,直观明了。在教授新课时教师还应注意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不宜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直接展示在课堂上,而应引导学生逐步完善思维导图,并对自身预习时的思维导图进行纠正和完善,此种方式学生重点关注其构建过程,可使学生思路清晰,真正明确重难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新课结束时,板书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教师对其进行总结完善。这样不仅教师课堂教学的思维模式清晰明了,学生也改变传统记录笔记的方式,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四、復习课---把握重点难点、增强知识联系

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可见,复习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但是,现实中高中学生的复习却存在许多问题,如机械重复、死记硬背、逻辑混乱。尤其是不能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无法准确调用知识。针对现状,找到一种高效复习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思维导图即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

下面以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为例进行说明。对于本单元知识,学生是知道本单元主体是讲政府的。所以,其中心词就是政府。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拟定一级分支。

对本课内容进行归纳,我们可以将归纳出这样几个部分:政府职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原则,政府依法行政、权力受监督、权威政府。但我们认真分析又可以发现,权威政府是政府依法行政、接受监督、为人民服务的一个结果。也就是说权威政府不能直接连接到政府上。而需要其他几个方面进行连接。这样就理顺了知识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很好的构建思维导图了。

第三部:拟定二级分支,以此类推……

思维导图是一个逐步细化的过程。我们在确定了第二级分支后,就可以继续对知识进行细化。如依法行政,我们可以继续归纳相关知识,如依法行政的含义、意义、要求、措施,等等。以此类推,逐渐构建起整个单元的知识。这样学生在面对考察时候就可以从容调取知识了。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优秀思维工具工具,它的的运用必将改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力和社会适应性。

参考文献

[1]  杨波龙.应用思维导图,构建学生政治思维[J],江西教育,2018年2月。

[2]  温华胜.借思维导图助高效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6(9)第37期.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19]-JKGHYB-1192)、三门峡市级同名课题(课题编号:2019SMXJKS-026)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价值分析课型思维导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创造式课型组合操作体系
学科教学中的课型设计思路
探究性教学方法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十周嫁出去》新型网络相亲节目价值分析
试析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关于语文课型研究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