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完善和风险防范

2019-09-10 01:35李赫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34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摘要:本文主要对事业单位完善财务管理内控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同时深入研究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寻求完善体系的有效策略;并且积极探讨事业单位提升风险防范效果的合理方法,致力于通过财务管理相关制度的健全强化管理质量,进而推动事业单位的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财务风险防范

财务管理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其高效落实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而面对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事业单位顺应时代发展。对此,强化事业单位的风险防范意识,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呈现出必要性,对于事业单位以及国家的长远发展有积极意义。

一、事业单位完善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的重要意义

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推动了我国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化道路,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逐渐呈现。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保障经济持续发展呈现出必要性。而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的完善能够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可以有效提升事业单位资金的利用率,避免滥用职权、挪用公款等现象的发生,对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除此之外,在科学的内控管理体系作用下,员工能够秉承负责任的态度,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有助于高质量完成财务管理工作,对于规避财务风险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完善内控体系能够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依据,是新时期推动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财务管理内控意识不强

财务管理内控意识是引导事业单位财务正确管理重要理念,在具备财务管理内控意识的情况下,员工能够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念开展财务工作。然而,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内控意识不强的问题,没有充分意识到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完善的重要性,不能够高效落实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对于新时期财务管理质量提升产生了消极作用。

(二)缺乏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

经济格局的变化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了挑战,只有不断改进自身的管理体系,切实做好内部控制,才能在新时期具备竞争力,维护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然而在实际的内控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管理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实际作用,不能为员工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依据。与此同时,现有的管理制度中存在很多的漏洞,不能够有效应对实际的财务管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事业单位的竞争力。

(三)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受到传统非营利性管理模式的影响,部分事业单位还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中潜在的风险,不够重视风险防范,认为财务风险离自己很远,正是这样局限的想法给财务管理埋下了安全隐患。在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单位内部财务管理部门没有高效落实风险预警工作,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综合利益。除此之外,在事业单位遇到财务管理问题时,部分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对问题进行上报,造成了问题处理的滞后,阻碍了新时期事业单位的安全稳定发展。

(四)财务管理人员能力不足

财务管理人员能力不足也是事业单位现存的问题之一,由于事业单位不够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在分配财务管理人员时没有进行科学的岗位匹配,常常存在一个人分管两个岗位事项的情况。在这种现象下,部分管理人员会以为分心而影响工作效果。同时,部分事业单位在招聘财务管理人员时将重心放在能力考察方面,没有对于综合素质进行考核与了解,而综合素质较低的人员在财务部门工作,容易出现做假账私吞公款的问题,不利于财务安全管理。

三、完善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的策略探讨

(一)深化财务管理内控理念

深化财务管理内控理念是落实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在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将内控管理的重要性传达给基层工作者,并且通过定期组织内部会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所包含的理论知识讲解给基层员工,加强员工对于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的认识与理解。以此全面强化员工的财务管理内控意识,推动员工秉承内控理念展开一系列财务工作,为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的完善创造有利条件。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内控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保障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针对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不能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依据的问题,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创新传统的财务管理制度,对符合时代发展的制度进行合理制定。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各项财务工作的责任制度、有针对性的奖惩制度以及日常财务管理的规范流程工作制度等,以便于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督促相关财务人员高质量落实工作,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果的提升。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文化建设

事业单位内部的文化建设直接影响着单位的凝聚力与竞争力,对于新时期竞争环境激烈的情况下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事业单位应该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战斗力,为内控管理提供不竭动力。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事业单位领导可以定期组织团建活动,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互动,进而增进员工友谊,为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同时,企业领导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将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灌输给员工,在提升员工团队意识的基础上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进步。

(四)优化组织架构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的完善离不开内部组织架构的合理优化,相关管理人员应该深入分析當前单位内部各部门的工作现状以及配合情况,进而根据实际情况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与优化。以此强化各个部门的协调与配合,为财务工作的效率提升打好坚实基础。在优化组织架构方面,相关管理人员首先应该对各部门工作职能进行明晰,然后将与财务部门关联性较强的部门员工进行科学的工作分配,强化财务管理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进而在保证财务管理质量的同时提升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效果。

(五)注重监督反馈工作的高质量落实

为了更好地完善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管理人员应该注重事业单位的工作反馈,同时应该做好监督工作,强化管理制度的高效落实。在落实监督反馈工作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挥网络技术的作用,通过网络平台吸纳入民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实现工作质量反馈。同时应该保证监督落实到位,可以任命责任意识强的人员从事监督工作,保证审计工作的公开性,进而强化监督管理效果,维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定落实。

四、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有效途径

(一)提升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首先需要提升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其次管理人员可以针对财务风险相关问题开展会议,明确指出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最后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列举因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不规范导致的事业单位发展受阻的案例,強化财务相关工作人员对于风险防范的重视。除此之外,企业管理者应该注重财务预算工作的高质量落实,以良好的财务预算、谨慎的管理模式规避财务风险,保证事业单位稳定运营。

(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财务管理人员以及各部门员工综合能力的提升是推动事业单位长期发展的动力支持,是保障财务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在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综合能力方面,单位领导可以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培训的方式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能力。同时,还应该在聘用财务人员的面试阶段注重核心素质以及财务专业能力的考察,积极引人高素质专业型人才,避免因财务人员的能力不足、工作失误给财务管理带来安全风险。

(三)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在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过程中,健全风险防范机制至关重要,有助于实现风险预警,进而寻求解决措施。在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方面,管理人员应该对资金收支的流程进行明确,严格按照流程办事,避免出现差错。与此同时,在资金支出审批阶段,应该设置不相容岗位分离授权审批,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此外,针对财务信息风险防范,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创新管理技术,提升安全性能,避免财务信息外泄。而且,在财务问题出现时,相关人员应该在第一时间上报,及时解决,尽量降低经济损失,切实发挥风险防范机制的作用。

五、结论

总之,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风险防范意识也需要得到强化。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对制度进行科学制定,还需要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进行提升,并且强化风险防范手段的高效应用,以此高质量落实财务管理工作,在健全内控体系的基础上推动单位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军平.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完善和风险防范[J].财会学习,2019(28):232,235.

[2]孔亚莉.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完善和风险防范[J].纳税,2019,13(16):155.

[3]陈瑶萍.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完善和风险防范[J].财会学习,2017(18):241,243.

作者简介:

李赫,郑州科技学院,河南郑州。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方法研究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试析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财务专业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