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行行:向技艺极限冲击

2019-09-10 07:22赵楠楠
中国工人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级技师高精尖国防

赵楠楠

2017年7月,建军90周年阅兵,当核导弹方队最后出场时,千里之外守在电视机前的陈行行和同事沸腾了。“想到我干了哪个零件在这个里边,可能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感觉特别过瘾。”

对于陈行行来说,最让他自豪的也许就是—这个世界不必知道我是谁,但我参与的事业却惊艳了世界。

今年29岁的陈行行是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最年轻的高级技师。他用10年时间破茧成蝶,投身我国尖端武器装备制造事业,成长为数控机械加工领域的能工巧匠。

陈行行的老家在微山湖畔的一个小乡村。小时候的他就表现出很强的动手能力,经常把家里的自行车、电视机等拆了重新组装。

2006年,16岁的陈行行考入了山东技师学院机械工程系,学习现代模具制造与维修技术。在校期间的他,比其他同学都要刻苦,经常不是在上课,就是在机房练习。

毕业后,经老师介绍,陈行行来到了山东一家食品设备公司工作,担任机加车间工艺制定与数控程序编制、调试以及新产品开发等工作。那时候的陈行行不会想到,自己将会到中国唯一的核武器研究生产基地,从事保卫祖国核事业的工作。

机遇与转折来自这样一场比赛。2010年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成绩优秀的陈行行引起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招聘老师的注意。比赛结束后,获得全国决赛第4名的陈行行当即获得面试邀请。“我想到国防军工这样的大舞台施展自己的才华”,怀着一颗追梦的心,他进入了中物院。

国防军工,代表着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最高水平。身處其中的工匠们,都经历着无数次向技艺极限的冲击,陈行行也是如此。

来到这里,陈行行操作的设备是国内一流的高精尖数控设备,干的活是高精尖的国防尖端产品,面对的难题与挑战自然也是最高级别的。例如,加工某零件,要用比头发丝还细0.02毫米的刀头,在直径不到2厘米的圆盘上打出36个小孔,其难度好比用绣花针给老鼠种睫毛。然而,没有人能做到的事情,陈行行却做到了。在高速旋转的刀具作用下,36个小孔精确成型。

抱着追求极致的终极目标,陈行行在困难面前,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在某型号定型产品重要零件的批量加工中,他通过对加工刀具、切削方式和加工程序及装夹方式进行优化,使加工效率提高了1倍,有效解决了因刚性差导致的加工变形问题,节省了钳工研磨工序,产品合格率高于98%。

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这个高精尖人才云集的单位,国防武器装备建设的广阔平台,使得一大批青年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仅仅7年的时间,陈行行就成长为原本需要16年时间才能达到的高级技师。

在“最年轻”“高级技师”等光环下,陈行行并没有被冲昏头,面对未来智能制造的大趋势,他正在不断填充自己的储备。他说:“未来,我们的工作可能不再是单纯的操作机床,而是负责整个智能制造系统的调试维护工作。掌握了技术,才掌控得了未来!”

从山东来到四川绵阳的8年,陈行行早已把这里当做了第二故乡:“我很喜欢这座城市,也已适应了四川的饮食习惯,最喜欢吃四川的火锅。”在这里,他还从一个青涩的小伙子升级成为了一名父亲。如今,年轻的陈行行一边肩负起了更多的家庭责任,一边在追求技艺的路上冲击极限。

猜你喜欢
高级技师高精尖国防
高级技师岗位技能提升研修现状研究报告
山西今年拟培训3000名“工匠”
于晓明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巴基斯坦国防日
北京时尚控股“高精尖”产品登陆“上海滩”
于晓明陶瓷艺术作品
中国国防预算增速下降
探索高校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模式
俄罗斯2009—2011年国防预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