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派出所:民意为高,爱心为桥

2019-09-10 07:22陈吉伟周伟
派出所工作 2019年3期
关键词:爱民派出所民警

陈吉伟 周伟

派出所名称: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海曙分局高桥派出所。

建所时间:1985年。

辖区状况: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扼守宁波城区西大门,与余姚市大隐镇接壤,北与江北区隔姚江相望,是梁祝爱情故事的发源地。全镇面积53平方公里,辖有20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1个渔业社。全镇现有户籍人口5.3万余人,持证流动人口10.5万人,大红鹰学院学生1.2万余人、教职工1200余人,城区经济适用房居住人员1万余人,实有人口18万余人。此外,高桥还是海曙区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有采石场3家,年炸药用量1200吨。

警力配备:派出所现有民警34人,其中所领导7人。

荣誉:建所以来,先后受到国家、省、市级的表彰上百次,获得全国级荣誉称号18个,其中2012年5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人民满意派出所”称号,2014年6月被团中央授予“全国示范青年文明号集体”荣誉称号,2016年4月荣登中央政法“英模榜”。

走进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海曙分局高桥派出所,一块四五米宽的景观石上镌刻着原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王芳题的四个红色大字“高桥警官”。走进高桥派出所大厅,一面乳白色的墙上,大大的“爱民”二字赫然在目。

在高桥镇,“高桥警官”就是“爱民”的代名词。央视以高桥派出所为原型拍摄的电视剧《高桥警官》讲述的就是这里爱民为民的暖心故事。爱民的好口碑从高桥派出所1985年建所之初一直流传至今。

“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高橋精神”的缘起

高桥派出所的“爱民”基因始于第一任所长顾尧根。“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这是顾尧根立下的誓言。这句话一直悬挂在历任所长的头顶。“爱民爱在心坎上,服务做到点子上。”这是顾尧根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高桥派出所民警一直遵循的座右铭。

1985年,顾尧根来到高桥。初创时期的派出所是简陋的,几间古旧的老房子,其中一间是堂前间,所长办公室就在这里。全所只有五名民警,一辆长江750三轮摩托车,几辆自行车,一部电话,几个破旧的写字桌、文件柜。

派出所成立之初,高桥的社会治安不好,不但赌博、斗殴现象常见,抢劫、盗窃等案件也频频发生。面对53平方公里的辖区,顾尧根感觉到,光靠派出所的民警来维护全乡的治安,警力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打造一方平安,就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走群防群治道路。

“感情不会无缘无故好起来,而是要靠我们民警实实在在做出来,只有这样,群众才会理解、才会接受、才会最终信任你。”顾尧根说。

望春粮油厂两吨多粮食被盗,顾尧根接到报案时,正赶上他胃病发作。顾尧根咬着牙,忍着剧烈的疼痛,参与到案件的侦破中,两个多月没回一趟家,最终成功地破获了这起大案。

一名村干部的儿子,平时为非作歹、横行乡里,群众敢怒不敢言,顾尧根不顾旁人说情,将其依法处理,高桥的群众在派出所门前放起了鞭炮……

镇里的文化乐园正在放电影,几个“坏痞子”在下面闹场子,旁边的两位村民数落了他们几句,结果遭到一顿毒打,其中一位村民的头都被打破了,鲜血直流。

竟然有如此猖狂的流氓!顾尧根连夜到村里调查。村里有句话叫:“坏痞子好做人,白吃白喝不说,看电影也不用钱。”村民们向他道出了多年来的苦衷。这伙流氓欺行霸市、为非作歹,在路口小店赊东西不给钱、看电影也不买票……

听完乡亲们的控诉,顾尧根决定拿这伙“桥头阿三”开刀。为摸清他们的罪行,派出所民警挨家挨户取证。刚开始,不少村民都含糊其辞,有的甚至连门都不开。

走访调查的事,很快传到了这伙“坏痞子”的耳朵里。他们放话说,要把“顾特派”用麻袋装起来扔到甬江里去。顾尧根说:“我是部队出来的,枪林弹雨都过来了,这点儿威胁算什么,案子继续查。”

村民们一看民警没有被吓倒,腰板也挺直了,陆续有人到派出所来反映情况。在大伙儿的帮助下,这帮人的罪行水落石出,派出所把他们一个不漏地抓了起来。

派出所为村民撑腰,村民是派出所的靠山。爱民、为民成为每一个高桥派出所民警的从警誓言。就这样,“高桥警官”的品牌逐渐打出来了。

高桥派出所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案件侦破了,犯罪嫌疑人抓住了,这案子在高桥不算完,直到把赃物追到才算圆满。1993年,高桥派出所破获了一起盗窃案件,失窃单位是舟山的一家招待所。正值三伏天,气温在37℃以上,顾所长带着民警开车、坐汽渡,跨过大海,来到舟山,将彩电送回失窃单位。

“爱民、为民、便民”成为高桥民警的自觉行动。在顾尧根当所长期间,他给全所民警定了“一二三工作法”,沿用至今:群众找民警办事找人不过一;群众来所里办事最多不超过两趟;民警为群众解决问题,三天内必须有结果。

“创新”+“傻气”

——“高桥精神”的不断延续

在顾尧根当所长期间制定的“一二三工作法”,可以说是30年前“最多跑一次”的雏形。2017年,浙江掀起了“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高潮。

高桥派出所在“一二三工作法”的基础上,以信息化手段赋予其大数据背景下的新内涵。高桥派出所通过研发派出所微信公众号,将涉及基层派出所的63项办事事项所需的申请材料、办理流程等对外公开,实现一键式查询、条目式展现、模板化打印。同时,开设“最多跑一次”预约专窗,群众要办理的事项先经过网上信息申报、后台审核验证,即可通过专窗递交材料进行验证,对派出所能够当场办结的事项立即出具相应材料,对需要上报上级公安机关审批审核的事项告知办结时间,减少群众等候和办理时间。

此外,高桥派出所还专门设置交通违法自助处理系统、出入境自主受理系统、居住证办理登记和身份证办理窗口,在便民的同时将服务的触角向流动人口拓展,向每一位群众延伸;派出所还建立了市区首个网上安全防范体验馆,把线下体验馆利用技术手段搬到网络上,将实体的宣传展示与虚拟的情景体验相结合,进一步拓展安全防范宣传的渠道,真正将防范知识、防范技能传播到人民群众中间。

在群租房管理上,高桥派出所也创新不断。其针对辖区厂房改建公寓楼租住人口集中、安全隐患突出、治安状况复杂、监管力度不足等难题,突出以“人”为中心,注重以“综合”为手段,积极实行公寓楼智能化管理。推广了公寓管家APP,将入住人员与租房管理一一对应,并将入住或者退租情况推送至社区民警、协管员,提高了入住人员信息登记的及时性、准确率;安装了集身份证刷卡和二维码扫码于一体的智能门禁,既做到了人员进出信息的唯一性,又解决了以往公用IC卡相互租借导致的人员进出不一致问题,提高了人员轨迹掌握的精确性;落实了“四个必须”,推出以物联网、传感技术为核心的公寓楼消防设施和环境参数智能监管,消除重大安全隐患,提高了人员居住的安全性。

民警干得好不好、爱不爱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现任高桥派出所所长崔磊说,所里的民警特别有“傻气”:“我就举个例子,我们这有一个民警叫叶银东,新婚第二天就赶赴发案现场,一待就是17天;妻子分娩时他正侦查一起命案,第一眼看到女儿时孩子已经满月了;父亲脑溢血抢救,他正在追逃的路上。”正是因为有了这群最可爱的人,辖区群众才更加认同“高桥警官”。

“调解共同体”和“高桥邻里”

——“枫桥经验”的“高桥实践”

高桥派出所坚持民意主导、民生为先、民安为本,向素质要警力、向科技要警力、向管理要警力,同时借鉴“枫桥经验”,主动适应日趋复杂的社会治安新形势,大力实践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新方法,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的新手段,在改革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突破。

高桥派出所实施社区民警专职化、建立“警民恳谈”机制、组织“警述民评”、开辟“网上警务室”、开通“警民联系QQ群”等,不断赋予“高桥警官”以新的内涵和活力,积极探索“爱民为民”新的实践形式。

其中,高桥派出所借鑒“枫桥经验”推出的警调衔接机制“调解共同体”就是一大“民牌”。

民警发现高桥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村民说事机构,有调解职能,却很少接到村民求助。而反观派出所,存在“矛盾积量大、牵涉警力广”的难题。于是,高桥派出所在化解基层纠纷上动起脑筋。根据实际,高桥派出所协助建立镇区域联调中心,逐步形成镇调委会与驻所工作室(警调衔接)——区域联调中心与警务站(室)——村调委会与村民说事室三级对应、相互依托的“调解共同体”,有效分流民事类矛盾纠纷,缓解派出所工作压力。

如今,高桥镇的每个警务室旁边都设有一个区域联调中心,每个中心都配了专职调解员。专职调解员跟村里的调解员合作,专门负责调解各类民事纠纷,即便碰到特别难劝和的,派出所也会一直关注,直到把问题解决为止。

为避免矛盾纠纷调而不结、调后反复,高桥派出所在区域联调中心基础上首创驻点流动法庭机制、“重点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前提下,由驻点流动法庭对重点调解协议予以司法确认。

目前,警调衔接机制已实现了“三大延伸”:向村(社区)延伸,在现有派出所专门调解室的基础上,在每个警务站(室)设立调解室;向协管员延伸,发挥流动人口协管员熟悉区域、知晓流动人员情况的优势,打破其单一信息采集、核查的功能定位,使其承担矛盾纠纷的发现预警、排查化解等职能;向各行业延伸,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向学校、广场、综合体等各行业延伸,由各行业的管理人员等对本行业涉及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把专业问题交给专业人员去处理,增加调解的说服性和成功率。

推陈出新的还有高桥派出所打造的群防群治“高桥邻里”品牌。高桥派出所在建立长乐社区志愿者巡逻队的基础上,以创建“大联防”机制为抓手,建立了一支集护村队、社区志愿者、物业管理员、企业保安员、公寓楼楼长、门店店长等治安力量于一体的群防群治队伍,通过充分发扬邻里守望、邻里关怀、邻里互助等优良传统,打造出“高桥邻里”的群防群治新品牌,推动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着眼更高”、化身为“桥”

——167名民警的“高桥情怀”

在良好的团队精神激励和创优争先氛围的熏陶下,高桥派出所涌现出了一批批先进个人,167名曾在这里工作过的民警中,有18人次获得过国家级荣誉,有39人次获得过省级以上荣誉,近90%的民警获得过市级以上荣誉。他们都有深深的“高桥情结”:“高”就是要立足更高的起点,着眼更高的目标;“桥”就要通过自己认真履职,以出色的业绩使派出所成为守护百姓平安的“桥头堡”,成为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猜你喜欢
爱民派出所民警
小英雄李爱民
触摸俄罗斯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派出所民警轩哥的故事(四)缺钱的你别再被骗了
派出所民警轩哥的故事(九)
派出所民警轩哥的故事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