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体验与智慧导览:南博“文艺复兴三杰特展”的革新与尝试

2019-09-10 07:22王贵阳
画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特展展品版画

王贵阳

对博物馆“物”的关注转移到对“人”的关怀,是博物馆学界的一种共识。这种理念也促使博物馆的策展思路从展品向观众过渡,即由“藏品中心”(a focus on objects and subject matter)向“公众中心”(a focus on audiences)转化。这种转化涉及展览中一些手段的丰富和变化,本文试图就南京博物院“世界巨匠——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特展”展览(下文统称“三杰特展”)的展览实践,阐述该展在“展览教育、体验空间”设计和智慧导览应用方面的革新和尝试。

一、“展览教育、体验空间”的设计

针对这次展览的主题和展览内容,我们在“三杰特展”策划伊始,就确立了教育和互动体验区的基本策划思路:“以人为本,以观众为主体。”好的展览应当由观众和博物馆人共同阐释,而不是博物馆人自说自话。博物馆应该结合展览主题,合理设计展览空间,引导观众更好地体验和感受展览内容,并尽情表达自己。教育体验空间正是完成这种话语转化的关键场域。

此次展览在教育、体验空间设计了三个参与性的艺术主题:“心·印”(创作体验区),“记·忆”(展览留言区),以及“再·造”(互动装置区)。这三个区域是展厅展线的自然延伸,更是此次展览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本次“三杰特展”中,展出了不少版画作品。文艺复兴时期也是版画艺术得到长足发展的时期。在“心·印”创作体验区,我们提供了木版和铜版这两种文艺复兴时期版画的制作体验。让每一位观众都可以在这里印制自己喜欢的作品,在实际的操作中体会版画艺术的魅力,并把自己的成果带回家。

在名为“记·忆”的展览留言区,我们将留言签专门设计成拉斐尔《青年女子肖像》的剪影异形卡片,这种形式很受观众喜欢,吸引了很多人在现场留言。更令我们惊喜的是,大概1/4的留言签上是绘画和涂鸦,其中很多涂鸦和绘画都极为有趣,它们展现了观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互动反馈也是展览需要的。

《再·造》是一件“点题”的装置。我们以本次展览的明星展品——达·芬奇的《美丽公主》做创意设计,选择铅笔作为这件装置的主要构成元素。装置侧边的笔架上放置了五颜六色的铅笔,观众从中选出自己喜欢的,将铅笔插在装置的空隙中,为美丽公主赋予新的色彩。我们选择铅笔,因为它既是最直接、原始的绘画工具,也是观众最熟悉和了解的绘画工具。我们将这件由所有观众共同参与完成的作品,看作此次展览的最后一件作品。《再·造》是《美丽公主》的当代表达,它和达·芬奇的原作《美丽公主》对应陈列在展厅入口两侧,相互呼应。这是一种现代和传统的对话,是现代观众和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之间穿越时空的交流。互动的装置以启示观众亲身经验为原则,更重要是融入了展览的理念、展品蕴含的一些知识,实现形式的满意与感性满足。

因此,观众在看完展览作品之后,既可以在教育、体验空间体验版画艺术的制作过程,也可以在我们专门设计的留言签上,写下或者画下自己的观展心得和体会,或参与到铅笔装置作品的创作中来。这三种形式也就是三件作品,我们都为其命名并制作了说明展签。语音导览和智慧导览中,对此都有详细的阐释。这也和我们教育空间的设计理念一致,三处设计实际上都是观众参与完成的作品。

展厅中教育、体验空间的设计是展览交互性实现的重要手段。现在越来越多的展览都会重视展览的交互性。像南京博物院之前“新艺术运动瑰宝——穆夏特展”就有专门的互动拍照区域。此次的文艺复兴特展,我们想将这种展览的交互向深度发掘,所以教育、体验区域是系统地做成一个半封闭的空间。一方面这里要突出趣味性,突出观众的参与性;另一方面这种趣味和互动并不只是流于形式,为了互动而互动,为参与而参与,而是将展览的理念、展品蕴含的一些知识传递通过这种特殊的手段传递给观众,让观众在饶有兴致地参与过后有所得。

“教育、体验空间”的设计并不是展览的附属,它不是锦上添花的可有可无的存在,而是越来越成为展览上提升观展体验的重要一环。从这次文艺复兴特展收集的数据来看,好的教育、体验空间的设计在展览中是和展品占有同等地位的。从文物浏览排名来看,教育空间是展厅中观者参观时长最久最受喜爱的部分。从整个展厅的热点分布情况来看,除了展厅入口处的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教育空间也是展厅中最热门的区域。这说明观众对于展厅中的互动项目十分感兴趣,将互动型教育活动搬进展厅的创意无疑是成功的。

二、智慧導览在展览中的应用

南京博物院的特展策划,一直强调增加展览的附加值。这次的“三杰特展”是一次巡回展览,展览前一站是免费展。同样的展品在南京博物院作为收费展呈现。因此我们要让观众能有更好的体验,享受到物有所值的服务。除了在展览形式设计、“教育、体验空间”这些“硬件”上下功夫之外,也对展览的“软件”格外重视。

“智慧导览”的设计和使用是博物馆界的一个新的趋势。南京博物院在此次“三杰特展”上就使用了这种导览方式,设计了20件文物的智慧导览,利用数字化技术的优势来提升观展体验。本次展览的智慧导览,从以下几个角度与展品进行了结合。

1.智慧导览拓展了展品的呈现形式

利用数字化技术,有助于向观众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地展示展品内容。新技术的使用,可以展示展品的各个侧面,可以对文物展品的某些部位进行放大等特殊处理,更加清晰地展示艺术作品的细微特征,可以使观众更加清楚地看到展品的细节内容,这样就较好地弥补了某些展品由于观展距离以及展品本身的限制等因素所带来的缺陷。比如,展览中展出的达·芬奇的《鸟类飞行手稿》,这是达·芬奇在科学研究上的成果,他将一些想象图结合说明文字记录成了一个草稿本。但因为展陈的原因,现场只能将草稿本其中的一页展示给观众,这让很多对此感兴趣的观众意犹未尽。智慧导览的使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平板的显示器上,手稿的其他部分都予以展示。观众在平板上通过触屏模拟翻页的动作逐一查看。

2.智慧导览表现了展品的动态过程

在很多时候,博物馆展出的不是单个作品或者某件具体文物,而是要展示某种工艺的制作过程,传统的展示方法就面临着很多困难。例如,在展示“版画创作的技法”时,传统的展示形式只能用多个图示配合文字说明进行。观众如果没有一定的艺术方面的背景知识,仅凭借简单的图片和文字说明是很难理解这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智慧导览在表现动态过程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多媒体影像不仅可以生动准确地展示整个流程,而且可以全面呈现动态的历时性的变化过程。很多观众因为没有美术的相关知识,不会操作教育、体验空间中的铜版画拓印机。智慧导览中,铜版画制作的要点和专家的演示视频一目了然,能帮助观众轻松印制。包括前面提到的《鸟类飞行手稿》,我们还结合达·芬奇所做鸟类飞行的笔记和飞行器的想象图制作了视频,详细说明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

3.智慧导览提高了展览的互动效果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接受信息的习惯发生明显转变。智慧导览能够有效调动观众的参与意识,使观众从被动地接收信息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充分满足人们对于展览活动的兴趣。例如,本次展览展出了一组宗教题材的文艺复兴时期版画。这套版画共10件,以字母A至L顺序编号,拼接组合后是完整的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这些版画装框之后,只能以作品的形式分开展示,观众是很难想象到它拼接组合后的整体效果。智慧导览将这组作品都进行了说明,并开发了拼图小游戏。观众可以根据提示将这10件单独的作品拼接组合完整。拼图的过程,就是对作品的不断深入理解的过程。此外,留言区“记·忆”,在智慧导览中实现了电子留言,是以现在最流行的弹幕形式设计的。观众在留言的同时可以看到其他人的留言并与其互动。

从最后的反馈来看,智慧导览为观众提供了更好的导览服务,也有效提升了观众的观展体验,观众对于智慧导览的认可程度也越来越高。很多观众在留言和观众调查报告中都提到了智慧导览。从收集到的大数据来看,文艺复兴展览的智慧导览使用人次比之前养心殿展智慧导览使用人次增加了47%,观众的平均使用时长达到了71分钟。

博物館展览的内容资源是展览的重要基础,但若要充分传播关于藏品的知识和展览的理念,新形式和新手段的使用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三杰展”以“教育、体验空间”和“智慧导览”为代表的体验化、数字化的展示设计,是整个展览很重要的变化。这种变化源自博物馆人展览观念由围绕展品转向围绕观众,新的观念更注重观众的参与、体验以及感受,当然在这种新理念的影响下,能做的还有很多。南京博物院在“三杰展”上对“教育、体验空间”和智慧导览应用两个维度进行的探索,还将会在以后的展览实践中继续深化、迭代。

猜你喜欢
特展展品版画
版画作品选登
展品被盗了
《Radio World》公布IBC 2019“最佳展品奖”名单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特展的现在和未来
特展的草莽时代
2009中国(昆明)东盟赏石石材博览会展品选登
第五届莫斯科国际航展展品选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