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新局”

2019-09-10 23:47林笑
农经 2019年3期
关键词:大豆进口玉米

林笑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特别是种植业结构调整,大豆振兴计划排上日程,正改变着国内大豆产业的现状。

2月20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出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解读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时,就大豆产业相关问题表示,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所以中国会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和消费者需要,适度、合理发展自己的大豆。但是大豆市场的供给以进口大豆为主的格局不会改变。

大豆“大”国

孙中山曾在《建国方略》中写到:“以黄豆代肉类,中国人之发明”。“夫豆腐者,实植物中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无肉料之毒”。可见,中国对大豆的需求一直以来都非常旺盛。

事实上,在1995年以前,中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但在1995年之后,国内需求增长太快。”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韩天富称。目前,国内大豆消费主要包括大豆食品生产、压榨与饲料加工、生化提取三个方面,其中用于压榨与饲料加工的大豆占85%。数据显示,中国大豆的消费量在2018年超过了1.1亿吨。

在国内需求逐年上涨的同时,中国大豆的种植产量与面积却在逐年下降,根据产业信息网的数据,中国大豆种植面积从2006年的近1000万公顷下降至2015年的650万公顷左右。而2017年国产大豆总产量创下了近几年来的新低,只有1450万吨,但进口大豆总量达到了9600万吨,是国产大豆的6.5倍。

韩天富表示,中国耕地面积有限,必须首先保证口粮的生产,就是小麦和水稻,然后实现玉米基本自给。这几种作物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同時还要发展蔬菜、林果等。能用来种大豆的耕地面积只有1亿亩到1.4亿亩,每年产量大概是1200万吨到1700万吨,而相较目前我国大豆需求的巨大缺口,只能通过进口来解决。

对于让中国大豆走下神坛的原因,吉林农科院大豆所前副所长矫树凯这样分析说,除了大豆进口的开放,杂交玉米的出现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2007年,中国开始对玉米实行临时收储政策,对玉米定价托市收购,玉米价格不受市场影响。政策实行的目的在于鼓励粮食主产区种植玉米,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其间,虽然玉米和大豆的价格都在提升,但因玉米产量高且价格涨势更猛,最终,产量与价格均落下风的大豆,逐渐败下阵来。至此,东北种植大豆的耕地不得不逐渐北移,甚至一度被逼进了并不适合种植大豆的高山区。

据估算,2017/18年度中国大豆产量为1450万吨,而玉米的总产量为2.1589亿吨,大豆的产量还不及玉米产量的零头。

对于农民来说,与自己利益最相关的就是种植收益。从产值来看,2014年中国大豆亩产约为124公斤,每亩种植总成本为667.34元,而玉米亩产约为406公斤,每亩种植成本1063.89元,换言之,大豆亩均收益22.43元,玉米亩均收益81.82元。可以看出,即便是种植大豆有高额的补贴,但由于亩产低,大豆的种植效益仍然不高,因此农民的种植意愿也不大。

东北财经大学中国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原副院长周天勇教授表示,“如果按照目前的生产方式,在人均耕地少的情况下,财政补贴预计要达到600亿到700亿美元,就是说财政要拿出5000亿元来生产大豆,这还没算上仓储费用等。因此,要通过提高劳动力生产效率,降低大豆生产成本。”

振兴在即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大豆进口依存度高,一旦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就会冲击大豆市场。2018年受贸易摩擦的影响,从美国进口大豆就有所减少。

为调整农业供给侧结构,特别是种植业结构,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多途径扩大种植面积。

在2月20日国办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局局长吴宏耀对主动进口紧缺农产品做出以下解读:要稳定恢复中国大豆种植面积,主要是在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引导农民扩大大豆种植;在科研上加快优质、高产大豆品种选育,开展联合攻关,提高大豆品种的适应性、高产性和优质性;结合加工业发展,培育一些新的大豆企业、新的合作组织,提高大豆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水平。由此可见,大豆振兴计划主要是从技术上、结构上、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

另外,1月10日,农业农村部种植管理司下发了关于征求《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意见函。实施方案提出,我国将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安徽、山东、河南、四川等传统大豆种植区实施新的大豆振兴计划。力争到2020年,大豆自给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2年,大豆自给水平再提高1个百分点。

通过梳理发现,今年的大豆振兴计划重点有三:一是扩大大豆面积,到2020年大豆面积达到1.4亿亩,2022年达到1.5亿亩,其中2019年大豆面积增加1000万亩;二是通过种植结构(比如减少玉米、增加大豆)调整来增加大豆面积;三是优化补贴政策,调动种植大豆积极性。

为何大豆政策调整力度如此之大?按照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的观点:一是解决过去粮食结构性矛盾;二是降低进口大豆的依赖度。

另外,这一振兴方案还有一大亮点,专门提出国产大豆的发展定位,明确表示:立足我国资源禀赋和生产实际,形成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错位竞争、相互补充的格局。其中之一就是发挥国产大豆优势,适应居民饮食消费习惯,发挥我国非转基因大豆、高蛋白大豆、菜用大豆优势,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对此,韩天富表示,“发展国产大豆,要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高度来认识,采用切实的措施给予支持。我对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猜你喜欢
大豆进口玉米
收玉米啦!
进口食品
我的玉米送给你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大豆农场
给小嘴安个开关
2014年1~8月我国猪肉进口38.3万t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