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装配有多难

2019-09-10 07:22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总装螺钉钳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五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航天器总装中心的总装大厅里,多个系列的航天器正在总装。航天器总装中心副主任赵璐告诉记者,该中心10多个班组、百余人的团队负责我国大中型航天器的总体装配工作。

由18名成员组成的深空探测总装班组是其中之一。他们承担了我国包括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在内的深空探测工程所有重大型号的AIT总装工作。

2018年12月8日,在嫦娥四号发射场两器对接总装工作现场,戴着白手套的总装操作指挥刘福全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被吊起来的巡视器,做出起升或下降的手势,并用洪亮的嗓音给出吊装指令。吊装操作人员手拿遥控器,在相互配合下,将巡视器精准地吊装到预定位置。

某一个小隐患,就可能影响到型号进度和质量,甚至对整个深空探测系列航天器任务的圆满完成产生重大影响,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为此,深空探测总装班组始终奉行“工作即使命,质量即生命”理念,全员以“零缺陷”为目标。

即便像拧螺钉这样的活,要确保安装符合工艺要求也不简单。一个小小的螺钉要在密密麻麻的仪器设备和电缆之间准确安装到属于它的位置,不仅要防止掉落,还要把控住磕碰风险,操作人员都是“提着一口气”在干。

“咱们国家十几亿人口,真正从事深空探测系列航天器总装的就这18个人,我非常自豪。”干这行31年的刘福全说。

钳工技术则是干好这行的重要基本功。30岁的徐世峰当初就是凭借一手漂亮的钳工活被刘福全看上的。

徐世峰带头解决了“密闭性狭小航天器装配难题”。在直径1米多的球体里面安装,跟在平面上很不一样。其他岗位都有两人配合,但在这个狭小空间里仅能容纳1名操作人员,里面基本转不开身,脚也无法挪动。徐世峰练就了“单手操作”完成电缆柔性配重安装的绝技。由于空间小,设备有遮挡,很多时候他还必须“盲操作”,仅凭手感摸着干。

凭借着类似这样的一次次攻关,深空探测总装班组申请了国家专利10余个,撰写论文百余篇,研制小工装、小工具50余套。

32岁的张丽丽是班组仅有的两名女成员之一,也是电装主管。嫦娥四号的总装提前7天完工,有她的一份功劳——她带领同事在其他工作进行的同时提前做好探测器热控改装准备,主线工作辅线化,节省出宝贵的时间。

张丽丽最佩服的则是组长刘福全的风险识别能力。“他特别牛,螺钉差上几丝都能觉察出来,哪儿焊接视线不足也会及时指出来。有他在,我们干活心里更有譜。”

总装是一项复杂的团队工作,任何一个成员掉队、任何一个环节疏漏都可能引发大问题,只有团结协作才能确保任务顺利完成。“大家要像一个人一样,劲往一处使。”刘福全说,“大家都进步了,活才能干好。”

目前,该班组成员18人中,特级技师1人、高级技师4人、技师8人。刘福全鼓励年轻人积极参与各类绝招绝技评比和技能大比拼,展示自我、提升自我。90后孙义濛通过技能比武获得“航天技术能手”称号。

猜你喜欢
总装螺钉钳工
钳工机械操作的质量控制策略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中国航天发展史(二)
内固定螺钉要取出吗?
新技能,机器人可通过自带的 CAD数据实现自我维修
新时期钳工教学的几点分析
航天器全三维仪器电缆总装设计技术研究
一种深孔螺钉防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