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初期领导干部“新老交班”内情

2019-09-10 07:22东朗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组部陈云老干部

东朗

“要认真选拔好接班人”

1978年12月,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议成立中央书记处,以便让比较年轻的干部走上中央工作的第一线。1979年11月2日,邓小平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大会上再次强调:“老同志现在的责任很多,第一位的责任是什么?就是认真选拔好接班人。选得合适,选得好,我们就交了账了。”

1980年3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表示,他对中组部提交的优秀中青年干部名单不满意,认为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年龄偏高;二是文化程度太低。没有几个大学毕业生。

此后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式确定:“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要求在坚持革命化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各级领导人员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新时期干部工作的“四化”方针。

“第三梯队”名单推出

中央于1983年下半年决定,以最快的速度建立省部级后备干部名单,胡耀邦形象地称之为“第三梯队”名单。

在选拔“第三梯队”时,中组部制定了非同寻常的上报程序:所有名单,必须先在省、部委常委会和党组会上集体讨论通过之后,再经由中央考察组考察、中组部部务委员会议审定,最后铅印40份,以中组部名义呈报中央政治局并存档。

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也进入了名单。1985年,这位32岁的县委书记调任福建省厦门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同时进入名单的还有时任茂名石油公司计划处处长的张高丽。1年后,他升任广东省经委主任,1988年任廣东省副省长。

至1984年秋,首批名单确定,约1100人。名单是动态的,随时调整。已经进入领导班子的,会从名单中去掉;有新的人选,会补充进去。名单建立后,提拔干部原则上都要出自名单。

截至1985年5月,经中央批准,15个省区市的领导班子做了调整。调整的重点是党政一把手。年龄过线的59名党政领导退了44人,新进班子的65人多数出自“第三梯队”名单。

老干部退休制度建立

1980年2月,经过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讨论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改草案,明确提出要废止领导职务终身制。9月,在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邓小平(76岁)、陈云(75岁)、李先念(71岁)、徐向前(79岁)、王震(72岁)、王任重(63岁)辞去国务院副总理之职;聂荣臻(81岁)、刘伯承(88岁)、张鼎丞(82岁)、蔡畅(80岁)、周建人(92岁)主动辞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职务。

但是,老干部的“出”与中青年的“进”阻力仍然很大。邓小平敏锐地感觉到根本症结是“老干部方面的问题还没有处理得好”,他说:“有些同志担心年轻人经验不够,不能胜任。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经验不够,只是比较而言。同志们回想一下,我们中间许多人当大干部、做大事开始的时候还不到二三十岁!”

邓小平、 陈云等中央领导人的反复倡导、呼吁,深化了全党的认识。为了保证调整干部顺利进行,中央采取了两个“三分之一”的强硬措施,规定省委常委中50岁以下的要占三分之一,大学文化程度的要占三分之一。

1982年2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决定废除实际存在的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同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国家领导人和各级领导机构人员的任期作了明确规定。至此,退休制度被确立为党和国家干部人事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

猜你喜欢
中组部陈云老干部
基于大数据分析与审计的关系研究
印江自治县全力做好老干部健康体检工作
中组部在汉首次成为独立机构
My plan for new term
中组部划拨1.808亿元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
天柱县委离退局赴州老干部活动中心取经
六枝特区离退局“志愿服务在行动”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
陈云令人起敬的“脾气”
中组部如何管理“名单”上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