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手段,寓教于乐,激发兴趣

2019-09-10 07:22程凤娇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28期
关键词:动画计算机小学生

程凤娇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正迅速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许多人还是不很了解它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用。特别是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计算机这个东西既是陌生的,又显得很神秘。作为一名计算机老师,怎样才能把这既陌生,又神秘的东西告诉孩子们呢?我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是:尽量将抽象化为具体、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不给孩子们造成很深奥的知识点,以免打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一年多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小学阶段的孩子,促使他们学习的最大动力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操作本领。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探求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爱动、爱学,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呢?下面以我校的网络机房为例来谈谈自己的教学经验。

一、诱发学生的感性认识

计算机这门学科本身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最现代化的学习工具,因此执教老师就更应该转变观念,打破原有教学秩序,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对计算机的最初的认识。对于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计算机是干什么的,有用吗,怎样学,这些都是盘悬在他们的脑海里的一个个问题,而这也正是激发他们兴趣的最好契机。

我的做法是:首先给他们演示一些制作精美的卡通图片、幻灯片、以及动画片头,以调动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和求“学”欲望,让他们急不可待地想接触计算机广阔领域;接着我就把一些精美的图片、FLASH动画、GIF动画放在服务器中,使每位学生都能访问到,并有意识地只告诉他们一些路径,启发他们去找整个网络中到底有哪些他们喜欢的东西。学生们找到了他们喜爱的制作精美的静态图片和GIF动态图片等素材库里的各式文件,以及FLASH动画等等……,又把他们引进了更加广阔的网络世界,让他们初次领略了计算机以及网络世界的奇妙。我在服务器上尽量充实内容,做好准备,让学生多看,广泛接触。同时,为了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我还不时的在课余之中播放一些如钢琴、小号之类的歌曲,供学生们欣赏。这样为他们今后对计算机学习保持持续、高涨的热情打下了基础。

二、跟进流行时尚

时下学习计算机,流行的就是上网看网页、聊天、打游戏。上网对于我们学校来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暂时还不能连接上Internet。但是,为了让孩子们尽早的学到网络上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操作,使孩子们正确的认识网络世界,同时又便于我的教学。为此,我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专门制作了一个供小学生学习的网站。网站由几部分组成:有专为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网页,简单明了、图文并茂的描述了计算机基础知识、WIN98、Word等时下流行的软、硬件;有专门针对小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的网页;有供孩子们娱乐的一些笑话、脑筋急转弯、精美图片、FLASH动画等等。做好后我把网站发布到局域网内供学生学习,这些都大大的丰富了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

我利用这个网站经过半年多的教学,实践证明,利用网站进行教学的效果明显好于以往,学生们能更加快速的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与操作。大大减轻了老师的压力,同时又使学生们学到了不少以前学不到的网络知识。

如今,网上聊天很是流行,我就特意在学生们计算机里装了一个局域网聊天程序,让他们感受到了聊天的乐趣。通过孩子之间的聊天,他们不仅打字速度和技能在交流中有了一个飞跃,而且还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教学形式多样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突出趣味性,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让“趣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个人的兴趣往往与肯定的情绪体验相联系。而小学生特别是低段的小学生又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动、好问、好奇,习惯于游戏,喜欢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爱听动人的故事,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东西所吸引。如果孩子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参与意识,这就成为孩子们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动力。因此开发出这种动力,是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的任务之一。

(1)精选软件,诱发兴趣。以键盘训练为例,刚开始学生由于好奇,每个人都会感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先前的那份好奇。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在打字练习中进行基本指法练习。几节课后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我选用了“打字小怪兽”这一软件,这个软件声情并茂,画面精美。可欣赏精彩的动画,聆听优美的乐曲,直观而形象,在练习过程学生输入正确,电脑就会发出诸如:“好厉害啊”“耶!好哎”“Good”这类表扬的语句,学生输入错误则发出“不用太着急”“不慌不忙”之类鼓励性语句。学生使用后爱不释手,这类教学辅助软件是诱发学生学习的催化剂。使键盘操作枯燥变为生动,乏味变为有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兴趣,把“苦学”变为“乐学”、“愿学”。

(2)巧设悬念,激发兴趣。“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融抽象的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创设具体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创设全员参与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复制和粘贴》时,我请学生来说一段绕口令,然后选一位说的最快的学生来和我比赛,看半分钟里他能说几遍,我的屏幕上能出现几遍。比赛的结果当然是我赢了。这样一来教室里沸腾了,学生都异常兴奋。此时悬念已产生,兴趣也调动起来了,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们都在猜想我用了什么方法,此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已经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为学习新知识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3)组织竞赛,强化兴趣。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都有较强的荣誉感。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成绩优秀的可以得到小红花,他们的兴奋劲一下子就被提起来了。针对这一特点,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赛”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定时的进行竞赛,既活跃了学习气氛,也增添了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达到了“练”的目的。我在计算机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竞赛:在键盘操作练习时,进行键盘录入的比赛;在画图教学时,评选最佳小画家;在一些益智类软件教学(如语文小葫芦)时,看谁过关多;当学会智能abc后,进行一段文章的汉字输入比赛等。这样不仅使学过的内容得以理解和消化,还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精心设计课堂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好每堂课要完成的任务(即课堂作业),告诉学生明确的目标。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理解了本节课所教学的内容。但是对于有些学生来说,独立完成所学知识的作业是不太适合,所以我就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4到5人为一组。每一组成员都必须独立完成规定的任务,如果不能完成的,就向同组的同学进行求助,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这样每个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其他同学的成功是密不可分。同学之间不但是竞争对手,更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同学们既完成了学业任务,又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意识。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发展前途广阔的学科,作为教师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才能提高学生的电脑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使他們主动地学习,也才更能为培养21世纪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动画计算机小学生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动画迷,变身
我是小学生
一体式,趋便携雅兰仕AL-225
动画总动员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