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战狼2》中“中国式”英雄形象的塑造

2019-09-10 04:47武丽涛
锦绣·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战狼2形象塑造

武丽涛

摘 要:2017年电影界最引人注目的电影莫过于燃爆暑期档的《战狼2》,它不仅刷新多项华语电影票房纪录,而且将中国电影的产业指标推向了新高度。《战狼2》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塑造了一个为观众所中意的“中国式”英雄形象。就此,学界对其从塑造什么样的中国英雄形象、为何塑造此英雄形象以及如何塑造此英雄形象等视角展开探讨,并取得一定成果。

关键词:《战狼2》;中国式英雄;形象塑造

2017年暑期,由吴京执导的《战狼2》一經上映,便成为人们口中的热点话题,并长期占据热搜榜首。在电影中,吴京塑造了一个爱国、勇敢、正义感爆棚、执着、有温情的而又不完美的中国退役军人形象,一时成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中国式”英雄。与此同时,电影文艺学界也借机对这一英雄形象的塑造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中国式”英雄形象塑造之理想构图

就在《战狼2》中吴京塑造了怎样一个英雄形象而言,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认为,冷锋的形象是扁平或曰符号化的,当然易于辨识:倔强、坚韧、正义、个性、感性,落魄而不改初衷、正直而不呆板。他是俄狄浦斯和阿喀琉斯原型的翻版,展现的是一个英雄再生的传奇故事。他身材不高大但却经打、顽强,最后总是绝境求生、转败为胜[1]。但同时陈旭光教授也表示这种英雄形象也有其小瑕疵,比如虽然他们个性独立张扬、正义感强,但却很容易冲动,有时候不那么服从纪律,有时还稍微带点痞气,而且他们常常在感情上受到挫折[2]。此外,陈教授还谈到《战狼2》中的中国式英雄与美国电影英雄的不同之处:《战狼2》中的英雄主义不是美国《蝙蝠侠》和《蜘蛛侠》等带有科幻味道,需要借助装备而无所不能、行侠仗义,也不同于《碟中谍》和《007》类有着复杂故事情节的惊险而娱乐的谍战片,而是有中国自己特色的动作片,除了枪战,还有硬弓硬马、拳拳见肉的真打[3]。陈旭光教授对冷锋形象的认识比较全面立体,他既看到了“中国式”英雄所具有的区别于美国式英雄特有的和应有的品质,又指出了这种形象的不完美之处,即塑造的是一种典型的孤胆英雄形象。

在《战狼2》中,中国人的身份在冷锋的衬托下成为全人类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他担负起拯救全人类的使命。毋庸置疑,冷锋是我国的超级英雄[4]。王婷婷肯定了冷锋所代表的中国人自信强大的形象,但她把这种形象说成是拯救全人类的超级英雄则有欠妥当。笔者认为冷锋是和平的使者,对非洲受灾人民只是履行援助的义务,而不能把其夸大为对整个人类的拯救。如此说来,冷锋所代表的中国形象不免有救世主之嫌。

冷锋的人物塑造既借鉴了香港电影中的“丑角英雄”形象,有着意气用事的鲁莽和可笑;又借鉴了美国商业电影中的“个性英雄”特征,独特的个性使普通人成为了英雄,也让他在日常生活中遭遇挫败;同时又是对内地传统主旋律红色英雄的一次改造,冷锋的行为并不像美国电影的主角一样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国家,而是自带中国人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是丑角英雄、个性英雄和红色英雄三者结合的成功案例,是一个适合中国影视市场的英雄形象[5]。虞晓既肯定了冷锋人物塑造是香港电影英雄形象和美国电影英雄形象的融合,同时也肯定了其具有的鲜明的中国特色。因此其评价比较中肯且较为客观。

二、“中国式”英雄形象塑造之为何塑造

(一)国家和时代的需要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民族复兴呼唤“中国式”英雄。蔡之国和张政认为我国传统的英雄往往和侠客精神结合起来,具有仗义执剑、惩奸除恶、悲悯苍生、心怀天下等品质。中国民族英雄辈出,代代承继。但在和平时期,英雄却越来越少,甚至出现英雄浴血流泪、甲光向日的悲壮场景。《战狼2》中的冷锋形象则区别于影视中充斥着“小鲜肉”“高富帅”“白富美”等形象,它给人民树立起一个可以作为精神依托的“中国式”英雄形象。他既能给阵亡战友家被强拆而一脚踹残拆迁恶棍,也能为国家、人民甚至天下作出贡献和努力[6]。在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和平崛起日益深入人心的背景下,这样一个英雄形象的塑造无疑成为中国走向国际的明信片。

(二)观众的需要

吴京曾说过,之前很少有人涉足军事类题材的电影,大多为军旅类型的电影,且在电影中的英雄形象塑造不明确。因此,观众急切需要一部可以其抒发内心爱国情怀的中国英雄电影。正如吴春集所指出的那样,让《战狼2》真正成为年度爆款电影的原因,正是它满足了国人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情怀。回溯之前国民最喜欢的武打动作片以及大量近代军事题材影片,所有影片传递的信息都是近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落后挨打,然后英雄出现,以弱胜强,展现的是弱者的反击。但《战狼2》却打破传统,主动把中国塑造成一个有能力、有担当、识大体、顾大局的国际秩序维护者和倡导者,这更加符合今天国人对自我形象的认知,所以能够引起观众更广泛的认同和共鸣[7]。

而朱旭辉则认为是英雄人物形象独特化塑造契合了大众对英雄期待的文化心理。囤于中国表现英雄的影片多是说教性灌输而缺乏大众对当代英雄的主体性选择,尤其是80后、90后的青年观众更多习惯的是好莱坞的英雄模式,因此对创造中国式英雄充满期待。而《战狼2》在对好莱坞电影模式的借鉴中融入中国武术和军旅精神,塑造了一个铁骨铮铮的“中国式”英雄符号,无疑符合了大众爱国情怀的现实需求[8]。

三、“中国式”英雄形象塑造之如何塑造

(一)音乐烘托角度

在电影中,冷锋中毒后,雨中和Rachel、Pasha一同来到一山洞中进行治疗时,配乐为“Building Weapons”。其以低音提琴为主基调,辅以急促、豪迈的军鼓声[9],充分展现了中国军人的优良军事素质和不畏生死的责任担当。而在冷锋在山洞中昏迷,回忆和龙小云的过往时,电影配乐为由吴京亲自演唱的《风去云不回》。编曲朴实无华、简简单单,吉他旋律简单,空灵、舒缓让人内心平静、安逸。歌词饱含细腻情感,充满意境,暗含冷锋无处寻觅龙小云的苦楚和遥遥无期的思恋[10]。凸显了英雄内心的柔软之处和有情有义。张蕊切入的角度独特新颖,电影配音往往为学者所忽视,而其在电影中有扮演着贯穿始终、调节气氛的灵魂作用。张蕊细致地分析了在不同场合,所伴奏音乐的特点、其与人物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肯定了配乐在人物形象塑造中的侧面烘托作用。

(二)人物动作和道具使用角度

影片中吴京在格斗中糅合了擒拿、拳击等各派功夫,干脆利落的贴身肉搏场景,保持节奏贯穿影片始终[11]。这说明冷锋作为一个退役特种兵,有着极好的身体素质和高超的格斗技能,表现的是一个战斗力爆棚的中国军人形象。此外,吴春集指出在影片中,冷锋徒手接火箭弹的一幕,在影院的观感确实非常刺激,其合理性也有待考证。在电影中,适当的夸张手法当然是合理的,况且这个动作也有一定的技术基础[12]。而且,冷锋既能熟练使用冷兵器,即独立制作毒箭,一击毙命,又能开坦克漂移。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冷锋所应具有的中国特种兵的高综合素质。

(三)人物关系角度

有学者从冷锋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当中剖析他的英雄形象。吴青青认为就冷锋与其非洲干儿子之间的关系而言,他在交战区的战火纷飞中护送他干儿子,直到安全抵达中国军舰上。并且承诺帮助他找到妈妈。这可以体现出冷锋的真诚、守信和强烈的责任感。就冷锋与女友的关系而言,他为了给女友复仇而来到非洲,寻找刺杀女友子弹的下落,并因此和反派头目“老爹”打得头破血流,可见其有情有义,忠贞不渝的品性。这也使得硬汉的形象更加立体[13]。就冷锋与雇佣军头目“老爹”的关系而言,“老爹”不仅是非洲战区的侵略者,还是冷锋女友的杀害者,还有一层隐性的关系,即昔日西方列强代表者和如今强大中国代表者。在这几重复杂的关系中,冷锋与“老爹”的激烈打斗更为合理。并且在二者较量中冷锋屡屡被压制,而又一次次地站起来继续与之厮杀的过程,更能体现出冷锋作为中国军人不屈不挠,英勇抗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并且最后打倒“老爹”后在其耳边略显愤怒和释然地说出的“那是以前”这句话,将中国强大,不再任人宰割的国家形象和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何建国和冷锋共同作为退役老兵的关系则体现了“一朝为战狼,终身是战狼”使命意识,则是中国军人不忘初心的生动体现。

国内学者对《战狼2》中“中国式”英雄形象塑造的研究具有视野广、多层次、多角度等特点,但他们在研究中也存在系统性不强、挖掘深度不够等缺陷。比如,陈旭光教授虽然看到了冷锋作为“中国式”英雄形象的两面性特征,但却忽视了其角色扁平、空洞、脸谱化的弱点[14]。再比如,学者吴青青和吴春集虽然从动作和道具使用的角度肯定了主人公的超强军事素质和爱国情怀,但却忽视了影片对爱国主义主题的表现,不是从电影艺术的有机呈现出发,而是停留于贴标签、喊口号,并且机械、笨拙地使用爱国主义元素[15]。此外,在对如何塑造英雄形象的研究中,较少有学者考虑到叙事模式和故事情节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无疑将对此后关于此问题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但其在研究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亦有待后来者的探索解决和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陈旭光.新主流大片《战狼 2》:“类型加强”、国家形象建构与“中国 梦”表达[N]. 中国电影报,2017-8-9(2).

[2]陈旭光.中国新主流电影大片:阐释与建构[J].艺术百家,2017(5):18.

[3]陈旭光.中国新主流电影大片:阐释与建构[J].艺术百家,2017(5):19.

[4]王婷婷、侯海荣.《战狼2》和《湄公河行动》:大国想象与类型经验[J].电影评介,2018(1):34-35.

[5]虞晓.冠军启示录 ——《战狼2》学术研讨会综述[J].当代电影,197.

[6]蔡之国、张政.类型电影的强化与民族主义情感的契合——对《战狼2》热映的传播学解析[J].南方论坛,2017(5):37.

[7]吴春集.观众体验如何决胜市场 ——评电影《战狼2》[J].中国文艺评论,2017(9):130.

[8]朱旭辉.《战狼2》:媒介文化的价值引领与空间场域的形象表达[J].电影艺术,2017(5):43.

[9]张蕊.电影《战狼2》中的音乐评析[J].电影评介,2017(13):111.

[10]張蕊.电影《战狼2》中的音乐评析[J].电影评介,2017(13):110.

[11][13]吴青青.类型定位、中国想象和社会文化——从《战狼2》的票房说起[J].电影评介,2017(13):12.

[12]吴春集.观众体验如何决胜市场 ——评电影《战狼2》[J].中国文艺评论,2017(9):130.

[14]肖鹰.2017:全球两部现象级电影 ——《战狼2》与《敦刻尔克》比较谈[J].贵州社会科学,2017(12):53.

[15]肖鹰.2017:全球两部现象级电影 ——《战狼2》与《敦刻尔克》比较谈[J].贵州社会科学,2017(12):52.

猜你喜欢
战狼2形象塑造
《战狼2》7·28开画
《战狼2》全球票房登顶
《战狼2》发布会 主创历数吴京槽点
《战狼2》暑期档上映
《头脑特工队》的人物形象塑造
我在豫剧《狱卒平冤》中的形象塑造
论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的形象塑造
贾樟柯电影中的底层人物形象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