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叙事性文本教学方法

2019-09-10 07:22谭芳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8期
关键词:叙事性时代背景杜甫

谭芳

摘要:叙事是指用讲故事的方式将内容复述出来。初中语文教材中叙事类的文本占了很大一部分。如何将这一部分讲解清楚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本文针对初中语文课程中的叙事性文本的教学方法进行讨论。

关键词:初中语文;叙事性文本

叙事,又称叙述,即西方的“narrative”一词。叙事,就是铺叙故事,也可以说是讲述故事。[1] 虽然是讲故事,但是由于故事内容的不同要体现出不同的环境,情节与情感。这就对讲解者提出了很好的要求,如何能够声情并茂的讲述文本内容,考验的是一个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与能力。

一、明确叙事性文本的价值

存在即合理,初中语文课程中设置的近三分之一叙事性文本并不是无道理的。叙事性文本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可以促进思维的活跃性。在生活中学生与他人交流过程中逻辑性会更强,不至于出现语序上的错误。一个人表达能力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对于学生的写作、阅读理解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二、叙事性教学文本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过于死板

死板,循规蹈矩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很多语文教师都会出现这种状况。在他们初任语文教师时自己创立方法之后,在今后的教学中就一直会使用这种方式。记叙文教学就不外乎分析六要素加各种艺术手法,教散文不外乎把握形神關系,写人的文章必定是分析人物性格……教师照本宣科,不但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更逐渐使得学生失去了对语文甚至是阅读的兴趣。[2] 如阿长与《山海经》中对阿长的人物性格进行分析,就套用这种模式对文本进行分析。

(二)不注重阅读方式的教授

语文教学重点是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将结果给学生——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如果学生自身没有掌握叙事性文本学习的方法,那么他们很难会叙事性文本。学习语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过程,教师因自己设定的教学方向而教学,稍有偏差都会加以制止,完全限定了学生的思想。长久下来,只要教师一提问,学生就会给出教师想要的答案。一些有思想的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机会表达自己,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动力。

(三)文章内容理解过浅

中学语文选取的都是文学大家的作品,既然是大家,那么他的思想高度一定是相当高度的。虽然语文教师的思想很难达到这个水平,但是作为教师教会学生是职业最基本的要求。教师自身要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随后将自己所理解的内容毫无保留的教授给学生。另外,教师很少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法。这样更不利于文本的深刻理解。

三、对叙事性文本本身进行思考

(一)根据文本类型进行分析

散文、小说、诗歌、戏剧根据其文体的不同,对其进行讲授。如散文分为写景的,叙物的,人物性格等,这就要求抓住文本的主线进行讲解。针对写人的散文文本,可以通过所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方面对其性格进行分析。

(二)叙事性文本构思

首先,要能清晰掌握文本内容,并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状况,针对其理解能力进行讲解,要让学生易于理解与接受。其次,要对文本思路有清晰明确的掌握,同时对文本进行梳理,力求通顺,熟络。再次,一定要立足于文本,不可偏题,跑题,还要对文本进行局部的分析,有粗有细,有深有浅,有详有略。最后,一定要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发挥主动的意愿进行学习才可以提高阅读水平,提高学习成绩。

(三)用艺术视角看待叙事性文本

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由语言组织而成的文学作品更是集语言艺术的大成之作。文本中描绘出的人物形象的艺术,景物事物的艺术,都是不言而喻的。有时文字又可成为歌曲的词,成为音乐的艺术。最后,文本所描述的场景可以通过想象变成不同的场景,“一千个观众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就会形成不同的艺术。

四、叙事型教学研究

(一)写景类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从古代大家写景开始,到现今的大家写景,经常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在景致中。另外还有专门描绘景象的,作者专门介绍这种景物,也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种景物的感情,如《紫藤萝瀑布》中,作者就是表达了对这种景物的喜爱之情。

(二)写人类

人物是最难讲解的。要考虑到多个因素,时代背景,生活背景等方面。我们可以先从人物形象开始讲解,神态,衣着,坐姿,站姿,语言等方面进行理解。而后延伸出对作者所处时代背景的探讨,另外也延伸出作者本身的处境如何,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衣衫褴褛,房屋破漏。杜甫出于贫困潦倒的地步,是由于当时处于衰败的唐朝,而且杜甫自己也郁郁不得志,最后才成就了杜甫,也成就了杜甫的诗。

(三)记事类

讲述事情发生的前因经过结果等,这就需要教师厘清逻辑顺序,还要清楚是一个原因还是多个原因,引发的是一个结果还是多个结果,或是一连窜的结果。叙事类文章力求文本思路清晰,明了,不容许一丝一毫的差错。另外,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也是非常值得考究的。记事可分为正叙,倒叙,插叙,按时间顺序,按事件发生顺序等等,教师一定要明确思路。

五、欣赏文本之美

体悟出文本之中情境之美、语言之美、人物形象之美,情境之美是要在当时所处的环境中体现出来,语言之美可以说是是文中人物交流的语言美,如王熙凤的语言,也可指作者对景物描写的语言之美。另外人物形象之美更体现在多个方面,从穿着到站姿、手势等各个方面都具有美感。最后,通过这些人事物的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同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生涯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叙事性文本的学习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郑岗.论苏教版高中语文叙事性文本教学方法[J].新课程(中学),2017(6).

[2] 费辉萍.初中语文记叙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探讨[J].新校园旬刊,2017(11):47-47.

(作者单位:遵义市第十九中学)

猜你喜欢
叙事性时代背景杜甫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钢琴作品的思政融合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智能产品在居室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登高
华丽追梦者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十七年诗歌”的叙事性分析及其诗学价值
绝句
坚守四大立场,突破叙事类文本的解读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