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释放诗歌之美

2019-09-10 16:22许平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意境诗歌创作

许平

在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明中,诗歌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它的语言简洁凝练、意境丰富,生动的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景色、生活、情感等,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诗歌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它还承载着无数的文化和历史精华,见证了我国文明的发展历程,因此诗歌的传承和发展至关重要。小学语文课堂是诗歌学习的主要阵地之一,诗歌教学的科学性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因此,教师要重视对诗歌教学的研究,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诗歌之美。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通过阅读朗诵,体会诗歌的语言之美

诗歌通常篇幅较短,因此它的语言都是经过千锤百炼和反复斟酌的,经过长期的沉淀展示出特殊的语言之美,教师要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语言之美,激发学生诗歌学习的兴趣。

首先,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诗歌。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成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学习也是如此,大量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各种类型的诗歌,体会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在阅读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范围,以此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其次,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诗歌的语言简练并富有韵律感,同时其中蕴含丰富的情感,学生在初次接触时往往很难领会其中的涵义,而诗歌诵读是诗歌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进行大声朗读、默读、重点精读等,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可以细细品位和推敲诗歌中每个字词的用法,欣赏和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在欣赏美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二、善用教学方式,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

诗歌学习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以及描绘的意境是核心学习内容,诗歌通常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美好的情境和画面,并在其中蕴含自己的情感,深刻领会诗歌意境和画面之美是教学的重点。传统的诗歌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单纯的语言讲解来向学生描绘诗歌意境,这样一来学生接收到的信息比较抽象,难以形成具体的认知,导致对诗歌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教师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展示诗歌的画面和意境,使学生感受到它们的美感。基于此,多媒体是开展诗歌教学的良好手段,当前多媒体在教学中虽然已经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在诗歌教学中应用不多,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诗歌的意境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诗歌的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

例如,在学习诗歌《敕勒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大草原的图片或视频,通过宽广辽阔的草原画面让学生感受诗歌中表现出的明朗豪爽的情感,使小学生的思想和眼界变得更加开阔。另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为一些诗歌配上优美的音乐,在诗歌学习时让学生感受美的熏陶。

三、了解诗歌背景,体会诗歌的情感之美

诗歌通常是作者在一定的情境下有感而发创作的,其中蕴含着作者不同的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对诗歌学习大有裨益,在理解诗歌情感时,除了依靠诗歌本身的词句及教师讲解,了解诗歌的创作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也是非常重要的途径。首先,要了解詩歌的创作背景,不同时代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风俗等之间的不同,不同时代的作者在创作诗歌时往往受到当时环境的影响,有着独特的着眼点和描绘方法,在诗歌中蕴含不同思想和情感,因此学习诗歌时不能忽视对创作背景的了解,一方面通过诗歌可以很好的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另一方面通过创作背景也可以更好的理解诗歌;其次,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经历。历史上很多优秀经典的诗歌都是作者在一定的情境下有感而发创作的,其中包含的情感或豪迈、或悲愤、或意志消沉、或意气风发,这些都与作者当时的经历有关,因此了解作者的生平对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情感大有裨益。

例如,在学习诗歌《夜书所见》时,作者当前客居他乡,远离故土和亲人,他通过这一诗歌表达了自己漂泊在外,孤独寂寞,思念家乡的情感。总之,在诗歌教学中,借助对创作背景和作者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情感之美。

四、运用新颖手段,体会诗歌的灵动之美

诗歌本身在语言和格式方面都比较严谨,对诗歌的教学和解析也有一定的难度,很多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采用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严肃刻板,导致学生对诗歌学习丧失兴趣,无法体会到诗歌的美感,诗歌教学效果不佳。基于此,教师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手段,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采用新颖有趣的方式进行诗歌教学,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灵动之美。首先,在诗歌教学中引入游戏、绘画、表演等小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将枯燥严谨的诗歌内容通过游戏或表演展现出来,或者鼓励小学生将自己理解的诗歌内容通过绘画表现出来。

如学习诗歌《快乐的节日》时,可以将这首诗描绘的情景画面表达出来,感受其中欢畅的旋律和诗歌的灵动,这样一来小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将大大提升,学习效果得到改善;其次,引导学生尝试创作诗歌,诗歌创作可以极大的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诗歌学习过程中,教师除了讲解已有的诗歌,还要引导学生试着自己创作诗歌,例如,学习了《一株紫丁香》后,可以让学生运用这种比拟的手法进行模仿性创作,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

总之,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小学诗歌教学的开展对诗歌的传承和发展意义重大,教师要重视诗歌教学的研究和创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诗歌之美,不断提升诗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汉王实验小学(221000)

猜你喜欢
意境诗歌创作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Jazz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春色满园
一朵花的意境
诗歌过年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