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本位的小学读写结合策略

2019-09-10 17:45刘保梅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写景黄山写作能力

刘保梅

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两大板块,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与阅读存在严重脱节现象,削弱了语文教学的应用效应。本文基于应用本位,以《黄山奇松》为例,探寻了小学语文阅读读写结合的策略,以拓展语文阅读教学空间,构建读写一体化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运用技能。

一、追溯本源,深入挖掘教材读写结合点

小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积累期与生长期,这就需要我们基于小学生认知特点,追溯阅读读写结合的本源,将读写结合的根深植于教材,挖掘教材读写结合点,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读写结合的意识。

1.解构文本语言,实现读写结合

小学生语文积累与学习经验相对贫乏,这就需要我们借助教材文本,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载体作用,从文本最基本的语言入手,在解构文本语言,包括词、句、段中,实现读写结合。通过阅读,积累好词、佳句、美段,为写作进行深厚的积淀;同时,基于阅读积累,引导学生通过积累、仿写、创写等,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实践技能。

《黄山奇松》一课,围绕语言鉴赏设计了“好词佳句汇”环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以小组活动方式交流本课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美段,并阐述喜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设计“字词句秀”环节,让学生利用本课的好词进行口头表达,或仿造本课好句的造句方式仿写句子。两重环节,环环相套,逐步升级,在完成语言积累的基础上实现读写联姻。

2.剖析文本匠心,读写深化体悟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编的课文都体现出编写者的智慧,每一篇文章都具有自身的载体价值,对于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教师以教材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剖析文本匠心,例如,作者谋篇结构思路等,从而促进学生自主读写能力的发展。

《黄山奇松》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抓住“奇”字引导学生剖析文本结构思路:从黄山“四绝”引入,突出人们对黄山奇松的情有独钟,再从点上重点突出黄山三大奇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再从点上回到面上,突出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剖析结构思路与写法,不仅深化学生体验,而且对于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

3.聚焦文本之微,读写小中显大

文本读写结合点挖掘不仅要注重宏观层面,而且要善于聚焦文本之微,并通过读写结合小中显大。

《黄山奇松》一课,我们可以抓住文本末尾“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省略号进行阐发,引导学生根据语境,模仿句式特点,补写省略号的内容。这样读写结合设计,使学生对黄山奇松之奇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并有效发展了学生写作能力。教材中读写结合点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因循文本特点,灵活地挖掘。

二、适度拓展,寻求读写结合关联点

教材文本读写结合资源的挖掘,不仅能够有效实现语文教学目标,而且为学生自主读写学习活动搭建了支架。那么如何实现课内外的有机融合,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地选择读写结合的关联点,开展主题式读写、比较式读写活动等。

1.主题式读写,让视野开阔起来

主题式读写活动是指围绕课堂读写活动开展的相关联的读写活动,它最显著的特点是与课堂教学主题相似。主题式读写活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有助于学生通过读写活动把握同主题文本阅读或者文本写作方法。

基于《黄山奇松》读写教学,我们可以选择这样几个主题开展读写活动:

(1)以黄山为主题的读写活动

我们可以选择徐迟的《黄山记》这篇文章,主题阅读要抓住读写训练要点,如基于《黄山奇松》一文的写作方法。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从而扩展学生知识面,丰富学生对黄山认知,并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发展。

(2)以写景状物为主题的读写活动

《黄山奇松》是写景状物类文章的典范,不仅言辞优美,而且思路清晰,结构完整。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写景状物类文章阅读与写作能力,我们可以以“写景状物”为读写活动主题,从语言、构思、布局、结构等多方面开展读写活动。

2.比较式读写,让思维碰撞起来

比较式读写活动主要以比较为手段,引导学生围绕课堂读写内容进行比较。比较式读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强化学生对某一类文本的阅读体验,从而促进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发展。

比较式读写活动的开展要精心设计比较点,对于小学生而言,比较点不宜过多,可以抓住某一点深度开掘。如基于《黄山奇松》的比较式读写活动,我们可以抓住语言点进行比较,探寻课外文本与《黄山奇松》在语言表达上的相似点、不同点等。比较点的选择可以是相同点比较,例如,以《黄山奇松》为辐射点,引导学生围绕写景状物的方法展开比较,从而强化学生写景状物类文本阅读与写作体验。相同点比较读写活动要体现序列性,从而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与写作训练。

比较点也可以是差异性比较,通过同中求异的读写活动,引领学生认识到写景状物类文本素材、构思、谋篇等各方面的丰富性,让学生从《黄山奇松》走出去,让不同文本丰富学生课外读写体验,让思维摆脱僵化,进行广泛的思维碰撞。

三、归于实践,支起读写结合生长点

基于应用本位的语文阅读读写结合最终要归于实践,在多样的阅读与写作实践中为学生支起读写结合生长点。实践活动的形式不拘一格,但要紧紧围绕学生语文读写能力发展,坚持读写结合的设计理念,激发学生读写兴趣。

1.即兴读写,培养思维敏捷性

在传统阅读与写作训练的基础上,为了实现读写结合的常态化,我们可以开展即兴读写训练活动。例如,基于读写活动训练点,让学生进行即兴的口头表达、演讲、角色扮演、情景剧等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读写训练机会,让学生的思维敏捷起来,为读写结合提供思维支持。

2.以赛为媒,培养读写自信心

小学生读写兴趣的激发要充分利用小学生认知特点,因势利导,这样才能使阅读与写作成为学生学习的常态。小学生普遍存在争强好胜的心理,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以赛为媒,开展多样化读写比赛活动,培育学生读写自信心。除了阅读比賽、写作比赛外,我们可以开展读后感比赛活动、词汇大赛、寻找最美句段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写作与阅读内力得到有效激活,并使读写结合内化为学生自我需求。

实践形式的选择,要强化目标意识与应用意识,基于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一体化发展的需求,灵活选择,不拘一格。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将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发展与学生其他语文素养的发展融合在一起,全面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生长。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发展的黄金阶段,我们要将语文阅读教学回归应用本位,以教材为支架,以教材阅读文本为辐射点,全面渗透读写结合理念。读写结合的策略不拘一格,要做到因生制宜、因文制宜,强化学生读写结合意识,激发学生语文阅读与写作兴趣,实现读写相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实验小学(221200)

猜你喜欢
写景黄山写作能力
示范·情境·交流——以“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为例谈默会知识的作文教学启示
黄山冬之恋
学生写话①
不能为写景而写景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景成语连线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黄山迎瑞雪
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