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善引,让引并重,和谐共生

2019-09-10 18:01吴红梅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体悟课文小学生

吴红梅

众所周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根本”的这一信条式教育命题,既是新课程理念中的关键词和核心语,又是新时期开展课程教学活动的着力点和主抓手,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措施。那么,如何秉承这一核心理念并积极开展高质效的课程活动呢?一言以蔽之,就在于认真做到并努力做好“让学引思”这篇主题文章。

所谓“让学引思”,就是教师应始终坚持“生本学主”指导思想,善于把“让学”与“引思”相互渗透并有机地融合起来。这两者之间是一种前因后果、和谐相生的辩证统一关系。前者是基本前提和有效手段,后者是发展过程和最终目的。就小学语文读写教学来说,如何做到“能让善引、让引并重”呢?

一、以“读中学法”为抓手,让小学生读写在教学点滴处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纳,写作是倾吐。”其意重在强调语文“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一种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在语文课程活动中,我们只有把阅读与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且能够坚持做到常规化,才能从潜移默化中赢得“1+1>2”的实实在在的效益。比如“批注式”读写法,这是一种以“画、注、批”和“读写体会”为主要形式的语文读写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组织并引导小学生积极开展各类“批注式”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他们的读写互动意识,并且有利于不断放大“读中学法”的良好效应。

以《姥姥的剪纸》课文为例,在1~6自然段自主阅读中,引导小学生作如下批注: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夸张、排比、比喻等)还采取了哪些描写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你在自主阅读中理解并体悟到了哪些重要字词?(如“刁难、耍赖、嗬”等)其中的省略号是什么作用?(列举方法的省略)还有什么样的重要句式?(六个“剪”)……教师善于把“传导方法”与“思维训练”融为一体,能够不断促进小学生的积累和积淀。

二、以“读中生情”为抓手,让小学生读写在情感飞扬处

南北朝文艺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就是说,無论观文者的“读”,还是缀文者的“写”,如果其中缺乏“情感”这一灵魂要素,都是难以成功或者不完美的。这与“没有情感,任何笔调都无法打动人心”有着实质性的异曲同工之妙。那么,究竟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读写互动”之情呢?

以《海伦·凯勒》课文为例,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播放了“特殊学校”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现场实况;然后,让大家摆出自己的笔和本,并且紧闭着双眼,跟随老师听写“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以至于小小的指头都摸出了血”这一语段。当大家睁开眼睛,面对眼前的“蛇形蚯迹、交错叠影”,忍俊不禁者有之,感觉惭愧者有之,脸色凝重者有之……在如此丰富复杂的心境下,让全班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当堂写一写各自的阅读体会。小学生不仅言之有物,而且情真意切。“让学引思”的效果由此可见一斑。

三、以“读中明理”为抓手,让小学生读写在个性认知处

客观而又公正地说,小学生群体之所以普遍存在“习作难、难习作”的不良心态,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然而根本因素就是他们对生活的认知和体悟不足,难以从较高的角度去激趣、立意和体悟,从而直接地导致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轮回现象。正因为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借助日常教学中的“人物、故事、情景”等,善于引导小学生在“学习与理解”“体悟与把握”中进行审美实践和情感实践,以不断增强他们的实践认知,逐步丰富他们的情感个性,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为读写互动注入活力、打好基础。

以《蝉和狐狸》这一课文为例,笔者在实际教学环节,本着以“同一主题”为中心的导向策略,组织并引导小学生把《狐狸和乌鸦》这一语言引入课堂之中,积极开展“求同以拓宽,求异以深化”的群文类比阅读活动。通过这种形式的“联系与类比”,让小学生不仅能够较好地明白其中的事理现象,深化了自我认知,而且能够产生不尽相同的个性化思想元素。接着在此基础上,笔者再让大家把“个性化认知”落实在笔墨纸砚上。学生们“不用扬鞭自奋蹄”,而且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四、以“读中知事”为抓手,让小学生读写在相机补白处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就是个例子。”不仅如此,凡是编排在基础教材中的“例子”,要么是精髓语篇,要么是经典之作。我们不难发现,无论何种体裁,还是何种题材,其中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遗、漏、省、缺”的现象。有鉴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诸多“空白之处”为重要抓手,组织并引导小学生开展与之相应的“相机补白”活动。如此而为,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学习思维,而且有利于把他们逐步引向“读写互动”的良性发展之路。

以袁枚的《所见》小诗为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就“牧童捕蝉的经过和结果”为题,激励并要求小学生结合各自的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开展寓教于乐的读写训练活动。再以《狼和小羊》课文为例,该篇文中的结句写道:“(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既然课文中没有明确交代“小羊的最终命运如何”,教师可以此“空白”现象,让小学生尽情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他们有所想象并能够“自圆其说”,我们对这种读写互动都应予以珍视和保护。

五、以“链接生活”为抓手,让小学生读写在内外互动处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知识及其课程活动始终难以摆脱或远离社会生活元素的丰富涵养和有效滋润,作为贯穿在语文活动任何方面和环节的“阅读与习作”,更是如此。如此而为,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用结合”,而且有利于让他们从中逐步体悟语文学习的内涵、价值和意义,更加有利于为教学相长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元素。小学生生活阅历简单,实际认知浅显,内在情感空乏,要想让他们“用手写心、用情写真”却又谈何容易呢?有鉴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以“生活链接”为重要路径,自主并引导小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课内外互动”活动。

以《月光启蒙》课文为例,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激发小学生回忆并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启蒙”故事,如爸爸妈妈教唱歌、家庭集体外出旅游、各类亲子游戏等;然后在此基础上,以“发生在我与( )之间的故事”为题,开展喜闻乐见的读写互动活动。如此而为,既可有效激发小学生读写互动的情趣和信念,又能从根本上消除“言之无物、无病呻吟”的弊端。

综上所述,“让学引思”是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有机统一的良好产物。在小学语文启蒙这一阶段,我们应当善于坚持“能让则让、能引善引”的指导思想,为促进小学生读写互动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大巷中心小学(211424)

猜你喜欢
体悟课文小学生
萌宠
懂,才能得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是小学生
解题中的数学史
非常小学生
“体悟教学”的教育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