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及预防措施

2019-09-10 06:51王姝文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预防措施分析

王姝文

摘要:哺乳阶段的仔猪成活率相对不高,对养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形成很大影响。通过仔猪成活率,可以体现集约化养猪生产水平,更对生产效益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哺乳阶段的仔猪,生长发育相对较快,而且具有较高的饲料利用率,但是抗病能力方面却存在很大不足,体温调节能力较差,消化功能低下,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导致哺乳阶段的仔猪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养猪场的经济效益。该文对哺乳阶段仔猪生理特点进行充分考虑,探讨研究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指出有效对策,希望能控制降低仔猪死亡率,不断提升养猪场的生产效益与经济效益。

关键词: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3.010

0引言

在养猪产业发展中,仔猪的高死亡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对养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处于哺乳阶段的仔猪由于自身因素影响和外界环境条件,导致哺乳阶段的仔猪死亡率较高,对养殖场的经济效益造成巨大影响,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散养母猪,其仔猪死亡率更高,甚至能超过40%左右,而一些处于中小型规模的养猪场,仔猪死亡率为25%左右。因此对仔猪死亡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对提高养猪场生产率,增进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死亡原因

1.1出生死亡

刚出生的仔猪对外界环境条件非常敏感,特别是养殖条件较差的猪场,保温环境不佳猪场环境寒冷,造成大量仔猪被冻死,而且还有仔猪被母猪压死、饿死以及下痢因素导致死亡。

1.2仔猪能量代谢失常死亡

刚出生的仔猪在24~48h内呈正常表现,但是发生低血糖后,仔猪出现精神萎靡,身体颤抖停止哺乳,多在36h内死亡。而且还有一些内分泌代谢异常,以及血液中高浓.度乳酸导致仔猪发生死亡[1]。

1.3仔猪下痢

5~7日龄仔猪下痢多发,10~20日龄同样也有发生,还有母猪乳汁不良,贫血性下痢,天气骤然变冷养殖条件差,圈舍环境潮湿,都会导致仔猪发生死亡。

1.4仔猪水肿病

猪水肿病是仔猪一种重要的疾病,该病又称为猪大肠杆菌病毒血症,感染该病的仔猪出现摇摆状态,因此,该病又称小猪摇摆病[2]。是断奶阶段的多发病与常发病,仔猪在断奶后7~14d发病,虽然该病发生率较低,但是死亡率却非常高,而且病程相对较短。该病发生时多是散发,没有明显的传染性,尤其是长势良好,个体较大,生长速度快的猪群中比较多见。断奶后的仔猪饲料突然改变,多喂一些精料,同时,饲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为该病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饲料中硒元素缺乏与该病有密切联系。仔猪治疗中,将强心、补硒、补液等综合措施进行全面应用,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预防措施

2.1加强母猪饲养管理

为确保母猪奶水充足,应进一步提高母猪采食量,在母猪妊娠后期阶段减少采食量,扩大喂养次数,为母猪生产提供充足的饮水,控制产房温度,并在母猪每日采食量中增加蛋白质食物,对年龄大的母猪及时进行淘汰,并对母猪疾病及时治疗,也可根据具体实际进行仔猪寄养。有效提高仔猪成活率。

2.2加强仔猪饲养管理

2.2.1加强分娩看护

分娩中的母猪尽量避免惊扰,如果发现母猪生产中仔猪分娩间隔超过30min以上,应及时进行接产。进一步强化保温防冻措施,以免寒冷温度对仔猪形成刺激,造成仔猪冻死[3]。

2.2.2采取防压措施

加强母猪产前7d和产后7d饲养管理工作,在分娩室内设置防护防护栏,保护仔猪,并对母猪的活动进行有效限制,避免仔猪被母猪压死,踩死。同时可以将仔猪的犬牙剪掉,对母猪的奶头进行合理固定,确保产房中的环境安静,舒适,避免母猪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

2.2.3吃足初乳

刚出生的仔猪免疫力低下,只有吃初乳,才能有效提高自身免疫力,所以,对于刚出生的仔猪,应及时让其吃到母猪的初乳,增强仔猪的免疫力,提高仔猪成活率。

2.2.4固定乳头

为保证出生的仔猪能均衡化生长,控制生长差距,确保育成率,在仔猪出生后2~3d内对母猪乳头进行人工固定,将体质偏小的仔猪安排在前面进行哺乳,体型稍大的仔猪安排其后,体型大,个头高的仔猪安排在后面乳头进行哺乳,确保仔猪能均衡化生长,处于同一胜长水平。

2.2.5选择性寄养

如果母猪生产的仔猪数量过多,没有能力将这些仔猪全部哺育好,可以选择其他的母猪进行寄养,为了保证寄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寄养过程中,将寄养的仔猪和收养母猪的仔猪同时放置在一个保育箱内一段时间,对母猪的嗅觉进行一定干扰,让其很难分辨出仔猪身上的差异气味,确保仔猪的顺利寄养。

2.2.6补铁

在养猪工作实践中发现,仔猪出生后2~3d,应为每头仔猪进行150g铁剂注射,可以有效降低缺铁性贫血的产生,在缺硒地区,还应对仔猪进行0.1%亚硒酸钠与维生素E合剂同时注射,每头按照1mL进行注册,10日龄每头再注射1mL。

2.2.7补料

出生7d后的仔猪,可通过自由采食法进行补料,将颗粒料放人补料槽中,让仔猪进行自由采食,为了让仔猪及时进行吃料,一开始可以将仔猪感到补料槽的旁边,每日上午和下午各进行1次喂食,这样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2.2.8矫正母猪咬仔的不良行为

为避免母猪咬死仔猪,可以给母猪带上防护口罩,并强制进行哺乳,通过1~2d强制哺乳后,便可转人正常,在母猪产前以及产后从足的温开水,母猪分娩后的胎衣应及时清除,为母猪提供充足的营养。

2.2.9创造适宜的环境

给临产前的母猪铺设一块小地毯,控制地板裂隙钻出的贼风,这样能更好的保持仔猪温度,提高其成活率。同时在母猪分娩中安置一盏加热灯,提高温度,避免仔猪由于寒冷温度而造成死亡。在分娩室中合理设置补饲区与分娩栏,而且还应保持合理的通风,确保环境干燥,有效控制仔猪死亡率。

2.3做好防疫工作

每7d进行1~2次消毒工作,疾病流行阶段,必须要加强消毒措施。科学合理地接种疫苗,提高接种效果,针对初产和黄痢病史的经产母猪,在母猪生产前的20d左右,进行K88、K99仔猪黄白痢基因工程苗注射,同时在生产前的7d左右,再重复注射1次。20日龄的仔猪注射猪瘟疫苗。哺乳阶段的仔猪疾病种类较多,需要严密观察,发现感病仔猪及时进行治疗,避免对仔猪的健康造成威胁,弓发仔猪死亡。

3结束语

对于哺乳阶段的仔猪饲养是养猪生产发展的基础,对于提高养猪场的生产效率,增进养殖效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哺乳阶段的仔猪死亡率较高,而且造成死亡的因素类型较多,但是针对仔猪死亡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查找出仔猪死亡致死原因后,通过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并进一步提高母猪与仔猪饲养管理水平,将防疫工作充分落到实处,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就能有效控制养殖风险,提高仔猪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刚、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及控制措施[J].中兽医学杂志,2017(6):21-22.

[2]陈彬,汤永蓉.初生仔豬被母猪压死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畜禽业,2014(9):49-50.

[3]张莹、哺乳仔猪的死亡原因及预防措施[J].畜禽业,2012(9):26-27.

猜你喜欢
预防措施分析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处理和预防措施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Go on the safest trip 踏上最安全的旅程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浅谈矿斜巷小绞车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煤矿井下测量误区与预防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