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在产前接受产前保健对妊娠结局影响分析

2019-09-11 06:14何风琴吴兰芝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20期
关键词:孕次产前检查保健

何风琴,吴兰芝

(新疆木垒照壁山乡卫生院,新疆 昌吉 831900)

产前检查与保健主要是对孕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同时指导孕妇妊娠期的营养和用药,对胎儿宫内情况进行全方面的监护,及时发现、处理妊娠期间孕妇与胎儿的异常情况,保证孕妇与胎儿的健康[1-2]。本文主要探讨孕妇在产前接受产前保健对妊娠结局影响,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来我院产前门诊中登记孕妇收治的150例孕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导出数据库信息,查询所有研究对象门诊产前检查与保健次数,将孕期自主接受产前保健次数≥3次的孕妇列为观察组,将产前检查与保健次数<2次,且包括无产检的孕妇列为对照组,此次研究均得到孕妇知情同意。

孕期自主接受产前保健次数≥3次的孕妇列为观察组,共85例,其中,年龄19~42岁,平均年龄(29.67±4.21)岁。分娩孕周34.59~42.08周,孕次1~3次,平均孕次(1.29±0.35)次;产前检查与保健次数<2次或无产检的孕妇列为对照组,共65例,其中,年龄18~41.5岁,平均年龄(28.56±4.31)岁。分娩孕周35.20~42.32周,孕次1~3次,平均孕次(1.32±0.33)次。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孕妇首次检查应包括孕妇的现病史、月经史、孕产史等,必要时应补充询问既往史、家族史等,同时进行必要的、系统性的全身检查、产科检查,建立产前检查个人档案,按照孕妇的产前检查计划表,提醒孕妇定期完善相关检查,便于及时发现异常的情况[3]。

医护人员向孕妇及其孕妇家属仔细的说明妊娠的临床过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孕妇及其家属传授妊娠的相关的知识,提高孕妇及其家属对于妊娠的认识程度[5]。同时医护人员向孕妇及其家属说明临床治疗期间应戒烟戒酒等相关注意事项和禁忌,提醒孕妇必须保持清淡饮食,医护人员耐心的解答孕妇及其家属提出有关疾病的疑问[6]。同时门诊每周定期讲解妊娠、分娩相关的知识,督促孕妇每月至少接受2次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为:讲解妊娠机制、不同孕周母体及胎儿生理变化;指导孕妇进行有规律睡眠、饮食;减轻孕妇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的方法;指导孕妇呼吸,分娩练习等,确定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状况,连续随访到分娩为止[4]。

医护人员应当主动纠正孕妇错误的饮食习惯,同时指导孕妇家属,向孕妇及其家属说明妊娠期间不能暴饮暴食等相关注意事项和禁忌,提醒孕妇必须保持清淡饮食[7]。同时护理人员应该提醒孕妇家属,多准备一些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热量的食物,但是要注意必须是高蛋白易消化的主膳食,指导孕妇养成少食多餐的习惯。

1.3 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2)统计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孕妇早产、过期妊娠、胎盘早剥、产后出血、产褥感染以及妊高征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孕妇,观察组与对照组孕妇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n(%)]

2.2 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早产儿、低体重儿、巨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生缺陷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孕妇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生育大国,产前检查和产前健康教育是提高我国生育质量、生育安全主要措施,产前检查和产前健康教育主要是依据孕妇在不同妊娠周期对母体及胎儿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筛查,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直至安全分娩[5]。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孕妇早产、过期妊娠、胎盘早剥、产后出血、产褥感染以及妊高征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孕妇,观察组与对照组孕妇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早产儿、低体重儿、巨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生缺陷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孕妇,观察组与对照组孕妇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孕妇在产前接受产前保健能提高孕期保健质量,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孕次产前检查保健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社区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分析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应用的临床意义
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认知心理护理对瘢痕子宫妊娠患者心理状况及康复效果
北京市通州区产前检查依从性研究
产前检查“高危”孕妇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