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加 与巨大儿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2019-09-11 06:14夏雪晴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20期
关键词:体重增加孕产妇体重

夏雪晴

(泰州市高港中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巨大儿,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体重等于或大于4000克者,易发生难产导致新生儿窒息,母婴产伤,增加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等发生率,增加剖宫产率、产妇大出血等并发症。儿童期肥胖发生率明显增加,患代谢综合症风险也增加,长大后肥胖症几率也较大,是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疾病的易患人群。这些年,大量资料表明,巨大儿发生率逐年升高,对新生儿生命健康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影响,不利于新生儿今后的健康正常发育。因此,学者们十分关注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影响因素的探讨[1]。本文笔者为了探讨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加与巨大儿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选择1075例孕产妇进行分组研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在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择 我 院2 0 1 7 年2 月~2 0 1 8 年1 1 月 内 接 收 的1075例孕产妇作为对象,最小20岁,最大34岁,平均年龄(28.93±2.14)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40.13±0.25)周。孕产妇单胎妊娠,初产妇,无并发症和慢性疾病,认知、精神状态正常。

1.2 方法

根据1990美国医学研究所(IOM)[2]提出的孕期体重管理标准,依据孕前体重指数,将其分成4组,低体重组(一组)、标准体重组(二组)、超重组(三组)与肥胖组(四组2)。整个孕期,体重增加宜控制在11.5 kg左右,本研究中的一组孕产妇增加12.5~18 kg,二组孕产妇增加11.5~16 kg,三组孕妇增加7~11.5 kg,四组增加5~9 kg。根据孕期体重增加,分成3组,即符合IOM标准组、低于IOM标准组和超出IOM标准组。其中,将孕前标准体重组(BMI为18.5~24.9 kg/m2)与孕期体重增加符合IOM标准组作为参考组。

1.3 诊断标准

巨大儿:新生儿出生体重≥4000 g,诊断为巨大儿[3]。

1.4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录入至SPSS 20.00软件中,例(n)、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予以x2值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研究1075例孕产妇中,51例巨大儿,发生率为4.7%(51/1075),关于不同组别巨大儿发生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1075例孕产妇中巨大儿发生情况分析(n,%)

表1显示,随着孕前BMI增加,巨大儿发生率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体重增加不同组别的巨大儿发生率也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现如今,全世界范围内,肥胖及糖尿病发病率呈升高趋势,研究表示,孕期体重过重,相比正常孕妇,妊娠糖尿病发病率增加1.5~20倍,BMI指数>30者,32周前早产的风险系数增加60%,难产率增加110%,且急诊剖宫产的发生率较高[4]。这次研究发现,随着孕前BMI增加,巨大儿发生率呈升高趋势,且随着孕期体重增加,巨大儿发生率随之升高。因此,临床上,需加强孕妇孕前体重指数与孕期体重增加的控制,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预防巨大儿。

猜你喜欢
体重增加孕产妇体重
戒烟后体重增加问题新机制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孕产妇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建议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称体重
家属参与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的影响
社会版(十一)
乡镇卫生院孕产妇保健的现状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