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两会内容传播创新
——基于两会报道中热门Vlog 的分析

2019-09-11 06:23王友聪杨红旗
视听 2019年9期
关键词:受众内容信息

□ 王友聪 杨红旗

Vlog 即视频博客(Video Blog),是一种以记录用户日常生活为主且视频内容极具个性化和人格化属性的视频形式。2019年两会期间,人民视频、人民网移动中心推进的携手全国党媒信息公开平台,联动新浪微博、Bilibili 等平台面向全国征集与两会相关的Vlog 短视频,在这一活动中,全国800 多家媒体利用Vlog 这一新兴的传播形式参与到两会报道的传播矩阵。

一、Vlog传播特点

(一)第一人视角赋予的人格化

人格化是文艺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在Vlog 创作中,主要是创作者在进行视频内容创作时,通过真实记录,将自己的生活个性彰显出来,赋予创作内容以自己的个性。在视频中,拍摄者往往通过第一视角进行拍摄,同时通过大量与观众的直接对话或问答等形式来呈现内容叙事,而非通过情节等来完成叙事。后期一般也会配有简单的文字,但在Vlog 中经常性的转场成为内容特性。不断变化的场景,通过画面内容及拍摄者的叙事来交代背景,拍摄设备大部分是手机等较为轻便易携的设备,力求用简单的画面来交代复杂的信息。

(二)虚拟的身体在场感

Vlog 是视频创作者对自己现实经历事件的记录,其视频内容的叙事仅仅通过转场、配乐、后期的剪辑来实现。其非虚构性是不同于以“表演”为核心的短视频短剧的根本属性。Vlog 通过第一视角,利用手机等简单的设备,去除滤镜等技术干扰后,极大程度地还原了真实的情境,为观看者营造了一种身体的在场感。这种虚拟的身体在场感极大地提高了观看者对视频内容的认同程度。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观看者追求一种沉浸感,在观看视频时,拍摄者绘声绘色的讲解,真实的场景再现,为观看者营造了一种身体在场的错觉,这种错觉满足了观看者的窥视欲望,同时增加了视频内容的吸引力度,给观看者一种虚拟的身体在场感。

(三)“去故事化”叙事

Vlog 因其基于生活的真实记录,视频内容也变得极为丰富。不同于“抖音”等短视频的创作较多地局限于时长,Vlog 时长大多在5 分钟左右,所展现的视频信息更丰富,细节更生动。同时,因为千人千面,每个人的生活与别人的生活都是不同的,因而,这大大地减少了短视频同质化的内容局限,虽然目前国内Vlog 还处在初期的发展阶段,入局的创作者较少,尝试使用的用户对视频的创作比较多地跟风头部创作者,但相对于短视频,其丰富性的确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四)去表演化的审美转向

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认为:“个体的表达(因为联通他给人造成印象的能力)看来包括两种根本不同的符号活动:他给予(gives)的表达和他流露(gives off)出来的表达。”①根据这一观点,在“抖音”等短视频中,较多的视频内容都是视频创作者给予(gives)受众的表达;相反,在Vlog 视频中拍摄者在给予受众某种印象的过程中更多地是在流露(gives off)自己。Vlog 强调的是记录真实,可以说是受众从审丑到审美的转向。不同于抖音等短视频较多地以猎奇或者编造短剧的形式呈现其内容进而输出价值观,赢得受众认同,Vlog 更多的是吸引不同文化圈层的受众,打造属于自己的圈层文化,其去表演化背后所展现的真实生活状态成为吸引受众的主要原因。

二、两会报道中的热门微博Vlog分析

(一)视频时长适中,信息传递相对完整

对热门微博进行挑选,剔除无效和重复样本,共收集120 条有效样本,样本内容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视频时长,时长在1 分钟以内的视频共有20 条,占比17%;时长在1 分钟到5 分钟的共计90 条,占75%;时长在5 分钟以上的共计10 条,其中有一条时长超过10 分钟,占8%。从视频时长可以看出,两会报道的热门微博Vlog 视频中,1—5 分钟的视频时长占主导,这一时长能将信息较为完整地进行传递,又能兼顾受众观看体验。其次是播放量,播放量超过100 万次的共计14 条,有106 条播放量在几万到几十万不等。视频播放量与该微博账号粉丝拥有量呈正相关。人民网微博账号拥有6000 多万粉丝,因而,其相关视频播放量多在二三十万左右。最后是发布账号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占比统计,在热门前50 条视频中,微博账号认证为传统媒体官方微博账号的共计25 条,占据了传播的主要阵地。作为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账号,在结合新的传播形态进行信息传播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根据以上数据可分析得出,两会报道中的Vlog 在内容的呈现上相较于短视频而言更加完整和丰富。其次,其传播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同一媒体视频中,与Vlog 视频线相比,两会其他报道视频有更多的播放量与互动量。最后是因其具有的媒体公信力及采访权等原因,传统主流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更具有优势。

(二)内容以小见大,丰富两会报道传播矩阵

Vlog 这一视频形式以其趣味性,在吸引受众关注、提高报道传播力方面有极大的作用。在这次两会报道中,传播矩阵的构建主要以人民网为主,在微博上通过以#两会夜归人#这一话题,引发受众参与讨论。各媒体围绕两会主题,从记者视角出发,以不同于传统宣传报道中的微观视角,以不那么正式和严肃的风格对两会进行报道。表1对两会中推出两会Vlog 视频的代表性媒体进行了罗列。

表1 推出两会Vlog 的部分代表性媒体

可以看出,两会报道较多地从记者的第一人视角,对两会中的所见所闻进行记录。其中既包括两会报道中的台前幕后,记者的日常、两会现场,也不乏对相关议题的记录。正如前文分析所见,第一人称视角下的视频内容被赋予了更多的形象标签,具有更高的无可复制性。因此,即使是对同一主题内容进行的报道,不同的内容传播者最终呈现的内容都具有极强的人格化属性。同时,对两会代表的记录更是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力求实现传播的有效性。环球网拍摄的Vlog《凭实力圈粉的王毅国委,处处彰显大国风范》中,记者以线性时间对所见所闻所感进行的记录,为观众营造了一种身临现场的感受,为观看者提供事实信息的同时也塑造了国家领导人的普通人形象,为受众提供了一种接近性。两会中的Vlog 视频较多是以这样的模式对重要议题进行传播,虽不是正式的新闻报道的形式,但在传递事实信息、丰富信息内容、塑造领导人形象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两会报道中Vlog的传播创新

(一)价值取向创新:体验与事实并重

传统的两会报道,主要以视频新闻、文字新闻的形式构成传播报道内容。其报道立足于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对事件中涉及的新闻要素进行罗列与呈现。与之不同的是,两会报道中的Vlog 在遵循真实性的同时兼顾了受众体验,实现了从传统新闻报道中以事实为导向到体验与事实并重的传播局面。Vlog 对所发生的事件同样进行了真实的记录,在尊重事实真实性的同时以幽默轻松的语言配以花字、音乐等要素,提高了内容的趣味性,使用户体验得到提升。

李普曼曾在其著作《舆论》中说过:“那些距离较远的事物若要进入我们注意力的中心,就必须被转化为有可能获得我们认同的图像信息,否则便只能在我们的注意力范围内转瞬即逝。”②相比以往对两会的传统报道,两会中的Vlog 更能够获得受众认同,在受众认知范围内得到更多的关注,在提高媒体传播力方面有更大的效果。传统两会报道仅仅限于文字或视频对两会提出议题、政府工作报告,以新闻消息、新闻评论、通讯等传统新闻报道体裁进行报道。受众对这样的报道形式形成了免疫,即使对两会中的议题感兴趣,但一看到这些乏味的文字和视频,其兴趣顿失。近两年不断尝试的以VR、短视频等为载体的两会新闻报道,在吸引受众关注、提升受众兴趣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Vlog 则是主流媒体紧跟时代潮流,转变报道方式,使用新的传播方式的有效尝试,在“贴近人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二)报道视角创新:宏观向微观的转化

在报道视角上,Vlog 视频的切入点通常较小,更多是从个人感受等角度进行报道,而非注重大而全。从宏观到微观视角的转换,能够减少视频新闻制作过程中的不可抗因素,对画面内容、技术条件的要求没有电视新闻要求那么高,在进行后期的制作和传播过程中也更容易。传统的两会报道框架主要通过对宏观政策的报道为主,但在Vlog视频中,更多的是以受众的角度出发,对受众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报道,同时结合微博的传播特性,以轻松活泼的风格进行报道,很好地实现了内容的有效传播。这次两会报道中,中国日报社策划的Vlog《小姐姐两会初体验》,以记者初次参加两会报道,为了使自己看起来不像是第一次参加两会,对编辑进行采访,吸取经验;同时,在两会报道现场,对外国记者进行采访提问,对相关议题进行询问,因其活泼鲜明吸引了大量关注。在视频中同样涉及采访,却以一种更为有趣的方式进行了呈现,场景从报社到两会现场进行了切换,带受众领略了两会报道的台前幕后,为两会新闻“飞入寻常百姓家”打好了基础。

(三)传播形式创新:信息传播效率提高

与传统视频新闻相比,Vlog 因其具有的随意性、个人化等特点对设备和制作的要求更低,大大压缩了制作时间,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传统的电视新闻为了保证视频质量,往往需要在进行拍摄时保证画面的稳定及镜头语言的有效性,在进行后期加工时,往往需要配上解说词、制作标准化的视频新闻标题等。Vlog 则不需要专门的解说词及字幕等内容,视频内容中主要通过记者与观看者的对话完成信息的传递,不需要专门的解说词或旁白。在拍摄画面上,Vlog 不需要依据视频新闻的报道框架进行拍摄。记者只需要根据自己的特定主题进行记录。Vlog 更加注重用户互动及用户体验,更加注重内容的有趣性而非专业程度,利用手机等工具对视频进行拍摄,随后可借助手机软件等对视频进行简单的处理,即可完成上传、发布。这一过程大大缩短了信息的处理时间,对于尽量快速地占据信息传播的高地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Vlog 具有的这一非正式性特点,丰富了两会宣传报道形式的多样性。两会报道与这一新传播形式结盟,能够从更广的范围上覆盖传播的受众,使更多的年轻人及不那么关注时政新闻的受众参与到这一传播过程中。

注释:

①[美]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冯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

②[美]沃尔特·李普曼.舆论[M].常江,肖寒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132.

猜你喜欢
受众内容信息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订阅信息
主要内容
展会信息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