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迷药事件”真相

2019-09-11 09:12刘玫妍
新传奇 2019年32期
关键词:麻醉剂药剂科麻醉药

刘玫妍

闻闻就倒,拍拍就晕,然后乖乖跟不法分子回家取钱,事后又全然不知。近年来,类似的被人下迷药,导致人身财产遭受不法侵害的各种“迷药事件”,流传得神乎其神。那么,真的有这样神奇的“迷药”吗?

神乎其神的“迷药”

关于“迷药事件”的说法,近年来流传得神乎其神,版本也有很多。比如,一位美女出去和陌生男性见面,喝完几杯饮料后,突然感觉头晕目眩,浑身无力,几分钟后失去了知觉,醒来已经过了大半天。此时,她发现自己衣衫不整,衣物明显被人脱下重穿过,试图回忆,却感到乏力、头痛,甚至有点儿恶心。

再如,微信中曾流传过这样一条“紧急通知”:有人拿香皂去家里推销,只要你一闻,一两分钟就会晕过去,随后值钱的东西都被拿走……除闻气味外,被迷倒的经历还包括“被人拍肩膀”“被人用喷雾喷脸”“吸别人递来的香烟”等,甚至什么征兆都没有,就迷迷糊糊地受人摆布。

综观这些形形色色的传言,总结起来无外乎三个特征:一是闻一下就能晕倒;二是闻了之后会乖乖听话;三是清醒过来,对被迷晕期间发生的事,“好像什么都记不起来了”。那么,真的有这样神奇的“迷药”吗?

并不神奇的麻醉药

有,会影响精神状态,但并非新闻中所言吃了就会任人摆布,达到控制大脑神精的效果。

关于让人闻药之后能晕倒的药物,在临床上确实存在,但那属于麻醉药。

北京朝阳医院药剂科药师于晓佳表示,临床上确实存在吸入麻醉的方法。吸入麻醉是指挥发性麻醉药物从呼吸道吸入,通过肺、脑血液循环,抑制中枢神经所产生的麻醉作用。现在临床上常用的是氟烷(起效快)、异氟烷(最安全),乙醚因为麻醉后恶心和呕吐发生率高,加上易燃易爆现在用得比较少。但这类药物对剂量和起效时间都有要求。具有麻醉作用的气体通常需要在密闭环境下大剂量持续给药才能起效,医院里用的麻醉剂都要使用面罩饱和吸入才能达到麻醉的效果,一闻就晕基本不可能。

“医学上的吸入性麻醉剂具有刺激性气味,本身味道就不好闻,不可能让犯罪分子在人们察觉不到的情况下实施犯罪。”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刘绍贵表示,目前还没有能让人失去自主意识还能保持行动能力的气态麻醉药。

被催眠的心理学真相

在类似的“迷药事件”中,还有一个细节:闻了迷药后,出现类似“被催眠”的效果,完全任人摆布,自己却浑然不知。这属于“催眠”的范畴。

从心理学上讲,确实有催眠一说。不过催眠不是借助药物。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牟晓冬博士在2014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催眠是一種心理治疗方法,主要是帮助对方安静下来,以助于交流。

催眠也没有那样神奇。人进入催眠状态后是有意识的。如果催眠师要求被催眠者做一些不合适的行为,被催眠者有自我保护本能,会从催眠状态中跳出来。而且催眠跟环境及个体性格有很大关系。催眠要在安静、密闭的环境,配合舒缓的音乐、灯光,还要对方愿意配合,对催眠师足够信任,才可能成功催眠。一般易受暗示,有过心理创伤,意志薄弱的人较易被催眠。

受骗后的自圆其说

各地警方对迷药谣言都有过辟谣:2010年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曾出面澄清:“经向110报警服务台了解,北京近期未接到类似用迷药抢劫的警情”。

2007年广州市公安局还特意召开新闻通报会:迄今为止,在所谓因被“迷魂”而受害报案中,根据公安部门的侦查,尚没有一例得到证实。

微博实名认证为“厦门市公安局海沧分局刑事侦查大队法医”的网友发微博说:“据这些年接触的案子,所谓迷药基本上都是当事人为掩饰自己因贪小便宜上当的事实而编造出来的。”这些被骗后的自圆其说多是由于当时被不法分子误导,中了圈套后失去清醒、理智的判断,从而导致短暂的心理迷失。

警察多次辟谣,为何“迷药作案”传言依然不绝于耳?于晓佳表示,可能是人们对涉及到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情比较敏感,很多时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再加上影视剧作品中此类情节的误导,更加坚定了人们的想法。

当然,警方也表示,有这种保护意识是好的。虽然目前并没有“迷魂药”,但有些麻醉剂犯罪还是要预防。比如,大家不要轻易喝陌生人给的饮料或食物。

另外,国家对精神麻醉类药品管制相当严格,大家也不必过于担心。

猜你喜欢
麻醉剂药剂科麻醉药
药剂科药学服务模式转变的效果分析
安全质量管理理念用于医院药剂科管理中的价值分析
分析药剂科加强药事管理对合理用药的实际促进效果
分析药剂科加强药事管理对合理用药的实际促进效果
麻醉剂的使用
氯胺酮为麻醉剂的MECT效果
Scientists Make Plants“Fall Asleep”
麻醉药对发育中大脑神经毒性的研究进展
3.5%利多卡因眼用凝胶的研究进展
常用局麻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