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精准扶贫”实施情况研究

2019-09-12 02:36王欢王惠王婷罗雅文刘京东李强强
祖国 2019年16期
关键词:实施现状精准扶贫

王欢 王惠 王婷 罗雅文 刘京东 李强强

摘要:“精准扶贫”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决定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基于二者理论和现实上的契合性,文章将“精准扶贫”这一概念引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精准扶贫”做出了以下定义:合理地组织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各类资源,动员规范化、配置精准化和使用专业化,帮助在经济、思想、能力、学习、健康等方面困难的大学生。文章立足于“精准扶贫”的思维方法,通过调查成都部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概括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问题及其原因,最后为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精准扶贫   实施现状

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此后,“精准扶贫”成为我国脱贫攻坚战的主要战略。2017年10月12日,习近平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再次强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扶贫”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一直被反复研究。在已有的研究中,“精准扶贫”与高校、大学生相联系的成果也颇丰,但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以高校教育助力于“精准扶贫”事业,将高校和大学生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参加者,例如大学生的“三下乡”、“暑期支教”等活动。二是将国家层面的“精准扶贫”模式直接套用在高校教育中,成为对大学生的经济“精准扶贫”。然而这两者都没有准确把握到“精准扶贫”的精髓与实质:“精细化思维”与“底线思维”。作者认为高校是为国家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阵地,最主要的功能是育人,根本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困难就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困难,而是自身发展的困难,这种困难具体表现在:学生在经济、思想、能力、学习等方面存在的短板。据此,文章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精准扶贫”赋予了新的内涵。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精准扶贫”的定义

“精准扶贫”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理论上有契合性,因此将“精准扶贫”引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具有可行性。“精准扶贫”就是针对不同困难区域的环境、不同困难农户的状况,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这就是“精细化思维”。“精准扶贫”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最后攻坚战,帮助最后一批困难群众共奔小康,这就是“底线思维”。高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是人的教育,必须要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决定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要坚持为学生服务、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结合学生的具体问题、具体特点才能达到育人效果,这就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精细化思维”。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是教育的内在要求,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要有相应的教育策略。这就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坚持“底线思维”,关心、关注部分“后进生”。 因此二者在理论上都内含“精细化思维”与“底线思维”的思想方法。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亟需新的思维方法解决原来“粗放”的管理问题,因此将“精准扶贫”引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具有必要性。由于传统教育“灌输式”的特点、高校扩招的政策、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等都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呈现出“粗放”的特点。例如在经济扶贫方面,存在识别不够精准、资助不够精准和管理不够精准等问题。而整体来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更重视经济扶贫,忽视了学生在思想、能力、学习、健康等方面的短板。同时管理工作存在滞后、僵化等问题,也缺少和学生需求的对接的沟通机制和渠道。因此,将“精准扶贫”引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作为其思维方法,有助于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促进高校育人目標的达成。

基于“精准扶贫”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理论上的契合性和现实上的迫切性,我们将“精准扶贫”引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结合高校教育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特点,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精准扶贫”赋予了新的定义: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以立德树人为任务,以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合理地组织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各类资源动员规范化、配置精准化和使用专业化,帮助在思想(精神扶贫)、学习(学习扶贫)、生活(经济扶贫)、社会化(能力扶贫)等方面困难的大学生。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精准扶贫”的意义

(一)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精准扶贫”的最终落脚点在大学生,渗透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经济、思想、能力、学习等多方面的管理,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精准的“经济扶贫”,减轻其经济负担,使之可以无后顾之忧地进行大学生活;通过对大学生精准地进行“思想扶贫”,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有助于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四有青年”和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精准的“能力扶贫”,加强他们的社会生存能力和独立能力,为步入社会做好准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精准的“学习扶贫”,督促他们做好学习这一本职工作,增强其专业素质。

(二)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得精准与否,关系到高校的各项活动能否得到有效开展与实施。然而现实中多数高校未能根据实际形势做出调整,大大降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高校学生管理的“精准扶贫”强调实行精准化、细节化、质量化的管理,要渗透到高校学生的各大方面—经济、思想、能力、学习等方面。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涉及学生资助与帮扶、校园秩序与活动、教学管理与学籍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加上传统管理体制遗留的问题和新形势下网络信息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等,导致管理工作缺乏有效性。“精准扶贫”理念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维方法, 理论的创新促使管理工作制度的变革与完善,从而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三)助力于国家“人才强国”战略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大学是为国家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阵地,而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大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精准扶贫”原为国家的一项重要国策,将其概念引申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丰富和发展了国家传统“精准扶贫”的内涵。“精准”旨于“精准化”,“贫”包含学生的“经济困难、学习困难、能力困难、思想困难”,涵盖高校大学生发展所面临的各大方面困难,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所倡导的全面发展理念。国家教育水平的提升,使人才培养得到进一步加强,而国家人才的发展又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助力于国家“人才强国”战略。此外,对于高校学生的“贫”的“精准”扶持,利于改善教育领域的不均衡发展状况,缩小教育个别发展差距,为国家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有效途径。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精准扶贫”实施现状分析

为了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精准扶贫”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我们科研小组以问卷、访谈的形式对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这6所高校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88份,其中有效问卷388份。本团队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与总结,初步得出如下结论:

(一)经济困难在诸多困难类型中居于首位——经济困难

满足基本的温饱问题是大学生进行大学学习、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本次调查,高达98%的被调查者认为经济困难目前在高校学生中依然存在,并且是高校学生困难的主要内容。为响应党中央“精准脱贫”的攻坚战目标,学校也是把经济方面的扶贫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心,主要方式有:国家奖助学金、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助学项目、企业助学金等。不可否认,经济扶贫项目的确对广大困难生“授之以鱼”,但是在着眼于困难生的长远发展没有做到“授之以渔”。

(二)享乐堕落、缺乏斗志等形式严峻——思想困难

举旗定向,思想就是旗帜。而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近80%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高校学生困难的内涵不仅仅是经济困难,也包括“思想贫困”,主要表现为精神懈怠、缺乏斗志等。对学生的自我发展以及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值得欣慰的是,目前无论是一线学生管理工作者还是莘莘学子都已经逐渐意识到经济帮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学生的困难问题,思想才是治本之法,并纷纷施行相应的措施,如优秀大学生宣讲会、自强之星评选、团组织生活、班会等。思想懈怠致使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自我管控能力弱、专业素养低下、贪图享乐等不良结果,所以这也启示我们在将来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无论是经濟扶贫还是思想扶贫都不能松懈。

(三)生活、社交能力较为低下——能力困难

坚持理论联系实践,鼓励大学生走出书斋。目前高校在本科阶段主要注重对于学生理论素质的培养,缺乏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缺乏“产学研”相结合的意识,而这也造成了大学生在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脱节。着眼于当前高校的能力扶贫项目主要有:创新创业项目、校企合作开展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这些活动虽然立意高但是在落实时却存在诸多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近50%的学生表明自己参与活动的动机是硬性要求或者是为了挣学分而采取的“主动”,过半数学生表明自己活动中收获较浅,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开展的能力扶贫项目内容的单一与形式的乏味。

(四)专业课成绩与专业素养低下——学习困难

“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习困难目前是高校学生不可忽视的难题,思想懈怠导致他们行动滞后,迟到、早退等现象层出不穷。调查显示,目前高校针对学困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如科创大创活动、一对N导师制、学习小组等,但总体效果不佳。高校的专题教育活动未能因材施教落脚于学生实际;未能因人制宜深入学生心灵。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高地,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解决学生目前面临的生活、学习、思想等问题。

总的来看,大学生的困难主要表现为经济困难、思想困难、能力困难、学习困难等方面,且每个方面的表现形式、程度又各有差异。但由于历史局限性和现实情况的多变性等原因,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对大学生的扶贫又出现“粗放”、“僵化”等问题,缺乏“精准性”。首先在经济扶贫、思想扶贫、能力扶贫、学习扶贫等方面,更加注重经济扶贫,忽视了学生在思想、能力、学习等方面困难。其次,在对各方面进行扶贫的时候方法较为传统、单一,未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针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对大学生的各方面扶贫缺乏“精准性”的问题,下文提出了相应建议。

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精准扶贫”实施路径

落实高校学生的“精准扶贫”工作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高校的育人目标的达成和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要提高高校学生“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性,首先要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入手,实现大学生扶贫工作从“粗放型”向“精准化”转化。现立足于“精准扶贫”的思维方法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实施建议:

(一)经济扶贫:建立全面立体审查机制

经济层面的扶贫应抓住一个“准”字:精准审查学生困难申请材料、核实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精准发放困难学生补助金,严格把关学生资助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精准落实“应该帮扶”与“实际帮扶”的衔接,排除个别“不该帮扶”却从中获利的投机行为。学生管理处应采用“立体审查”方式,着力对大学生的真实经济情况进行全方位考察。在空间上实施“高校-政府-家庭”联动审查机制,全方位了解学生实际经济情况;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建立线上二次审查和评估机制,严格筛不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在时间上,保证资助工作的连续性、效率性、全程性,有条不紊地落实资助环节、及时准确地发放补助资金、持续不断地审视帮扶效果。

(二)思想扶贫:发挥显性隐性教育功能

思想的困难是“隐形”的,它存在于学生的性格、习惯或三观等层面,在社会、学校和家庭更注重学习成绩、实际能力等素质的背景下,思想的困难往往被视为次要的,极少受到关注,因此也难以被发现。但是,思想上的困难却不因为易被忽略而不重要,思想是一个人的行动的舵手,大学生如果三观没有打好基础或者性格有短板,这或将成为阻碍他成长的关键因素。为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时刻紧绷思想建设的弦,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与建设,充分将显性教育因素和隐性教育因素相结合,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体如下:提高管理层的思想教育,让管理人员重视思想建设;注重收集和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信息,建立线上和线下双重心理档案,精准识别思想困难生;依托各类主体、各种平台、各样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社团、班集体、辅导员、党员干部、学生干部的作用,进行点对点的“精准帮扶”;借助读书月、经典品读、体育竞技等各类活动进行自強、诚信教育,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规校训、喷绘墙等载体烘托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潜移默化的进行“思想扶贫”。

(三)能力扶贫:满足多层次的能力需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精准扶贫”、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增强大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的能力,除了进行资金补助、意志培养、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也是关键环节。为此,针对不同的情况,学生管理处应“对症下药”、“因势利导”:针对只重视考试成绩、死记硬背,不注重知识运用的学生,进行思想疏导,鼓励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其“学有所用”;针对自身能力不足的学生,应主动为其搭建发展平台,开展职业技能大赛、专业技能训练课;针对富于创新的学生,增加校园能力训练项目数量,提高校园能力训练活动质量,打造校园特色精品能力训练营;针对毕业生,开展高质量、实用性的就业指导课、职业规划课,分门别类地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查询渠道,加强校企合作,为大学生提供更多专业对口的社会实践机会。

(四)学习扶贫:统筹“教与学”、“课上与课下”

进入大学阶段,学习仍然应该是大学生的本职工作。但是,由于自身懈怠、外界诱惑等原因,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容乐观的。在此情况下,学习扶贫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为此,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管理调控优势,对教学资源进行“精准化”的配置,完善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换渠道,及时将有用的学习资源信息准确的反馈传达,从而避免因信息传递不及时或信息闭塞而造成部分学习资源的错位进而浪费,而有部分需求者又得不到满足。一方面,“精准统筹”教师和课程资源,加强教师团队素质培训,加强学院间的交流合作与资源交换,提高各个学院之间的开放程度,达到资源共享和资源合理配置。另一方面,“精准统筹”学生和课后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性,拓宽学生的学习面,例如加大引进专家、学者力度;建立“导师-学生”负责制、“高年级-低年级”负责制;鼓励“非课堂学习组织”;更具实际条件组织学生开展跨学科、跨学校、跨省、跨国的学习交流活动。

总体来说,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以“精准扶贫”的思维方法为指导,探索合理的扶贫机制,兼顾经济、思想、能力、学习等方面,不断创新扶贫方法,根据不同方面发展的现实状况有的放矢:经济上严格审查学生资助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思想上有效发挥显性隐性教育的功能,能力上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学习上实现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的结合。由此,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高校建设质量,助力国家“人才强国”战略。

五、结语

2013年11月,习近平首次提出“精准扶贫”这一概念,2017年10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了“精准扶贫”的战略地位。文章在把握“精准扶贫”的思想精髓即“精细化思维”和“底线思维”的基础上,基于“精准扶贫”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理论上的契合性和现实上的迫切性,将“精准扶贫”引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以期能够改善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立足于“精准化”与“底线思维”这两个思维方法,我们科研小组对对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这6所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总结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精准扶贫”的主要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最后在经济扶贫、思想扶贫、能力扶贫、学习扶贫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希望对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所裨益。但是,“精准扶贫”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都是内涵非常丰富的范畴,将二者结合起来考察的参考文献较少,加之我们科研小组才疏学浅、能力有限,在现状调查、实施路径的探究上较为浅薄,文章仍存在诸多不足。谨希望以本文为起点,继续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精准扶贫”,以取得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2]马杨利.关于高校学生管理精细化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6,(06).

[3]黄刚.精细化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6).

[4]马领弟,高峰.高校学生工作中精细化管理模式探究[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04).

[5]杨红霞,疏爽.高校辅导员精准管理学生工作的路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10).

[6]凯瑟琳·埃尔金.教育的目的[J].教育发展研究,2016,(18).

[7]张冠鹏.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研究[D].東北:东北师范大学,2013.

[8]贺志燕.浅谈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02).

[9]刘晓杰.“精准扶贫”思想下的大学生“精准资助”[J].教育教学论坛,2017,(03).

[10]崔玥.以深、精、准为导向 科学合理的开展高校奖助学工作[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4,(S1).

[11]王花磊.新常态下精准化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J].知音励志,2017,(05).

[12]赵世林.高校公共资源配置及其精准化供给研究--以X高校为例[D].上海:东华大学,2017.

[13]林涛.基于“精准扶贫”机制下的大学生贫困资助工作实施策略[J].中共银川市党校学报,2018,(01).

[14]王江泉.十九大精神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启示—基于精准扶贫的视角[J].莆田学院学报,2018,(01).

[15]邵光辉,刘立静,王法天.贫困大学生的认定及精准资助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04).

[16]张楠.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J].科技事业,2016,(20).

[17]张扬.浅析在精准扶贫政策下的大学生资助的新思路[J].现代职业教育,2017,(03).

[18]刘钰.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大学生资助方式探析[J].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大学生资助方式探析,2018,(03).

[19]梁军,李南.精准扶贫与贫困大学生“双创”能力发展的辩证关系——精准扶贫与贫困大学生“双创”能力发展系列研究之一 [J].高教论坛,2017,(03).

[20]李金芳.基于精准化管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初探[J].科教导刊,2018,(11).

[21]杨淇.大学生管理新观念的解析[J].南方农机,2018,(22).

[22]王曼.增强大学生管理工作实效性的思考[J].新西部,2018,(33).

[23]周彬彬,王东红.新时期大学生日常管理理念创新研究[J].才智,2018,(35).

(基金项目:四川师范大学“科研创新暨课外科技作品”项目资助,项目批准号: SCZX180036。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者简介:王欢(通讯作者)、王惠、王婷、罗雅文、刘京东、李强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

猜你喜欢
实施现状精准扶贫
助学金使用情况现状及对策研究
参与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实施现状及提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