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创新研究

2019-09-12 02:36余丰
祖国 2019年16期
关键词:工作创新大数据

摘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贫困学生能够完成学业的保障。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也受到了影响,大数据为高校学生资助的信息收集工作提供了高效的信息技术支持,同时变革了高校工作者的工作模式。此文揭示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从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原则出发,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创新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   高校学生资助   贫困生资助原则   工作创新

中国在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急需大量的人才输入,但是在中国仍有很多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难以接受公平的高等教育,从长远来看,这种情况会限制中国人才的培养。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已经开展了很多的高校贫困生资助项目,但是就目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现实情况而言,可以发现当前的学生资助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在大数据繁荣的信息社会,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开始利用大数据技术向信息化管理过渡,使得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也得到了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学生扶贫资助工作的精准度和效率。本文就当前高校资助工作的工作原则进行阐明的基础上,对目前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就如何利用大数据解决高校资助工作面临的困境,实现资助工作的创新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贫困学生的认定标准缺乏科学性

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认定的依据仍是2007年颁布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份文件已经难以适应目前的高校资助工作现状,而且高校对于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多是根据本校制定的贫困学生认定程序。简单而言,先由学生填写贫困生申请书,再经当地的村委会出具贫困证明或户籍所在地的民政部门盖章,最后通过班级投票、院系盖章以及学校查验等三级审核的方式对贫困生进行确定。但是单靠纸质材料和师生主观认定是难以确定真正的贫困生,因此“伪贫困生”的现象也是时常发生,导致国家贫困生的资助政策难以发挥最大效用,高校学生之间的交往矛盾也因此产生。贫困生认证标准的不健全,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也是困难重重。

(二)对学生受助后的发展情况缺乏跟踪

教育局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出台大量的政策鼓励高校以及社会力量对贫困学生给予帮助,解决学生入学面临的经济困境。但是关于助学资金发放后的使用、学生课业成绩的提高以及家庭困境是否改善等情况没有得到有效的追踪,高校对于相关的规范机制也难以制定,这使得高校难以对助学金使用效率进行评定。

(三)过度关注物资扶持,缺乏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引导

贫困学生是教育体系下的弱势群体,往往面临着经济和心理两方面的压力。在这类学生群体中,自卑、攀比等心理问题常常出现,但是当前的高校资助工作大多只是补足了学生在物质方面的缺乏,极少关注受助学生的内心和情感等需求。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在于帮助学生成为健全的人,因此除了资助金的发放,感恩和成长教育也应该同步进行,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效用。

二、学生资助工作的指导原则

(一)制度管理原则

虽然现已进入大数据的时代,但是高校资助工作还未完全与大数据相融合。为了更好地将大数据技术更好地适用于高校资助工作,弥补现有资助工作的短板,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避免因为学生数据过大造成信息缺失。

(二)技术辅助原则

大数据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但是不意味着传统方式能够被完全弃之不用。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中,最值得借鉴的经验是调查。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贫困生受到自卑心理的影響会放弃申请资助的机会。这种非理性的现象的发生会使得大数据分析法的科学性被弱化。所以,在涉及实际的操作层面,大数据的辅助作用更为凸显。

(三)信息交互原则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学生也难以确保自己是否能够成为被资助的对象。主要原因在于,现有的高校层级机构设置相对复杂,贫困生缺乏识别相关部门的能力,同时学生也羞于向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询问。因此例如微信、QQ等线上平台的搭建显得异常重要。

三、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资助工作模式的创新与改进

(一)以传统的贫困生认定方法为基础

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讲究时效性,特别是面对庞大的学生群体,传统的贫困生认定方法对于大数据的筛选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大数据技术支持下的高校贫困资助需要建立在传统的贫困生认定方法的基础上,即通过学生根据实情自行申报、师生评定以及学校审核三者结合的原则,结合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等网络平台,使得贫困生的认定更加的准确,这也是实施贫困资助的基础。

(二)着重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

1.完善现有的贫困生资助制度

严格选拔合适的学生团体,使其组成贫困生资助小组,保证贫困学生资助文件的精神能够的得到落实,从而完善奖学金、助学金、贷款、减费、免费等为一体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使得贫困生资助政策能够保障学生入学直至毕业的援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发展情况,完善自身的贫困生资助制度,使得资助工作能够有制度可依。

2.定期跟踪资助工作

学校应该成立贫困生资助的跟踪小组,利用实地查访、定期汇报、沙龙讲座等方式开展调查活动,同时对贫困生资助小组的内部运行、助学金评审、资助学生档案、学生助学金等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整改。

3.完善学生申诉机制

传统的申诉主要是通过信件的方式实现,这种传递方式过于麻烦,同时不确定因素过多。因此,在大数据的时代,完全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完善传统的申诉机制,学生可以便利地对资助工作中出现的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采取匿名的方式举报和申诉,同时关于不理解的资助政策可以通过网络连线或电询得到回应,相关的资助部门能更有效率地解疑答惑。

(三)以大数据作为辅助手段

1.搭建相关的信息网络平台,使得学生资助工作走向信息化

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学生奖助学金信息管理系统,使得学生资助工作能够实现完全的线上申请、审批、公示,同时还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手机APP等移动方式,保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平公正。与此同时,借助网络信息平台,高校和社会各界都能够获取在校学生的基本信息,拓宽贫困学生的受资助面。社会各界对于学生的资助对于高校贫困生资助的开展能够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比如在高校设置科研成果奖学金、勤工俭学等社会性补助。借助大数据,学生能够从多方获得资金,提高资助力度。

2.实时更新数据贫困生数据库,对异常情况及时做出回应

在网络信息时代,学生的各种信息包括学习情况、日常生活等可以以数据形式被记录和保存,最常见的学生数据包括校园卡的消费详情、课程表、通信费用以及网购情况。计算机可以通过这些数据计算学生的贫困系数,然后根据贫困指标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类,从而评估出学生的生活贫困情况,学校可以依据贫困指标对申请贫困补助的学生进行认证,减少“伪贫困生”现象的发生,为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有效的补助。高校的贫困生管理部门通过数据对贫困生的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对出现异常状况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救助,保证学生的学习生活正常开展,使其能够健康成长。

3.注重对大数据专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配套的专业人才,这样才有助于对贫困生大数据库的结论进行解读,了解高校的部门组织架构,同时根据这项关联性信息拟出具有实践性的方案。这些新的需求促使高校要开始进行相应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从而组建专业化的大数据团队。但是,目前中国各大高校资助工作团队在大数据的应用和管理方面的技能较为缺乏,想在短时间内组建同时兼具大数据技能和熟悉资助工作的队伍还是很有挑战的。因此,各大高校可以在现有的资助团队中进行网络技术的培训,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具备大数据应用的能力。

四、结语

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信息时代的发展潮流,也是对资助工作的精确度和效率的内在要求。目前国内关于大数据运用于高校资助工作的研究还有所缺乏,此文从资助工作的现实情况出发,挖掘大数据在教育行业运用的可能性,分析了高校资助工作在大数据时代如何跟上信息化的脚步,推进资助工作的创新,总体而言,文章所提意见对现实的资助工作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涛.大数据时代高校精准资助新模式初探[J].高教论坛,2017,(11):31-32.

[2]陶俊清.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资助工作创新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24-28.

[3]任颖.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资助的工作策略探讨[J].文学教育,2018,(03):74-75.

(作者简介:余丰,硕士,单位:信阳农林学院 規划与设计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教育学。)

猜你喜欢
工作创新大数据
高校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对策思考
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媒体融合下广播电台编辑工作创新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