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最难忘最动情的是初恋”

2019-09-15 07:25王芳
中国周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读本

王芳

7月20日一大早,在学习强国《文汇报》的平台推送里看到《作家、诗人、剧作家苏叔阳逝世,〈丹心谱〉〈夕阳街〉等代表作感动一代人》这则消息,觉得很突然,记忆立刻被带入8年前,那个可爱、睿智的老者,在记者面前,谈起自己的创作满是欢愉的神情。

2011年8月底,我受命赴京采访创作交响锡剧《天涯歌女》的国家一级编剧苏叔阳。其时苏老已72周岁,而与他交流你分明感觉不到他的年龄。

“我对周璇这个题材非常认真”,在北京,与苏叔陽面对面,苏老冒出这么一句开篇,“写这个剧目,我尽了我所有的力量。”

他说自己最大的特点是喜欢玩,小说、散文、诗歌、话剧、电影,样样玩过来,电影《新龙门客栈》就出自他的笔下,得,这回又与“戏”结缘,给交响锡剧《天涯歌女》写剧本,是他人生的第一次,不过这一开头,还开了两个,他紧接着又写了《荆轲与秦王》。

写周璇,我有为难处

对于写周璇,苏叔阳说,写什么非常重要。周璇的歌曲我小时候都会唱,有些喜欢,有些不喜欢,在北方流行的都是旋律较美的歌。中外剧目中的女性形象有《白毛女》《茶花女》等,周璇不属于这几种类型,但我觉得,在她身上可以发现人性的亮点和特点。

怎么写其实我有为难处,杰出的剧目古往今来都是悲剧,但写周璇不宜写得太悲,周璇的身后留下好几个谜,比如身世之谜,财产之谜,周璇的财产委托黄宗英、赵丹管理,最后财产无踪,我跟黄宗英、赵丹很熟,这方面未解的东西,无法触及,但就我对黄宗英、赵丹夫妇人品的了解,他们决不会动用周的财产,我个人猜测,黄宗英有难言的苦衷。

人一生最难忘最动情的是初恋

苏叔阳说,这部剧中,我着重写了周璇的初恋和她对艺术的追求。

周璇的个人悲剧和她的性格有关,她的内心非常敏感,而从小缺少亲情的她迫切需要爱与同情,于是只要有人给她以慰藉,她就会投入进去,她的后面几段感情就是如此。而我觉得她最怀念的是她的初恋。《雷雨》演了这么多场,很多人不解,周朴园和鲁妈到底有无爱恋关系?有一次,曹禺看到一出排练禁不住指点:人一生最难忘最动情的是他的初恋呀!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周璇的初恋即她与严华的第一次婚姻。

在与严华的婚姻里,严华对她的要求管教甚严,促使了两人最后的分离,分离之后,严华一辈子最愧的是没有照顾好周璇,因此我在唱词上力求柔美,同时带有一些凄美。很多人可能会奇怪:这像70多岁的人写的么?而我认为,我写的是当时很时髦的年轻女性,我将自己投入到了20-30岁的年华来写唱词,常常写到自己沉浸其中眼泪不能自已。

地方戏种是文化的根

其时,身兼田汉基金会理事长的苏老,正忙着筹备“田汉戏剧节”。他说,中国各地戏曲各有特点,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只是最近几十年流失很快,这对戏剧人来说,是无法交待的事,因此如何创新也成为大家面临的课题。

有的戏只有一家人会唱,比如绍兴的绍剧,印度的梵剧也是如此,只有一家人会唱,引起了瑞典人极大的兴趣。瑞典人很会创新,他们曾经把中国精通京剧的专家请到瑞典排演莎士比亚剧,按京剧的样式排。苏老称,当年他们有意把梵剧进行创新,请我过去,我没敢答应。现在印度国剧梵剧没有了,30年过去了,那一家人怎么样了?当年田汉大力推进了山西剧种,如将秦腔改编成秦腔剧。地方戏种是文化的根,所以这一次,我作为编剧,想的是,希望这个戏能演出味道来,锡剧也因此为更多的人接受与喜欢。

当我们老了,也要像他那么可爱

“周璇的歌都是江南滩簧调,我写的时候,反复地听碟,很好听的。”果然是会玩的苏叔阳呀。

当我们老了,也要像他那么可爱才行,这是当天在采访完苏叔阳的晚上,我在和一位朋友聊天时讲到的。会玩的苏叔阳,说他会“玩”,其实这种“玩”,是对所关注领域的一往情深,惟有保有这种热爱,也才能有永远的童心,愿意一次又一次站在新的起点,去发现与超越自我。

而作为记者的我,亦被苏老的这一人生态度深深感染着。很多时候,与采访对象的交流是一种乐趣,他的经历或也成为你的发现与汲取力量的源泉。

在他因病逝世的消息传来,我才知晓这么可爱通达的老人,居然有着25年抗癌史!周末当我在朋友圈发布了他的消息后,发现留言喜欢他作品的朋友不在少数:“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语文课本上十分佩服的作家”……

先生,一路走好!

苏叔阳作品:

1953年开始文艺创作。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毕业。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北京师范学院(今河北师范大学)、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大学)等,1978年调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国家一级编剧),1979年后任中国作协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等。他创作的话剧《丹心谱》,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左邻右舍》获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奖。

截至2013年4月28日代表作有电影《夕照街》 《春雨潇潇》,长篇小说《故土》。作品《理想的风筝》被选入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课本第22课、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本第26课。他常写北京市民和知识分子的生活,描写细致,意蕴深厚,具有浓烈的北京风俗画色彩,是中国京味小说八大家之一。他的写作形成了独有的苏叔阳读本散文体样式,为开创“中国读本体文学”创作样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获得“中国百年优秀电影艺术家”和“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称号。获国务院专家终身津贴待遇。

作品翻译成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西班牙、日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等外文,以及维吾尔、哈萨克、蒙古、西藏、朝鲜等国内少数民族文本。其中以苏叔阳读本散文体样式撰写的《中国读本》以15种文字出版在世界发行1200多万册,成为中国图书“走出去”的范例。近作《西藏读本》也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发行。

猜你喜欢
读本
雏燕
一套朋友圈生态的诗词趣味读本
不学写字有坏处
举办《情感读本》推广会
社区基地建设与特色读本开发双向整合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给你整个世界
Little Bean
高中语文教本与读本跨联策略
《慈善读本》引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