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陷胸汤合三拗汤联合西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对血清1-磷酸鞘氨醇水平的影响

2019-09-16 01:29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小陷支气管哮喘

丁 珊

浙江省台州市中医院 浙江 台州 318000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急性发作期如未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可导致患儿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1-2]。本研究以中医辨证和急则治其标为指导原则,探讨了小陷胸汤合三拗汤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热哮)的临床效果及对1-磷酸鞘氨醇(S1P)水平的影响,旨在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实践提供借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5~14岁,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诊断标准[3];②热哮的辨证分型标准[4]:呼吸急促、喉中痰鸣有声,唇绀气粗,痰黄粘难出,咳吐不利,烦闷躁动,不能平卧,多汗,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脉滑数;③患儿及监护人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②恶性肿瘤者;③合并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等疾病者;④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⑤拟纳入或已纳入其他临床研究者。共纳入患儿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男32例,女15例;平均年龄8.45±2.38岁;支气管哮喘病程平均2.58±1.27年;急性发作病程平均3.26±1.82d。观察组男30例,女17例;平均年龄8.84±2.58

岁;支气管哮喘病程平均2.65±1.46年;急性发作病程平均3.14±1.99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支气管哮喘病程、急性发作病程等资料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抗炎、吸氧、解痉平喘、祛痰、纠正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有感染征象者给予抗生素抗感染。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小陷胸汤合三拗汤治疗,方药组成:全瓜蒌8g,杏仁7g,麻黄、法半夏各5g,甘草、黄连各3g。水煎至200ml,早晚2次分服。两组均以7d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显效为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肺部轻度喘鸣音,有效为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喘鸣音减轻,无效为未达有效标准,以显效+有效患儿所占比例为有效率[5]。②治疗前后抽取患儿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血清S1P水平。③治疗前后采用肺功能仪检测患儿的第1秒用力时间肺活量(FEV1)、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和呼气峰值流速(PEF)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S1P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S1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1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1P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1P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例数47 47治疗前2.82±0.23 2.89±0.37治疗后1.74±0.25#1.45±0.19#*

2.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前FEV1、FEV1/FEV和PE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EV1、FEV1/FEV、PEF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47例)观察组(47例)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FEV1(L)1.62±0.35 2.48±0.56#1.57±0.41 2.87±0.63#*FEV1/FEV(%)56.72±5.82 66.93±4.72#56.35±4.63 73.49±5.16#*PEF(L/s)4.75±0.45 5.67±0.56#4.69±0.38 6.14±0.49#*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在中医学中属于“哮喘”“哮证”“喘证”“咳嗽”等范畴,认为哮喘主要病位在肺,总为本虚标实之证,中医治疗原则需抓住“祛邪”和“补虚”两个方面,“发时治肺”“缓时治肾”,以达到通气道、保肺窍以改善患儿肺功能[6-7]。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以热哮、冷哮立论,热哮乃因风寒入里化热或风热之邪入里,热与内宿之痰结合,热痰互结,痰热壅肺,发而为病,其夙根为宿痰伐肺,治宜降气化痰,止咳平喘,证属热哮,又宜配合清肺泻热[8]。本研究治疗方药中,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化痰,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全瓜蒌清热涤肠、宽胸散结,黄连苦寒泄热除痞,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以小陷胸汤合三拗汤为组方依据,小陷胸汤针对热痰互结之病机,三拗汤则具宣肺解表,镇咳平喘之功效,以全瓜蒌清热涤痰、黄连泄热除痞,一苦一辛,润燥相得,与三拗汤诸药共奏清火泻热、顺气消痰、宣肺平喘之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肺功能结果提示小陷胸汤合三拗汤联合常规西医措施治疗本病可提高临床效果。

S1P是重要的脂类信号分子,参与调节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研究显示,S1P可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参与支气管哮喘的病理过程,采用S1P预处理可提高乙酰甲胆碱诱发的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而在白蛋白致敏的支气管哮喘动物中,S1P可引发平滑肌收缩,而正常气道则未观察到此反应[9]。赵蕴伟等研究显示[10],支气管哮喘急性期S1P水平显著升高,发作缓解期S1P降至正常水平。这些研究均提示S1P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支气管哮喘防治的新靶点。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治疗后S1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与赵蕴伟等研究一致,进一步说明S1P参与支气管哮喘急性期发病过程。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S1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降低S1P水平可能是小陷胸汤合三拗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重要机制。

综上所述,小陷胸汤合三拗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可提高临床效果,改善肺功能,降低S1P水平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鉴于中药治疗往往是多靶点作用,小陷胸汤合三拗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详细机制尚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猜你喜欢
小陷支气管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小陷胸汤加味与三联疗法联合在脾胃湿热证Hp相关性胃病中的应用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防治
小陷胸汤合四逆散治疗肝胃郁热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
小陷胸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疾病47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
支气管扩张CT与中药治疗34例
小陷胸汤对鼠镇静安神作用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