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思维场:儿童习作的动力源

2019-09-16 02:36李斌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习作儿童思维

李斌

习作技巧满堂飞、满堂灌,这是当下习作课堂的顽疾。习作固然离不开技巧,但如果缺失思维深度加工,习作技巧就只能是一堆僵化的符号,无法真正激发儿童习作的动机,更无法形成可迁移的习作能力。

习作的每一个环节,如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语体选择等,都是一种思维活动。思维是习作的基础、前提和灵魂。没有科学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也就没有习作活动。同时,只有通过习作,思维活动才能凭借语言符号这个载体而物化、视觉化,思维的轨迹才能被“现实”地凸现出来。通过习作,思维中的朦胧意象可以变得清晰明朗,杂乱无章的思路可以变得井然有序,思考中的某些肤浅的见解和观点可以逐渐深化或伸展,思维中的某些疏漏之处可以得到弥补和订正,思维从而变得更加严谨。

一个完整的习作思维活动过程,总是情感的内孕过程和文章的外化过程有机完美的统一。习作过程中,思维与知识、经验、情感相互作用。习作是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的综合运用,思维与思维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此外,任何新信息进入习作活动之后,都会与思维产生相互作用。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交融,产生动态变化,形成具有能量的思维场,进而影响着儿童的习作活动。格式塔心理学指出:“任何一种行为都产生于各种相互依存的事实的整体,以及这些相互依存的事实具有一种动力场的特征,这就是场论的基本主张。”因此,习作教学应致力于营造习作思维场。

营造习作思维场首先必须关注儿童。儿童的知识结构、情绪、意志对习作思维场起着极大的制约作用。所以,习作教学要尊重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充分了解儿童的生活经历和认知背景,創设真实的交际语境,制造认知或情感冲突,激发儿童习作的兴趣和动力。

其次,要关注儿童的发散思维。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可以运用曼陀罗思考法、头脑风暴法、逆向思维法、侧向思维法、转换思维法等策略,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变单项思维为多项思维,提高思维的独特性,开拓习作的新思路。

此外,还要关注儿童的收敛思维。收敛思维实际就是做比较、鉴别、排除和选择。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儿童收敛思维的基本方法,如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类比、归纳与演绎等。儿童掌握了收敛思维的基本方法,就能对生活中众多的、零散的原始素材进行筛选,精选出最有价值的习作材料,然后立意、炼意,形成文章的主题,进而谋篇布局、行文表意。

在习作教学中营造习作思维场,各要素相互支撑,不断演化,就能产生场效应,形成儿童习作的动力源,结出思维的硕果,提高儿童语言表达的能力。

猜你喜欢
习作儿童思维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习作展示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