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国《济阳县志》中的文学史料价值

2019-09-16 01:50闫荣娜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3期
关键词:艺文志民国

闫荣娜

摘  要:这篇论文探讨民国《济阳县志》中的文学史料价值,首先对其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发掘相比于旧志而言新志所做的改进和修整,其次论述《人物志》中出现的乡贤、文学家等在济阳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人物,最后集中讨论《艺文志》中记载的文学史料。

关键词:民国;济阳县志;艺文志;文学史料价值

[中图分类号]:K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3-0-02

地方志,即按一定体例,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或特定事项的书籍文献。地方志能够提供大量的历史资料,内容广博,材料真实,对某一地域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文学贡献等有详细的记载。所以,地方志中往往包含着大量的文学史料价值。

一、民国《济阳县志》概况

济阳县位于山东省中部,自金天会年间始置县,因地处济水之北,故命名为济阳县,时属济南府。济阳县历史上曾先后印行过5部志书:明成化《济阳县志》,(现已佚失)、明万历《济阳县志》、清顺治《济阳县志》、清乾隆《济阳县志》、民国《济阳县志》。另外,明清之际经学家张尔歧自纂《济阳县志》9卷,惜亦佚失,仅存其序。

县志重修由卢督军子嘉(卢永祥,字子嘉,济阳县人,曾任浙江督军)出资,任总督修,县长李国庆任督修,于民国十九年冬计划修志,设立“续修济阳县志局”,民国二十年一月开始修纂工作,历时两年零四个月完成。体裁和分目大致沿袭旧志,有舆地、建置、户籍、赋税、水利、交通、典礼、教育、职官、选举、人物、烈女、新政、兵事、艺文、轶事共二十卷。

新志在体裁设计上更加精细。第一,新志的目录设置十分用心,分设卷首目录和县志总目录。而每卷开始之前,又列有该卷目录,这一卷所讲的情况一目了然。这种目录设置清楚明确,便于查阅。第二,新志的门类细目较旧志更加详细,并且修正了旧志分类不够详细的地方。“新志凡例”记载:“近年以来,石刻最尚,政府迭经通告,加意保护在案。故于《舆地志》内特添金石一门,将旧志古迹类中所载,及历年采访所得之古碑名碣并列之以示宝贝。”又有“人文进化日趋维新,欲谋社会之发达,其要点首在交通,故特增《交通志》。”[1](P24) 新设的《交通志》,将旧志中的“邮政”、“桥梁”、“津渡”等列入其中,新列的《户籍志》,将旧志中的“约庄”、“市镇”、“户口”等列入其中。

总体来说,民国《济阳县志》在延续旧志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变化,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和修正。“新志凡例”记载:“济志创自金天会,济志纂自明万历,侯公加乘始成书帙,解公元才曾事续纂。待乾隆时经胡公德琳重修,而济志始粲然大备。”[1](p24)到民国众乡贤商议修志,中间已有两百多年。旧志遭风雨侵蚀,破烂不堪,所以民国《济阳县志》的重修可以说是对济阳地区历史文化的一次拯救。

二、《人物志》——人物事迹记载

卷十一《人物志》分为“乡贤”、“忠义”、“侠义”、“孝友”、“文学”、“善行”、“艺术”七个部分。其中“乡贤”和“文学”两门有一定的文学史料价值。

“乡贤”一门卷首这样写道:“人而贤难,人而贤于乡尤难。乡贤云者,其所称乡先生,殁而可祭于社者欤。”[1](P269)“乡贤”所列人物或是德行高尚、恪守礼法,或是参与重大历史事件,或是在文学上有突出贡献。所列人物共有17人,时间跨度为宋至民国。其中宋元各1人,明代8人,清代6人,民国1人。其中不乏在文学上颇有造诣之人,其生平事迹也可以作为文学史料的一部分以供参考。

比如此处记载有清代经学家张尔岐的事迹。他事父母极孝,父亲去世后他哀痛哭号,以至抱病,母亲晚年多病,他悉心照料。对待两个弟弟也极好,将良田都让给弟弟们,并且替身体不好的二弟代纳赋税三十年。其著述有《仪礼郑注句读》、《周易诗经说略》、《书经直解》、《老子说略》等。张尔岐门人众多,他对待学生“不计束脩”,有大儒风范,不仅在文学上颇多建树,对济阳的教育事业也做了不小的贡献。

此外还有一些历史事件的记载。如对明朝高贤宁事迹的记载:

“高贤宁,济阳儒学生。尝受学于教谕王省,以节义相砥砺。建文中,贡入太学。燕兵破德州,围济南。贤宁适在围中,不及赴……王射书城中,谕降。贤宁作《周公辅成王论》,射城外。王悦其言,为缓攻。相持两月,卒溃去。燕王即位后,贤宁被执入见。成祖曰:‘此作论秀才耶?秀才好人,予一官。贤宁固辞。锦衣卫指挥纪纲,故劣行被黜生也,素与贤宁善,劝就職。贤宁曰:‘君为学校所弃,故应尔。我食廪有年,义不可,且尝辱王先生之教矣。纲为言于帝,竟得归,年九十七卒。”[1](P269)这段记载摘自《明史列传》。

“文学”一门记载了济阳历史上的“缀学之士”,时间跨度为明至清。其中,明代1人,清代47人。这一卷对他们的生平以及文学贡献做了简略的概述,《艺文志》中详细记载有这些文人的诗文作品。

如记载明代文人高有恒,字维贞,“幼颖慧,十岁能诗……文名藉甚,诗尤擅宗盟,与刑信乡为笔砚交,相颉颃。集一时名人为诗社,吟咏赠答无虚日。”[1](P286)记载清代文人张尔崇:“张尔崇,石守驿承公行素季子,乡贤尔岐弟也。天资颖悟,好古文词,日与兄尔岐讲求经史,时有二难之目。文学亦知名于时……著有《尚书通议》五卷。”[1](P286)

总而言之,在《人物志》“乡贤”、“文学”两门中记载了在济阳境内颇负盛名的人物及其事迹。虽然在历史长河中,有名的文学家和才华横溢的天才多如繁星,而县志中所记载文人的活动大多局限于济阳境内,无法与同时代的大家相比,但是对济阳这一隅之地来说有独特的历史学和社会学价值。

三、《艺文志》中的文学史料

《艺文志》共有五卷,记载有诰敕、褒辞、文、表、书、说、碑记、志铭、赋、诗、诗余等几种文体,也选录文人之间交游讨论的文章。

《艺文志》卷十五包括诰敕、褒词、文、表、笺、奏疏、募疏、论、辩、书、说、题词、跋。诰敕即朝廷封官授爵的敕书,如《赠户部郎中高守闲制》、《诰赠刑部尚书艾馥制》等。褒词如《乡贤艾紫东褒辞》、《贤妇徐桂馨褒辞》等,是由上而下对该地域名声贤德之人的一种褒扬肯定。这两种文体都有定制,并没有很多文学上的价值。这一卷中的文、表、笺、奏疏、募疏这几种文体与较大的历史事件有关。比如乾隆时县令胡德琳所作《告八蜡驱蝗文》和《告刘将军捕蝗文》,便是记载了蝗灾一事。论、辩、书、说、题词、跋这几种文体所占篇幅较多,主要是文人对儒家的天道、中庸等基本问题的讨论,也包含对婚礼、丧服的论述,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其中,大儒张尔岐的作品占大多数,开篇即是他的《天道论》上下篇和《中庸论》上下篇,以及《谨俗论》等。

张尔岐(1612—1677),字稷若,号蒿庵,又号汗漫道人,今济阳张稷若村人,明末诸生,入清以前致力于举子业,甲申之变后,绝意科举,题其室曰“蒿庵”,以教授乡里为业。明末清初,反王学的思潮盛行,张尔岐顺应这种思潮,反对王学的空疏,推崇程朱理学。他说: “明初学者,宗尚程朱,文章质实。名儒硕辅,往往辈出。国治民风,号为近古。自良知说起,人为程朱,始敢为异论。或以异教之言,诠解《六经》,于是议论日新,文章日丽……圣贤微言,几扫地尽。而甲申之变至矣。”[2](卷 1,P311-312)他认为正是王学的泛滥导致儒生们只谈“良知”,疏于学问,致使儒学不切实用,而引发了明朝的灭亡。因此他崇尚朱学的“质实”。

“张尔岐为学,走的是经学、理学的路子。经学、理学并重,由经学入,而落脚于理学,两方面皆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他研治经学,采用汉人治经的方法,从句读开始,首先读懂经书,然后思索其理。”[3]张稷若以治“三礼”而闻名,他的著作《仪礼郑注句读》将前人对《仪礼》所做的专、注等整理分清,删除书中繁琐附会的文字,并重新断句。体现了他在经学实证和训诂学上的成就。他在济南讲授《仪礼》之时,偶然被当时著名学者顾炎武听到,顾有感于他的见解精辟,于是与之定交。顾炎武说“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4](卷 6, P134 ) 与顾炎武结识,扩大了张尔岐的交游范围,其声名远播也得益于顾炎武的赞赏。本卷记载了张尔岐的《答顾亭林书》,且附有顾炎武致张尔岐的原书。

《艺文志》卷十六专门记载碑记,共有96篇。这些碑记大都与修桥铺路,建庙铸像有关,如《重修庙学记》,从明代到清代都有以此为题所作的碑记,明代有戴梦桂(嘉庆乙未进士),清代有艾元徵(字允洽,张尔岐门人顺治三年进士),对研究庙学的变迁有参考作用。又如高时(字念吾,隆庆戊辰进士)所作《闻韶台记》,胡德琳所作《垛石桥记》,张尔岐所作《曲堤塔记》等。这些碑記都是全文抄录,可以说是一份较为清晰详实的史料。《艺文志》卷十七记载志铭和序两种文体,其中,志铭有64篇,序有40篇。如张亮所作《草元居诗稿序》,顾炎武所作《仪礼郑注句读序》等。这些篇章对于研究当时作家的写作习惯和文风,以及作品辑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艺文志》十八卷记载寿序、赋和诗。其中,赋只有两篇,诗又细分为四言、五言、七言古风,五言、七言排律和五言律诗,共65首。《艺文志》卷十九记载诗、诗余等。另外卷末记载有34人的著述篇目,是对作家生平作品的梳理汇总。

总之,五卷《艺文志》记载了大量的文学史料,种类多样,有助于对济阳风情人物的考察,对济阳作家作品的辑佚和汇总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不仅如此,也为当代济阳县的文化建设准备了丰富的史料。

总结:

在山东省内,济阳只是一个弹丸之地,并没有多少机会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但是通过查阅县志,可以知晓该地的沿革变迁、风土人情、文学贡献等一系列情况。如果没有县志详实的记载,后世可能不会知道有“济阳八景”一说,可能无从知晓日常的风俗习惯经历过何种变迁,而一些文人的事迹、作品也许早就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民国《济阳县志》中蕴含的文学史料价值不仅对作家作品的辑佚有贡献,而且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来说,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王嗣鋆纂 《民国济阳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14》,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

[2]张尔岐 《蒿庵闲话》,《蒿庵集》,齐鲁书社1991年版。

[3]王钧林 《张尔岐的学问与思想》,《孔子研究》,2007年第2期。

[4]顾炎武 《亭林文集》,《顾亭林诗文集》,中华书局1983年版。

猜你喜欢
艺文志民国
早期中国知识转型期的《吕氏春秋》学——《汉书·艺文志》、高诱《吕氏春秋注》研究
《明史·艺文志》史部地理类订误十一则
湘乡文化发展的历史与概况——《湘乡县志·艺文志》与《湖南省志·艺文志》之比较分析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花样年华 民国之恋
民国老广告让你脑洞大开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南明史·艺文志》经部著录标准商榷
《汉书·艺文志》“辑而论篹”句释说——“论语”二字话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