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萨洛特的《童年》中的故事空间

2019-09-16 01:50王雪莲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3期
关键词:心理活动童年

王雪莲

摘  要:《童年》是新小说派代表人物萨洛特在其83岁高龄创作的一篇自传体对话小说,作为新小说的代表人物,其创作是非常有其特点的,在叙事空间上也是一样。敘事空间又分为故事空间与话语空间,本文以西方叙事学中的叙事空间理论为依托,将着重分析《童年》一书中的故事空间。这一个个“写实”的故事空间在这部作品中对于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萨洛特;《童年》;故事空间;人物视角;心理活动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3-0-03

引言:

人们通常认为雕塑、图片、摄影艺术属于“空间艺术”,而文学则属于时间艺术。德国文艺学家G.E.莱辛曾明确指出:文学作品因其语言属性决定了它存在于时间中。1945年,英国学者弗兰克首次提出“小说空间形式”这一说法。20世纪中叶,英国学者弗兰克的“小说空间形式理论”提出之后引起了热议。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应该寻找一种确切的方式去理解叙事作品表现的空间性以及作品描述的空间与其他结构成分的关系。1978年,叙事学家查特曼首次提出了“故事空间”与“话语空间”两个概念。他指出,故事事件的纬度是时间性的,而处于故事空间中的存在物(人物与环境)则是空间性的。米歇尔·布托尔也说过:小说的空间,其意义并不亚于其他艺术,与其他探索空间的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亲密的。(柳鸣九. 《新小说派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111页)。《童年》是一部对话体的回忆录,作者萨洛特在小说中也构建了“房间”“街道”“公园”等故事空间,并且起到了展示人物心理活动、塑造人物形象等作用。在我看来,相对于“话语空间”,“故事空间”更能表现出作者当时的情感。

一、故事空间与视角

结构主义叙事学家普遍认为,“故事空间”在叙事作品中具有重要的结构意义。除了为人物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故事空间也是展示人物心理活动、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作品题旨的重要方式。要展开对这些方面的讨论,就必然涉及故事空间的观察与描写角度问题。(申丹,王丽亚. 《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32页)总的来看,在小说《童年》中,我们基本上是在透过萨洛特本人的眼睛看待世界,因为小说是以对话的形式呈现的,因而与一般回忆录有所不同的是,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两个世界”:孩童眼中的世界与老年萨洛特眼中的世界。作为自传体小说,萨洛特既是叙述者,也是小说中的人物。透过萨洛特,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当时的心理活动。

“在这家旅馆……或者另一家同类型的瑞士旅馆里,父亲和我又一同度假。我坐在一间明亮的餐厅的饭桌前,透过宽大的玻璃窗可以看见外面的草坪和树木……”(萨洛特. 《童年》,桂裕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第7页)。在这一段话中,我们透过孩童萨洛特的眼睛看到了一幅灿烂阳光的景象,通过作者所用的“明亮的餐厅”、“宽大的玻璃窗”“草坪和树木”等词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萨洛特的愉快的心情以及她对爸爸的依恋。

通过人物视角展现的故事空间通常可以是真实空间,就像以上例所展示的那样,但也可以是想象的空间。“大学生正俯在堆满书本的桌上复习功课准备考试……突然,在他身后,深色的绒帘拉开了……两只厚厚的、壮实的手伸了出来,伸了过来……它们戴着白皮手套……人皮做的手套……”(《童年》,第128页)。这一“故事空间”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一个梦境,白天所看的电影给萨洛特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至于梦里的景象都是如此可怕,透过这段描述以及后文中萨洛特向父亲求助的景象,一个因梦魇而害怕并想寻求父亲庇护的小孩子的形象在读者眼中昭然若揭。同时也很容易引起共鸣,因为我们小时候可能都有类似的经历。通过这样一个想象中的“故事空间”的描述,使我们对萨洛特有了更加立体的了解。

叙事者对故事空间环境的描述不仅展现了环境本身的性状,同时也体现了叙述者对环境的印象和感受。运用人物眼光对故事空间进行描述,这种手法一直以来为小说家们青睐,因为人物视角不仅可以展现人物在特定条件下对某个环境的感受,而且可以有效地揭示人物性格,点明题旨。采用人物视角来描述故事空间时,故事空间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人物内心的外化,外部世界成为人物内心活动的“客观对应物”。(《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第137页)

二、故事空间与“情节”

新小说的作品情节淡化,与其说是“情节”,不如说是一个个生活片段。巴赫金一方面指出小说情节的发展必然包含时间过程,另一方面也强调构成情节的事件本身固有的空间场景。更为重要的是,她强调了小说艺术在整体结构上显现的时间+空间的有机组合特点。每个事件必然发生于特定的空间环境。以个人成长史作为题材的成长小说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依照人物活动场所之不同构建情节结构的叙事传统,将人物、行动与空间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展现。虽不同于一般的成长小说具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童年》中主人公萨洛特所经历的相对来说较为平淡,但与其他成长小说中主人公相比也具有某种共性。

“我可以跑呀,跳呀,打转呀,我有的是时间……我们沿着波尔罗亚尔大街的墙根走,那堵墙很长很长……走到街口时我才站住,递过手去好过马路……我走在女佣人前面,好让肺部吸足空气,免得吸进那难闻的气体……它使我立刻觉得恶心……那是因为她头发上涂了醋。这样我便可以若无其事地向她伸出手去,不会惹她不高兴……她也不一定不高兴,她很和气,很单纯,她明白,我闻不了醋的气味,这不能怪我,而她一到新鲜空气就头痛,于是只好擦擦醋以预防头疼,这也不能怪她……因此我们讲好我可以离她远远的,除非穿过马路”(《童年》,第11页)这是我与女佣人生活的一个小片段,“我”闻不了醋味与女佣人一到新鲜空气中就头疼而不得不擦醋以预防头疼形成了一对矛盾,也因此才有了这一“情节”,“波尔罗亚尔大街”这一“故事空间”成为了情节发展的“容器”,使得“情节”的发生与发展成为可能。

学者有言,虚构世界中的地理空间并非“无生命的一个容器”,而是一种“富有能动作用的力量,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并且塑造着作品的情节结构”。就故事空间与故事结构之间的关系而言,情节需要在空间中展开,而对于故事空间的选择与描写或多或少地限定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影响我们对作品主题意义的阐释。与一般传统小说所不同的是,小说《童年》中的世界并不是一个虚构的世界,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这便为小说中的地理空间赋予了无穷的生命力。

三、《童年》中几个主要的“故事空间”

1、房屋/房間

“房屋/房间”(chambre)这一“故事空间”在整部小说中共出现了25次。如下例:“在老式俄罗斯房屋的厅里,放着一架平台式大钢琴,四周都是镜子,地板锃亮,沿墙排着罩上白椅套的椅子……在饭厅的长桌两端各坐着父亲和母亲,他们面对面,远远地交谈和微笑,在他们中间有四个孩子,两男两女……吃过甜食以后,舅妈允许孩子们退席他们走到父母身边致谢,亲吻父母的手,父母也亲吻他们的头或脸……我也喜欢加入到这有趣的仪式中去……”(《童年》,第16页)在这样一个“宽敞的房屋”中,有着温馨的一家人,房屋中的摆件也好,房屋中的人也好,房屋中正在发生的事也好,一切都让人感觉到温暖,这是“我”所向往的,所以“我”也喜欢加入到这有趣的仪式中去。我们知道萨洛特的父母早就分开了,所以上述所描述的场景是她所无法见到的。“房屋”一词代表着“保护”、“安全感”等,这也是身在单亲家庭的萨洛特所需要和渴望的,这也是为什么“房屋”一词在小说中出现了25次之多,因为这就更加凸显了童年萨洛特对于温馨的家的追求。

提到“房屋/房间”,我们可能会想到“家”这样一个温馨的词汇,然而对于萨洛特而言,这有时候仅仅代表着一个容身之所,因为在那里,她感觉不到爱,也感觉不到温暖。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萨洛特与薇拉渐渐变得融洽,对母亲也逐渐释怀,“家”的概念又重新回到了萨洛特的脑海当中。

2、公园/花园

“公园/花园”(parc/jardin)这一“故事空间”在整部小说中也多次出现。比如下面几例:“除了这个明媚、灿烂、生气勃勃的公园外一切都显得阴沉、暗淡、或者说是狭窄……然而毫不愁闷。”(《童年》,第12页)、“还有花园……花园尽头是长满高草的草地,我们常去那里玩耍,洛拉,她是我表姐妹中最小的,和我同年,她弟弟彼佳,还有邻居和朋友们的孩子……”(《童年》,第17页)。看到“公园/花园”,我们似乎总是可以联想到童年与欢乐,在小说中,萨洛特也用了“明媚”、“灿烂”、“生气勃勃”等词来修饰它们,在这样一个“容器”中所发生的事情也大都是令人愉悦的,比如吃点心,以及与伙伴们愉快地玩耍,虽然面对着父母的分离,家庭的破裂,但是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在萨洛特的童年中也有许多令人开心愉悦的回忆,频繁出现的“花园/公园”这一“故事空间”便是最好的例证。

结语:

《童年》一书中,萨洛特为我们构建的一个个“故事空间”使我们更加有身临其境之感,使我们更加容易地去理解她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虽然新小说提倡淡化情节,淡化人物,但是我们无法忽略在一个个“故事空间”里发生的种种,或悲伤,或欢乐,那一个个生活片段都是萨洛特的童年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一般的传统小说不同的是,《童年》中的那些“故事空间”不是虚构的,而是“写实”的,也正因为如此,其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

参考文献:

[1]Nathalie Sarraute. Enfance[M]. Paris: Gallimard, 1983.

[2]查特曼. 故事与话语[M].徐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柳鸣九. 新小说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4]热奈特. 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00.

[5]萨洛特. 童年[M].桂裕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6]申丹,王丽亚. 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心理活动童年
连环杀手爱德华·盖恩犯罪动机的成因探析
谈物理学史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中的作用
谈物理学史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中的作用
为孩子再造个“童年”,父子联手打造“少年师爷”
浅析设计心理学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师生问答细节的教育思考
再议回归快乐童年
美育——让孩子的童年更绚烂
再造一个“童年”父子联手打造“少年师爷”
浅谈《归来》影视剧片断改编——教学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