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显克微支《火与剑》中维希辽维斯基的人物形象

2019-09-16 01:50王廉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3期
关键词:哥萨克历史

王廉

摘  要:《火与剑》是波兰作家亨里克·显克微支历史长篇小说“卫国三部曲”的首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显克微支着力于真实历史与艺术虚构相结合的叙事策略,展现丰富的波兰历史社会生活场景,塑造了如维希辽维斯基、斯克熱杜斯基、等正面形象以及像赫米尔尼兹基、包洪这样的反面形象,这些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各具特色,彼此之间的接触与互动构成了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在十七世纪波兰哥萨克暴乱的社会大背景下展示出光怪陆离的众生相,本文重点分析维希辽维斯基的人物形象特点。

关键词:显克微支;历史;哥萨克;维希辽维斯基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3--01

小说中的维希辽维斯基在历史上有原型,然而作者将其理想化后的形象已经与历史上的形象大相径庭。历史上的维希辽维斯基是乌克兰的大领主,被国王封为公爵,他剥削和压榨农民,并且用铁腕手段镇压领地的叛乱,因此被称为“铁公爵”。显克微支在小说中毫不掩饰他对维希辽维斯基的推崇,将他誉为“英勇盖世、韬略雄才”的卓越将领,就如同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是罗贯中眼中的“完人”——竭尽全力要匡扶汉室,兴仁义之师;《火与剑》中的维希辽维斯基同样是一个理想化的形象,在显克微支笔下,他成为了一个既有政治远见,又深受爱戴的杰出统帅,不但有民众领袖一样的胸怀,又有良好军事指挥的能力。维希辽维斯基既能对部下和蔼可亲,又能对敌人残酷无情,在他的性格与做法中,宽怀大度与严厉凶狠是同时存在的,而仁义和严惩则并行不悖;维希辽维斯基秉性仁慈,却有一种令人敬而远之的气势;他不过三十六岁,脸上却又有戎马倥偬、劳累过度的印记;他的眼睛大而明亮,宁谧甚至温柔,然而他的眼中却总含着雷霆万钧之势,他恬静的目光总让人无法承受——甚至还有外国使者因为直视了他的眼睛而心慌太乱,张口结舌。书中的维希辽维斯基能够忍辱负重,顾全大局,为保全波兰王军主力而后撤,又能从小处着手,以身作则整肃军纪,他赏罚分明,与麾下将士同甘共苦,甚至对于属下军士的家属也力所能及的照顾帮助,这样的统帅无疑成为了国之栋梁。他又在科尔松王军溃败以及边境线上十多个哥萨克团队的倒戈叛变之后亲率六千将士突进,出其不意地朝第聂伯河开去——他要把部队直插叛乱风暴的中心,力挽大厦之将倾。

当赫米尔尼兹基所派的使者在公爵临时设置的行帐受到接见时,一见到维希辽维斯基威严的面孔竟然吓得“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连哼都不敢哼一声。维希辽维斯基吩咐他们站起来并问他们的来意,使者自称是带来了“统领”书信,维希辽维斯基一听便瞪起眼睛逼视着使者,平静而不容置疑说道:“你们是从一名强盗、一名恶棍、一个土匪那里,而不是从一位统领那带来的书信。”使者被吓得魂飞魄散,脸色煞白,把头耸拉下来,一声不吭地站在门口。[1]掷地有声的话语使得维希辽维斯基的形象更加高大,正义凛然、不怒自威,成为了一个令波兰人信心倍增,让哥萨克闻风丧胆的英雄。因为雅内梅·维希辽维斯基公爵的威名,竟然使得所有的波兰军队唯他马首是瞻,虽然他名义上只是罗斯地区的总督,但是事实上他的声望远超波兰国王,不管是平民、波兰王军、还是哥萨克叛军、甚至是鞑靼人都把他视为整个波兰共和国的实际统治者。维希辽维斯基是波兰人眼里的英雄,只要他一声令下,波兰人就可以毫不犹豫为他献出生命。面对赫米尔尼茨基所率五十万哥萨克大军的围攻,波兰人没有丝毫的胆怯和后退,这种对伟大英雄的信任与崇拜,以及波兰人民强大的爱国热情让维希辽维斯基和麾下一万五千名将士坚守兹巴拉日要塞数十日之久,并最终同增援部队合力歼灭了围城敌军。显克微支笔下的维希辽维斯基,显然是系国家安危、百姓生命于一身的理想人物的化身,既是对于波兰人民抗击外敌入侵的鼓舞,也成就了力挽狂澜、救国救民的中流砥柱形象,足以体现出作者内心的爱国情怀。

显克微支“理想化”的维希辽维斯基是人民救星和全军统帅,是叛军主将赫米尔尼茨基最害怕的人,可谓“肉中刺,眼中钉”。然而“人无完人”,维希辽维斯基的确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对于平定哥萨克叛乱有着巨大的贡献,然而他绝不是“救世主”,不应该过度美化,其他统帅在赫米尔尼茨基面前连吃败仗,损兵折将,而维希辽维斯基仅仅靠着5000精锐就阻挡了二十万哥萨克和鞑靼人的进攻。如果一场战斗的胜负完全由主帅是谁来决定,一个国家的兴亡完全寄托于一位英雄的力挽狂澜,整个民族的希望都维系于一人之手,那么这显然是有违于常理并且适得其反了。因此,我认为显克微支在塑造维希辽维斯基的时候,毫无疑问融入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与战斗精神,显克微支所生活的年代正是波兰被沙皇俄国与普鲁士分裂的时期,因此他觉得波兰需要一位像维希辽维斯基这样的英雄来拯救波兰于水火,所以才塑造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人物,于此,维希辽维斯基的形象可以说是瑕瑜互见的。

注释:

[1]显克微支著、林洪亮译:《火与剑》(上),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353页.

参考文献:

[1][波]显克微支著、林洪亮译,《火与剑》(上)(下)[M].译林出版社,2004.

[2]孟竹:《显克微支作品在中国的译介(1906-1949)》[D].贵州师范大学,2014

[3]高建平:《论显克微支长篇历史小说<火与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04).

猜你喜欢
哥萨克历史
哥萨克与1917年俄国革命
“棋子”的无奈:哥萨克国覆亡记
消失中的哥萨克:土匪还是游侠?
19世纪哥萨克文学研究
俄罗斯作家笔下哥萨克形象管窥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