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中精读与略读方法指导

2019-09-16 00:00戴春梅
语文教学之友 2019年8期

摘要:教学中结合部编版教材通过阅读名著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针对精读和略读阅读方法进行指导,并探讨这两种阅读方式在整本书阅读当中存在的关系。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精读指导;略读指导

整本书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对一本书进行整体的阅读,要体现整体意识。整本书阅读方法的指导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针对部编版七年级(上)教材中整本书阅读方法进行归纳,找到适合七年级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方法(精读与略读),并且对其进行分析、指导,帮助学生更准确、更有效、更迅速地进行整本书阅读。

一、整本书阅读中精读与略读的关系

叶圣陶曾就精读与略读关系说过这样的话:“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略读应占主导地位,是在掌握精读的基础上进行的阅读。精读是在略读的过程中抓重点进行阅读所使用的阅读方法,而略读是贯穿于整部作品所要使用的阅读方法。在整本书阅读中精读是为了更详尽地掌握文本精髓,而略读则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较为全面地掌握文本。这两种阅读方式虽是不同类型的阅读,但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因此,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这两种方法缺一不可。

二、整本书阅读中精读指导

部编版七年级(上)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整本书的阅读方法是精读和略读。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略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这是教材对精读和略读的定义,笔者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引导学生要精细地读、鉴赏地读,将文本吃透、悟透并学会运用。吃透、悟透即在理解层面学习,学会运用就是在运用层面学习。只有将二者充分掌握并且有效结合起来才算是完成精读这一环节。

(一)学会理解文本

1.理解文本内容。以小说为例,文本理解主要是把握小说主旨、理清人物关系、抓住人物特点等。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要求阅读的长篇小说《西游记》为例。阅读第39回“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时。首先,要掌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过乌鸡国将真国王从井里救出后,悟空向太上老君索得一粒还魂丹,救活国王,假国王大恐,变为唐僧,但因不会念紧箍咒而被识破。文殊菩萨对悟空说,国王曾将自己在御水河中浸了三日,故派遣坐骑来浸国王三年,以报前恨。”这里面不仅有39回的内容也有38回的内容,由此可知长篇小说各个章回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这也是要求整本书阅读的重要原因。

其次,理清人物关系。要理清人物关系可以以一个人物为切入点,然后发散出去,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文中的人物关系。例如,分析唐僧,先将有直接关系的人物与中心人物呈现出来: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皆为他的徒弟;真国王与唐僧师徒是救与被救的关系;再将间接关系的人物呈现出来:青毛狮子是文殊菩萨派下来报被河水淹浸三日之仇的;太上老君是给孙悟空仙丹救国王的人。人物身份确定了,其间关系也就十分清晰了。人物关系的梳理也应建立在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

最后,掌握人物特點。抓住人物形象特征要从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归纳总结,这样一个鲜活的人物就立刻呈现出来。以孙悟空为例:从他救真国王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向善的人;再从他向太上老君借仙丹的对话以及行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顽皮、爱开玩笑的人;从见到假国王时的语言以及动作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等等。人物形象分析一般需要将整部作品看完之后再分析,这样的人物形象才是完整的,而这里的人物形象分析只是在这一章回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并不代表整本书所呈现的人物形象。

2.了解作品的形式。首先要知道文本的风格,如《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其次,了解作品的语言特色。语言特色在不同文体中有不同的特点,小说中的语言既有叙述性语言也有描写性语言,但主要以描写性语言为主。例如《西游记》第39回,“好大圣,此时有半夜时分……到三十三天离恨天兜率宫中。”这里便是叙述孙悟空是如何来到太上老君住处的。叙述性语言在小说中的作用主要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不同类型的小说语言风格不同。如《红楼梦》是用含蓄的语言来表达作品的思想主题,《西游记》则是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进行描写。《西游记》的语言特色贯穿整本小说,方言、口语化的词语使广大读者都能读懂读通,这也是《西游记》广为流传的原因之一。

(二)学会文本运用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首先,要理解文本内容,我们可以利用理解文章大意这一方法解决考试中出现的阅读叙述性文本这类问题。如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为欧·亨利的《最后的常青藤》,题中的第一问是:“小说中的贝尔曼先生是怎么样一个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就要求在理解文本内容中的基础上掌握人物形象特点,可以利用前文的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解答。

其次,作品风格。作品风格的掌握有利于学生迅速定位文本类型,便于学生从脑海中迅速搜索已学知识并对其进行简单的归类,进而将相关知识提炼出来对该文本进行解答。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欧·亨利的《最后的常青藤》,当学生看到这篇文章时头脑里应该对其文本进行归类:这是一篇短篇小说,作者是欧·亨利……由这些信息加上文本内容可以知道这篇小说属于典型的欧亨·利式小说,再将已学知识关联起来了,欧·亨利式小说的主要特点也会在学生头脑中呈现。由此可知要掌握一部作品或是一篇文章的风格时应将已学知识融汇贯通地运用起来。如“小说最后一句体现了欧·亨利小说‘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艺术,请结合全文进行简要赏析。”这一问题就需要学生对欧·亨利小说的风格特点有所了解。

三、整本书阅读中略读方法的指导

略读是一种快速的阅读方式,抓重点进行阅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不懂的地方进行阅读。略读在整本书阅读当中使用频繁,探讨如下。

(一)抓特点

整本书阅读前要先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分析作品类型,了解这部作品的写作风格。阅读小说则要知道小说的构成要素;若是散文则要抓住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掌握文章的主要线索等。阅读《西游记》这部长篇小说,首先要了解小说类型:这是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由此来结合精读时总结的小说类型特点,了解这部作品的风格特征。其次,要了解小说三要素,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人物,略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文本,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阅读速度。

(二)抓重点

整本书阅读时要学会抓住文中的重点。以《西游记》这部长篇小说阅读为例:在了解小说风格类型后要抓住主要特点进行重点阅读,即《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那么就要抓住浪漫主义以及神魔小说这两个特点,阅读时要有意识地去文中寻找这两个特点。阅读重点还应放在对精彩片段的欣赏。如《西游记》中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精彩章节,在阅读时要进行重点阅读。

(三)抓难点

在完成整本书略读后要抓住作品中的一些难点、不懂的地方进行分析,这样略读才算真正完成。在阅读完整本书时应解决这部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会有所收获。教师在进行略读指导时应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在完成阅读后进行解答。学生也要学会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在阅读文本时能将这部作品中的难点解决,那学生就基本掌握了这部作品,这样阅读即为有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整本书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尽快掌握精读与略读这两种阅读方法。

作者简介:戴春梅(1994—),女,四川省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主研方向为学科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