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龙:用鼓棒敲响代表亚洲的节奏!

2019-09-17 03:13文/满
乐器 2019年9期
关键词:乐手李健罗兰

文/满 源

记者:陈老师简单聊聊您的心路历程吧,怎样走上音乐之路的?

陈志龙:我出生于音乐世家,从小在黑龙江省歌舞团宿舍长大的,父亲是乐团指挥。曾经住在一个楼的邻居现在都是音乐界的大咖,包括冯小泉、冯满天、刘惜君等。我从小就在这个音乐氛围里受熏陶,6岁多父亲就教我打扬琴,13岁又开始学鼓,后来为了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就玩命地练扬琴。长大以后觉得打鼓比打扬琴帅气,兴趣就逐渐往鼓上发展了(笑)。

记者:您比较感兴趣的音乐风格有哪些?

陈志龙:因为现在是做职业的流行乐手,所以各种风格都得研究,都要去听。比较感兴趣的有JAZZ、FUNK、FUSION等,当然,主要还是以流行为主。

记者:您是东方歌舞团的首席鼓手,这是难得的荣誉,您是如何成为这样体制内的职业鼓手的?

陈志龙:我是经过朋友介绍,当时团里缺一名鼓手,朋友问我要不要去试一试,我说好啊,一下成为“正规军”了(笑)。正好赶上团里排练,拎着“家伙事儿”(鼓手必备器材)就去了,敲了两首曲子,领导还比较满意。试用了几个月就签了合同。

记者:给我们再介绍下团里的工作和生活吧。与体制外相比,团里有什么区别?

陈志龙:团里演出比较密集,一个地方接着一个地方的演。毕竟是国家正规团体,需要提前准备去装台等。更多让我高兴的是,在团里认识了一些新的伙伴,一起合作演出。要说最大的区别就是荣誉问题吧!因为它是国家的团队,也是中国十大乐团之一,故此也会感到非常自豪。

记者:您是如何与歌手李健等知名艺人结缘,成为了御用鼓手?

陈志龙:这是通过李健的音乐制作人刘卓介绍认识的。刘卓说李健这边有巡回演出,我很痛快地就答应了。跟着一线的歌手演出也很荣幸啊,我和健哥(李健)就这样顺利地合作了。健哥人也非常好,而且我们都是哈尔滨的同乡,所以无论台上台下,都越发亲密。这对于音乐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这样乐队演奏配合起来会更加默契。

记者:跟李健合作的过程中,有什么印象比较深刻的事?

陈志龙:健哥对我的启发特别大,打个简单的社交这方面的比方,他的手机还是最老的诺基亚款式,微信、微博等功能都没有,他说电话就是用来跟亲人和朋友通话的,不熟悉的人我也不想去了解他们的生活,也不希望别人过度了解和打扰我的生活。他的这种“高山隐士”般的态度让我改变了许多,我现在一般都不怎么看朋友圈。我觉着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是一种真,一种享受。

记者:您觉得像李健的这种生活方式,对他的音乐唱作有帮助吗?

陈志龙:做自己的音乐,纯净,市侩的东西减少了。

记者:您对他在音乐上的造诣怎么看待?

陈志龙:造诣非常高,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给我们乐手带来好多提示。他的音乐去掉了好多的繁,加了好多的简,这种形式往往是一般乐手达不到的。大家一直认为技术越好、元素越多,音乐就越丰满、越牛,其实音色、节奏以及自己的想法,这些才是最重要的,往往越简单的才最质朴最真挚,我觉得这是玩音乐的最高境界。

记者:听说您也在早期的国际(国内)大型打击乐比赛中一举夺冠?讲一讲那段经历,给您带来了什么?

陈志龙:在国内罗兰的一届鼓手大赛,我拿了一个全国的冠军,那次大赛有很多非常优秀的鼓手,也是对我的一个锻炼,比赛其实是大家交流的一个机会,能让鼓手收获许多,名次不重要,关键是能在别的鼓手身上学到好多东西,每个鼓手都有自己优秀的一面。包括2012年去法兰克福代表中国比赛,学到的东西要比名次强的多,回来以后再玩命练。

记者:您今后事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陈志龙:我打了30年的鼓,也不敢说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想尽快地把自己在技术方面的体会形成一个体系,去教给孩子们和一些想学鼓的人。后续还会跟诸如罗兰数字音乐教育这样的专业机构有进一步的战略合作。

记者:您以后打算转向幕后吗?

陈志龙:好多中国人觉得乐手到了40多岁就应该转向幕后了,我觉得这跟国外的乐手是相反的,他们是越老越牛,演出越多,因为会有更多的舞台经验和表现力,年轻的时候反而是练习的时间比较多。我想我如果还能抡得起鼓棒,就会打一辈子鼓吧。

记者:谈谈您和本届亚洲文化嘉年华的渊源吧。

陈志龙:央视的领导找到我,说是全亚洲优秀的乐手要组建一个乐团,交响乐队也有,电声乐队也有,钢琴主奏是郎朗,这个乐团被誉为“亚洲超级乐团”,我在里面司职架子鼓演奏。我们的国家交响乐团和歌剧舞剧院两个团的交响乐队也在其中,我们共同演奏了开幕式的主题曲《我们的亚细亚》。

记者:主要担任亚洲乐团鼓手,这个超级阵容合作起来感觉如何?

陈志龙:这次演出演员一共是8000多人,15000多平的舞台。各种舞台我都见过,但是一进鸟巢后,我瞬间就震惊了!这个场地太大了,把鸟巢的整个平台全部利用上了。各个国家的乐手也都是非常专业,效率非常高,演员进场2个月的时间,共排了6次。开幕式时各国领导也都悉数出席,场面非常震撼。

记者:参与亚洲文化嘉年华,对您而言有着怎样的意义?

陈志龙:最大的受益就是让我感受到了如此盛大的舞台,作为中国鼓手而言,内心是非常激动的。1000人的场和上万人的场真的是不一样的,那天观众有3万人左右,我在舞台上演奏,感受着四周全体观众的欢呼,那种震撼直击心灵。

有关罗兰数字音乐教育

记者:您作为罗兰教育的专家导师,跟罗兰教育有着怎样深度的合作?

陈志龙:我们(与邢天溯)现在跟罗兰数字音乐教育有一个长期的合作,计划成立一个“罗兰星空艺术团”,要打造一些有天分的孩子,让他们上电视节目、出自己的音乐专辑。这些都在计划里,按部就班地执行。

记者:ATV的乐器(电鼓)您用着感觉怎么样?

陈志龙:一线乐器,手感非常好,音源里还有音色扩展,玩法超多。

记者:去年和今年的罗兰大赛(罗兰音乐季全国大赛)您担任评委,对大赛整体有着怎样的感受与心得?

陈志龙:罗兰的孩子们水平非常高,尤其是总决赛的选手,有的都超乎我想象。整体上孩子们的水平也是一年比一年高。跟小朋友们一起待了几天,觉得他们又能结交新朋友、又能交出自己的答卷,非常好。

记者:对于数字音乐教育,您的理解是什么?您个人怎样看待数字音乐的发展?

陈志龙:数字音乐我认为它有它的独特优势,不是把音色数字化了,不是生硬地教学,可以更灵活地运用,传输得更快,可以利用软件给几千公里外的孩子们上课。数字音乐让整个行业的节奏都加快了。

记者:目前全国都在重视艺术素养教育,音乐教育行业空前的繁荣,您对此有什么样的感想?

陈志龙: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家长都非常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包括我的女儿也在罗兰学校学鼓,因为罗兰教育有自己的课程体系,可以一步一步从基础学起,很正规,数字化教学模式也能很好地吸引孩子学进去。以后想继续深造,稍微复杂一些的东西我可以指导她。包括所有的小朋友,想轻松快乐地入门,那不妨体验一下罗兰数字音乐教育的课程。

记者:您认为孩子学习打击乐,对他们有什么样的益处?

陈志龙:鼓是锻炼四肢分家的乐器,手和脚要打不同的东西,大脑也要同时想不同的事,然后再集中在一起,可以锻炼手脚的协调性,提高大脑思维能力。打几首曲子下来,手脚在一直运动着,最起码还锻炼了身体(笑)。

记者:您觉得有了互动智能电鼓,和传统对比,哪种形式更适合孩子从小学习?

陈志龙:各有各的好处吧,我觉得目前电鼓最大的优势,除了教学变得快捷以外,就是在家里练习时,电鼓可以调节音量,做到不扰民。

记者:除了基本功的训练,您觉得平时还应该练些什么?如何避免练鼓枯燥?

陈志龙:基本功必须要掌握,多听各种类型的音乐才会有自己的风格,只听一种音乐会束缚鼓的音色以及自己的想象力,扩张度会受限制。我们现在正在做的“罗兰星空艺术团”,就是想把一些会各种乐器的孩子凑到一起,让他们在一起互动、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记者:打鼓要不要学基础的乐理?

陈志龙:必须要学!鼓也有鼓的谱子,并不是瞎打,这是基础,必须要掌握。

记者:对于参加大型赛事,你一定有着丰富的经验,给我们本届大赛学员分享一些心得吧。如何让他们消除参赛紧张感,更好的发挥?

陈志龙:兴趣引导至关重要,有了对音乐的兴趣,才会有所成就。对于比赛而言,多上舞台,多锻炼,多参加演出,提升自信心和舞台表现力。

亚洲文化嘉年华超链接

5月15日晚,以“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重要活动“亚洲文化嘉年华”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盛大开启。本次嘉年华以“青春嘉年华,共圆亚洲梦”为主题,向中外来宾、全球观众展示了一场专业化、国际化、高水平的文化艺术盛宴。15000平米的豪华舞台,8000+的演职人员,面向全球直播……这些数据不停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作为亚洲文化嘉年华重要的开场主题曲——《我们的亚细亚》,着实让人记忆犹新,当晚在第一时间便将全场氛围点燃。无论灯光、舞美、场面、规模、参演大咖以及音乐本身的震撼,都直击观众内心。更让人欣喜与骄傲的是,作为罗兰数字音乐教育打击乐专家导师的东方歌舞团首席鼓手陈志龙,受邀加入了本届亚洲文化嘉年华活动的亚洲联合乐团,并在恢弘的主题曲《我们的亚细亚》中,担纲不可或缺的架子鼓演奏乐手。可以说,陈志龙导师用鼓棒敲响了代表全亚洲的律动!

猜你喜欢
乐手李健罗兰
曼罗兰中国有限公司
Gauss quadrature based finite temperature Lanczos method
致罗曼·罗兰
李健 用平淡演绎传奇
李健作品
演出就要开始了
还有一只鸡
论民乐合奏中指挥对乐手的纵向听觉培养
舞台迷宫
罗兰·希尔与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