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战历史知识测试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困局

2019-09-17 07:59臧国铭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0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抗战历史

摘 要:历史是国家、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与精神寄托,不论是辉煌的发展史,还是屈辱的压迫史,都应该被铭记。青年学生是求知立德的黄金阶段,是确定人生理想与价值追求的关键时期,其对历史的了解与认同影响其对现实的思考与规划。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御辱自强的光辉史,是民族解放与国家强盛的转折点,是激励大学生奋发有为、建功立业,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历史使命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教材。

关键词:大学生;抗战;历史;核心价值观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这是习近平主席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大学是思想观念成熟的阶段,是青年学生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要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是公民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理念。爱国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历史知识的掌握是一个重要方面。历史又包括多个层面,灿烂辉煌的五千年文明史、近代百年的异族压迫屈辱史,中华民族浴血奋战争取独立自由的抗战史,我们选取了年代较近的抗战历史作为基点,了解大学生对这段历史的掌握程度、关注程度,探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现实紧迫性与历史使命。

一、大学生抗战历史知识现状

日前,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及世界反法西斯戰争胜利74周年之际,为激励广大学生牢记历史,勿忘国殇,铭记先烈,砥砺前行,学校组织了“抗战历史知识测试”,随机选取各专业158名学生参加测试,从测试结果看,大学生对抗战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容乐观。

(一)测试内容

本次测试的内容以重要的历史事件、著名历史人物、经典战役、重要会议等为主要测试点,大部分内容在中小历史教学中都会涉及。历史事件如皖南事变、西安事变、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等;著名历史人物如白求恩、杨虎城、董存瑞、雷锋、杨子荣、王二小、杨靖宇、冷云、马本斋等;经典战役如台儿庄会战、淞沪会战、百团大战、平型关战役、黄土岭战役等。

(二)答题情况

本次测试以单项选择题的方式,共40题,最多的答对34题,最低的只答对8题。

答对10道题以下的2人,占比1.3%;答对10至20道题的55人,占比34.8%;答对20至30道题的93人,占比58.8%;答对30至40道题的8人,占比5.1%;从测试情况看,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对抗战历史知识了解不多,认知不深,优秀率偏低。

(三)试题分析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道题有94%的学生答对,正确率最高;对毛泽东主席撰写的《纪念白求恩》认知度也很高,有84%的学生答对;对西安事变的领导者张学良与杨虎城还有33%的学生不知道;有35%的学生不知道《义勇军进行曲》出自电影《风云儿女》;有37%的学生对杨子荣、邱少云的认知度较低;有58%的学生无法将“红军、新四军、八路军、解放军的称谓时间”进行排序。

(四)二次测试

为了全面掌握青年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对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认同程度,学校于三个月后在没有通知学生提前准备的情况下,组织了参加测试的158名学生中的92人进行了复测。选择题平均提高了0.7分,即经过三个多月的时间后,学生对抗战历史知识的总体认知程度没有提高。第二次的复测的结果反映出我们的学生并没有了解抗战历史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处于无意识学习状态。

二、由测试结果得到的启示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国家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天安门广场阅兵和一系列隆重的庆祝纪念活动。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不断地回顾历史警示后人,道理大家都清楚——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但恐怕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深刻理解这句话的深刻涵义,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深刻体味当前异常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自觉地经常地去学习历史、反思历史。这从测试中也可略见一斑,有些我们自认为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却不为现在的青年学生所了解,或许我们也有些淡忘了。青年学生忘记了历史,作为师者的我们忘记了什么?我们忘记了责任。所谓生不学师之惰也,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忽略、弱化了历史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觉悟、价值评判、人生信念的重要性。

我们建设纪念馆,走进纪念馆不是为了播撒仇恨的种子,而是为了铭记历史,昭示未来,让每一个国民都能深刻了解我们的国家曾经遭受的苦难,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当有人在不遗余力地篡改历史,粉饰罪行的时候,我们的教育者、宣传者更要矢志不逾、千方百计地还原历史真像,肃清歪理邪说,让我们的青年学生深刻领悟“国弱民辱”、“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从而倍加珍惜我们国家来之不易的繁荣发展,和谐民主;从而凝聚共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讲到教师的责任——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是培养熏陶学生具有家国情怀、忧患意识。血淋淋的历史教训和严峻的现实困境警醒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淡忘就会遗失,遗失我们对历史的记忆,遗失我们居安思危的历史根源和前进动力。

三、以史为鉴,以今为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铭记历史,牢记使命

历史是文化之根,艺术之源,中华五千年文明蕴涵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不该遗弃;而近代中国的百年屈辱史让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我们必须铭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这是铁的历史事实,然而却不是铁的客观现实,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已认可中国的历史地位,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正确面对侵略罪行。我们都知道的历史定论没有出现在有些国家、有些地区的教科书上,他们选择逃避,选择忘却,甚至是歪曲篡改。对此,我们则必须铭记,铭记的不是仇恨,而是真相。这是我们的使命与责任,我们要永远铭记,永远传承,要让一代一代的青年学生铭记历史,要让一年一年的纪念活动延续下去,要让还不知道的人们知道,要让不想让人知道的人们放弃愚念,痛改前非。

(二)深入学习,增强四信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我们要用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实践行动。在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講话精神“四进四信”专题教学工作过程中,站位一定要高,要用广阔的世界历史眼光和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变革的历史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肩负着立德树人和巩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使命的思政课教师,对“新设计师”的思想要形成系统认识,作为未来中国现代化接班人和建设者的莘莘学子,要很好地把握“新设计师”思想到底“新”在哪里,避免在未来的现代化探索实践中迷失方向、有辱使命。

在思政课教学中要深入研究“四进四信”专题教学工作,加强讲义编写、课件制作、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要把讲话精神讲清、讲透、讲活;要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活动,通过坚强有力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领,增强学生的“四信”,使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信条和价值取向,把好“总开关”,坚定“主心骨”,筑牢“压舱石”,自觉地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四进四信”专题教学要牢牢抓住四个环节——前提是“进”、重点是“学”、关键是“信”、根本是“用”。

要学以致信,不断提高师生对讲话精神的认知认同。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开展“四进四信”工作,就是要让大学生们真学、真懂、真信,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

要信以致用,我们不仅要了解掌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实质,而且要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激发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地放飞青春梦想,汇聚青春能量。

我们要把学习讲话精神的落脚点放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谋求发展上。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干事创业能力,教师要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学生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快速推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首都各界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R].2014-07-07.

[2] 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R].2014-03-30.

基金项目:文章为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影视文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5D055。

作者简介:臧国铭,男,牡丹江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影视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抗战历史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