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个体化孕期体重管理和饮食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2019-09-17 08:08贾微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2期
关键词:饮食控制血糖水平妊娠期糖尿病

贾微

[摘要] 目的 探讨个体化孕期体重管理与饮食控制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的应用,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妇产科在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按照入院顺序分为护理组与参照组,各40例。其中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加行个体化孕期体重管理与饮食控制,比较两组孕妇的血糖控制情况与妊娠结局。结果 护理组孕妇FEG、2 hPGB以及HbA1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早产、窒息、巨大儿、产后出血、羊水过多以及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孕期体重管理及饮食控制能够有效地控制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水平,降低早产、巨大儿、窒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确保母婴安全。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孕期体重管理;饮食控制;血糖水平;妊娠结局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6(b)-0035-02

生活水平的提高与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近年来妊娠糖尿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若未有效地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则会影响妊娠结局,出现胎死、巨大儿以及胎儿畸形等不良事件,对母婴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而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原因为孕妇体内的糖代谢出现异常,根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孕期糖尿病的发生与体重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因而孕期体重控制具有重要作用[2]。基于此,该次研究对象选取该院妇产科在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成两组后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个体化孕期体重管理与饮食控制,比较两组孕妇的血糖控制情况与妊娠结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该院妇产科收治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按照入院顺序分为护理组与参照组,各40例。护理组,初产妇26例,经产妇14例;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30.48±5.33)岁;孕周22~36周,平均孕周(29.56±2.34)周;体质量55~72 kg,平均体质量(62.45±3.29)kg;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8例,高中10例,大学及以上2例。参照组,初产妇28例,经产妇12例;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31.46±4.23)岁;孕周23~37周,平均孕周(29.13±2.45)周;体质量56~75 kg,平均体质量(63.55±4.01)kg;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30例,高中9例,大学及以上1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所有孕妇经糖筛查及血糖测定等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②排除合并精神疾病或沟通障碍者;③孕妇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该次研究。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孕妇予以少食多餐、以纤维类食物为主、避免甜食以及告知注意事项等常规护理,护理组孕妇则实施个体化孕期体重管理及饮食控制,具体如下。

1.2.1 健康宣教  通过与孕妇及其家属面对面宣传及电话、微信等随访方式详细地告知其孕期体重管理相关知识,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孕期体重的异常增长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害到母婴安全[3]。因而需要进一步加强孕期体重控制管理重视程度,防止出现孕期营养摄入过少或过量等不良情况,并根据孕妇实际BMI指数制定相应的体重增长控制范围。一般情况下,体重过轻孕妇(BMI<18.5 kg/m2),应该将孕妇体重增长的范围控制在12.5~18.0 kg之间;体重正常孕妇(BMI18.5~23.9 kg/m2),应该将孕妇体重增长的范围控制在11.5~16.0 kg之间;体重偏重孕妇(BMI>24.0 kg/m2),应该将孕妇体重增长范围控制在7.0~11.5 kg之前;肥胖孕妇(BMI>28 kg/m2),应该将孕妇体重增长范围控制在5.0~9.0 kg之间[4]。

1.2.2 饮食干预  对孕妇的年龄、体重、孕周、血糖以及尿糖等指标进行详细如实记录,并对孕妇关于疾病的认知程度进行评估,了解孕妇近一个月的饮食状况,并对摄入量及摄入频率进行计算,两者相乘得出孕妇每日所需的热能供给量,并保证孕妇蛋白质摄入占比在15%~20%之间,碳水化合物50%~60%之间,脂肪控制在25%~30%之间。中晚期孕妇还需要适当增加200~300 kcal/d,每日采取3次正餐3次加餐,总热能需≥1 800 kcal,并根据孕妇的病情实际情况及喜好等制定有针对性食谱,在一天饮食中早餐为10%,午餐及晚餐各30%,加餐各5%~10%之间[5]。

1.2.3 运动指导  依据孕妇体重增长及身体素质指导其相应的运动锻炼,通常于餐后进行0.5 h左右慢走运动锻炼。

1.2.4 体重监测  每周孕妇在家需进行体重测量,直至分娩结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孕妇的血糖控制情况与妊娠结局。

1.4  统计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经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算。妊娠结局数据以(%)形式展开,行χ2检验;血糖水平数据以(x±s)形式展开,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孕妇血糖水平

护理组孕妇FEG、2 hPGB以及HbA1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孕妇妊娠结局

护理组孕妇早产1例(2.50%),窒息0例(0.00%),巨大儿1例(2.50%),产后出血3例(7.50%),羊水过多4例(10.00%),剖宫产23例(57.50%);参照组孕妇早产3例(7.50%),窒息2例(5.00%),巨大儿5例(12.50%),产后出血7例(17.50%),羊水过多10例(25.00%),剖宫产30例(75.00%);护理组患者早产、窒息、巨大儿、产后出血、羊水过多以及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孕期并发症,该病致病因素与孕妇饮食状况具有直接联系,其可能会诱发胎儿发育不良以及新生儿低血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因而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6]。相关临床研究资料表明,饮食干预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能够对孕妇血糖水平予以有效调节,从而对病情进行全面控制,从而确保母婴的生命安全[7]。个性化体重管理则主要是根据孕妇实际的孕期体重增长情况,予以有针对性的饮食、运动以及体重监测等。通过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实施个体化体重管理与饮食控制,能够加强对健康知识的普及,制定有针对性干预目标控制体重。同时也能根据营养及体重控制目标对孕妇的膳食结构及食谱进行有效调整,消除不良情绪。该次研究结果表明,护理组孕妇FEG、2 hPGB以及HbA1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早产、窒息、巨大儿、产后出血、羊水过多以及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个体化孕期体重管理及饮食控制能够有效地控制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水平,降低早产、巨大儿、窒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综上所述,个体化孕期体重管理及饮食控制能够有效地控制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水平,确保母婴安全。值得大量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秀芳,周小霞,李芳,等.个性化饮食指导配合体重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9):59-61.

[2]  薛孟贵,齐文霞.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孕期体重变化及妊娠结局分析[J].饮食保健,2018,5(48):291-292.

[3]  曾念亲,彭丽娟,尤云花,等.孕期控制BMI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体重增長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8, 13(35):141-143.

[4]  崔彦芬.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个体化孕期体重管理和饮食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观察[J].糖尿病天地,2018,15(8):147-148.

[5]  刘洁玲,梁媛.孕妇对孕期体重增长的知信行及对妊娠期合并症和结局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18,34(7):663-665,668.

[6]  漆海宁.黄芪四君子汤加减方对妊娠期糖尿病(气阴两虚型)血清炎症指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8,10(8):41-45.

[7]  王婧.探讨运动疗法联合中医饮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妊娠结局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31):77-78.

(收稿日期:2019-03-23)

猜你喜欢
饮食控制血糖水平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新生儿血糖水平影响
比较低GI型肠内营养制剂和普通均衡型肠内营养制剂对鼻饲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炎症指标在高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药物联合饮食控制与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膳食纤维素联合常规控制饮食等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