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贯通背景下的护理课程开发研究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学校2012级为例

2019-09-18 08:58毛淑英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8期
关键词:阶段中职高职

毛淑英

(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学校,上海 201399)

护理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是当前实现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模式的一种,通过中高职贯通培养,能缩短护理职业人才的培养周期,节约培养资源,增强护理职业教育吸引力,为护理人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平台和机会,在护理中高职贯通职业培养的大背景下,合理的课程开发实践是保障护理专业中高职顺利衔接、高效进行的重要基础。目前业界对宏观层面的理论研究较多,而针对护理专业的、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实践研究很少,故以我校2012级贯通护理课程开发实施情况为例,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针对目前护理中高职贯通课程开发中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原因,以充实护理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相关理论,并为其他院校更加合理有效地开展护理专业课程创新改革提供参考。

1 我校2012级中高职贯通护理实施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3月,上海市政府颁布了《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职业教育明确提出要“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教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1]。2010年上海在7所学校、4个专业试行中高职教育贯通模式,试点专业的选择为技术含量较高,专业技能训练时间较长、社会需求量较稳定的专业,护理专业为试点专业之一。2012年,中高职贯通试点扩大到17个专业,招生人数近2 000人[2],截至2018年底,贯通教育在上海地区热度持续走高,逐步适应上海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骨干行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增长需求、满足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求。

上海中高职贯通教育模式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成绩不低于中专最低投档分数线,2011年,中高职贯通增加了面试环节,面试合格后方可填报中高职贯通志愿;2012年,护理中高职贯通规定学制6年,学籍管理分段实施,前3年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后3年按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管理[3]。贯通模式在教学上实施一体化教学,由上海健康医学院、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医院专家按照护理职业标准和职业鉴定考核要求,明确护理中高职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教学标准、一体化课程设计、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设计,形成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护理中高职贯通实施严格的甄别制度,学生在学完第一学年课程后,由学校对学生的学业能力进行甄别,甄别科目不及格者转入中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习。

2 贯通护理专业课程开发实施现状

2.1 护理就业岗位领域及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4]本校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人才的高职阶段毕业后学历层次为大专,毕业生主要就职于各级各类医院、社区和老年家庭病床医疗护理团队,为患者提供临床护理服务。

通过6年中高职一贯制培养,为各类临床护理岗位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掌握临床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5C”特征,即仁爱关怀、沟通技巧、娴熟技能、团队合作和具有批判性思维等职业素质和健康照护能力,能够从事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保健工作,服务于人民群众初级卫生保健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2012级贯通护理学制为6年,前3年为中职阶段在校学习,后两年为高职阶段在校学习,第6学年进入临床实习,课程按属性分为人文社科、基础、临床护理、综合护理、临床实践五大类,总学时为5 266。其中中职阶段总学时2 776,高职阶段总学时2 490(含临床实习40周,总学时1 200),具体安排见表1~5。

2.2 培养质量分析

经过6年的系统培训,2012级贯通护理专业共培养65名学生,其中中职及高职阶段的合格率均为100%,所有学生均取得中专及大专学历证书。2018年5月,63名学生参加护士资格证考试,有60人通过,合格率为95.24%,远高于上海平均水平,这些毕业生均在上海市各医院就业或考入本科护理专业继续学习,其中44人被上海各三级甲等医院录用,三甲医院就职率为67.69%。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六年制贯通护理系统培养的学生发展素质全面,得到了上海地区各级医疗单位的认可及好评。

表1 人文社科类课程(共1 698课时:中职段1 192课时,高职段506课时)

表2 基础类课程(共1 126课时:中职段1 102课时,高职段24课时)

表3 临床护理类课程(共740课时:中职段432课时,高职段308课时)

表4 综合护理类课程(共338课时:中职段50课时,高职段288课时)

表5 临床实践类课程(共1 364课时,全在高职段)

3 中高职贯通护理课程开发讨论及建议

3.1 课程开发现状讨论

中高职贯通衔接的课程设置中,人文社科类课程所占比重最大,占到总课时的32.25%,其中语文、体育、艺术教育类课程贯穿于中高职全阶段,表现出具有“仁爱关怀、沟通技巧”的护理人才培养思路倾向;基础类课程含公共基础课(如医用物理、医用基础化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和专业基础课程(如正常人体结构与形态、正常人体功能、疾病学基础等),除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在高职阶段有24课时的延续外,全部于中职阶段完成,说明基础课的开设是以“中职阶段为主,高职阶段为辅”的衔接方式为主;临床护理课程有8.20%在中职阶段、5.85%在高职阶段,其课程开设是以“双管齐下”的衔接方式为主;综合护理类课程除营养与膳食以外,全部在高职阶段完成。见表6。

表6 2012级贯通护理课程设置现状(%)

综上所述,各类课程在中职、高职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基础类课程为“中职阶段为主”,临床护理类课程为“中高职并重”,综合护理及临床实践类课程为“高职阶段为主”,以期达到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2 课程开发调整建议

3.2.1 开设课程适当精简化、整合化 自2010年起,上海试行中高职贯通护理培养模式,其基本设想为:对具有相同专业方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进行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方案和师资管理等一体化设计,从而加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中一个关键词为“加速”,也是就说贯通培养的理念之一是缩短护理人才的培养周期,以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的增长需求。在这样的培养理念下,2013年前,护理贯通人才培养周期为6年,自2014年改为5年制的培养模式,将6年的学习内容压缩至5年完成,其课程开设的整合化、精减化势在必行,如基础课程中的正常人体结构与形态、正常人体功能内容关联度极高,可整合为一门课程;人文社科类课程中的心理健康、心理护理内容重复,可精简为一门课程,而医用物理、医用基础化学不符合职业人才培养中的“必需、够用”原则,可缩减或不开,以此达到“加速培养”“一体化设计”的目的。

3.2.2 增设专业化发展方向课程开发 当前,上海中高职贯通护理教育主要是培养通科专业人才,尚未确立专科护理教育制度,在我校2012级贯通护理课程开设中,其综合护理类(如中医护理、社区卫生护理等)体现了专业化发展方向课程开发思路,但比重极小,只占到整体课程的6.42%。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医疗专业的分工精细化、专科化转变势在必行,在6年制护理人才培养中,6.42%的专业化课程不能满足“理论知识过硬,技能水平娴熟”的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需求。从我校2012级贯通护理毕业生的质量来看,学有余力的学生占比较高,完全有能力增加专业化护理课程的学习。在一体化课程开发设置中,可借鉴美国“专科护士”的经验,在高职阶段增加老年护理学、康复护理学、儿童护理学、口腔护理学等课程的课时比重,可以使毕业生具有更高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2.3 开发课程种类的多样化 (1)中高职贯通学源优、劣势分析。①优势:中高职贯通护理主要招收初中毕业学生,平均年龄16周岁,学生年龄小,可塑性极强,是学习技能和语言的好时期;护理贯通教育持续6年(2014年起缩至5年),学生接受专业教育的时间相对较长,达到或超过了国际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至少要接受3年以上专业教育的标准,能够形成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②劣势:中高职贯通的特点为“贯通”和“一体化”,学生只要通过中考进入护理中高职贯通院校进行专业学习,不再需要参加高考或其他淘汰性考核,基本上就可以顺利毕业,拿到大专文凭,不存在任何升学竞争;5~6年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学习,学生极易出现懈怠状态,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缺失、得过且过的现象,最终影响护理人才的培养效果及质量。(2)增加多门类、多样化课程开发力度。我校2012级贯通教育在人文社科类课程中,每学期有一门艺术教育(限选)类课程,总课时为102节,每学期周学时1节,占总课时的1.94%,远不能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动力的教育目的,故在一体化课程开发中,应开设多门类选修课程、多形式选修课程的渠道:①多门类选修课程:由于贯通学生入学时年龄比较小,每学期有限的必修课无法满足全方位、多层次、护理技能培养需求,因此,多门类选修课的开设十分必要,选修课的内容应该兼具工具性和文化性,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结合护理工作的职业特色,开设中西语言和文化类的课程,如: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入门、跨文化交际等。选修课的门类可以根据学校的师资情况、教师的研究特长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定。②多样化课程开发:选修课还可突破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通过网络和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这种方式适合正处于临床实习阶段的六年级学生。因为选修课程的开设在离开校园后可以延续,学生在实习期遇到任何问题仍有途径进行解决。另外,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4 结语

我国护理事业快速发展,对于护理专业中、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是统筹发展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在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建设中,贯通护理专业教育要靠重点课程来支撑,靠特色课程来支撑,没有合理的课程体系做基础,专业的建设便成为空中楼阁。因此,应不断加强分析和研究,以推动中高职贯通教育深入发展。

猜你喜欢
阶段中职高职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