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从先生与人工晶体

2019-09-18 02:53常新安
人工晶体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北京工业大学山东大学晶体

张克从先生(1924~2014),山东菏泽人,195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84年调入北京工业大学任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无机非金属材料教研室主任等职。在物理化学、晶体化学、晶体学、晶体生长与材料等学科的教学与科研一线工作46年。

上世纪五十年代,张先生毕业留山东大学任教后不久,到厦门大学化学系进修,师从卢嘉锡先生。回校后在化学系组建了晶体生长专门化小组(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前身)。五十年代中后期到六十年代,张先生带领研究组进行大尺寸磷酸二氢铵(ADP)晶体的溶液法生长研究,研究成果得到成仿吾校长的高度赞赏。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张先生和中科院物理所张乐潓先生牵头组织全国的晶体生长骨干研究人员编写了我国第一部晶体生长理论与技术专著《晶体生长》。其后,张先生撰写了晶体学专著《近代晶体学基础》,这两部著作分别于1981年3月和1987年2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成为当时乃至现在我国晶体生长领域科研人员的重要参考书和研究生教材,在我国晶体生长与材料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广大读者要求,都经过了二次出版和多次印刷,其中《近代晶体学基础》于1991年荣获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非线性光学晶体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BBO、LBO、LAP等“中国牌晶体”享誉全球,为促进我国晶体生长与材料领域保持这一优势,张克从先生和夫人王希敏老师合作撰写了《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科学》,卢嘉锡院士为本书亲笔题写了书名,于1996年5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1月再版。

张先生一生倾注于人工晶体事业。调入北京工业大学时,已值花甲之年的张先生在王希敏老师协助下,组织科研队伍,筹建实验室,申报科研课题,招收研究生,继续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先生在钨酸盐晶体、KTP晶体生长机制与掺质改性、高质量大尺寸ADP晶体生长、DKDP晶体快速生长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晚年的张先生依然笔耕不辍,《晶体生长》第二版《晶体生长科学与技术》、《近代晶体学基础》、《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科学》均在此期间完成。特别令人感动的是《近代晶体学基础》的改编过程,为了丰富和扩充新内容,已是86岁高龄的先生不辞劳苦,到美国搜集了成箱的资料,回国后夜以继日地筛选研读和综合分析整理,终于编写完成了再版本《近代晶体学》。

张克从先生曾任《人工晶体学报》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倾力支持学报发展,由其本人撰写或指导研究生撰写并发表于《人工晶体学报》的文章近70篇。先生勤学善思、锐意进取,渴求获取新知识的精神与实践给学生、同事和同行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先生治学严谨、甘于奉献,谦和而又高尚的师德在学校乃至晶体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多次获得校“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模范教师”、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等光荣称号。

猜你喜欢
北京工业大学山东大学晶体
“辐射探测晶体”专题
武陵春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瞰》
A review of Fukuyama’s notion of “The End of History”and its competing ontologicaland epistemological standpoints
双培计划—院校间交流
新发现
孙晓丽的油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