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发展将驶入快车道

2019-09-18 09:07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常务董事
中国科技产业 2019年9期
关键词:鲲鹏算力开发者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常务董事 汪 涛

今天很高兴来到上海,参加第二届的人工智能大会,很荣幸给大家分享,华为在人工智能和行业的智能化方面的一些思考和进展。我们看到人工智能在中国各个行业中都得到了快速应用和发展,从第三方的报告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过去一年里,人工智能在企业的应用率已经从4%快速升到了14%。2019 年上半年,全球人工智能核心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335 亿美元,相比2018 年有30%多的增长。

在中国,人工智能机器人、安防、金融、教育、自动驾驶等多个行业形成规模,占据了中国人工智能市场60%的规模,人工智能驱动了社会快速发展。刚才我们几位嘉宾都提到了算力,今天我给大家汇报的一个专题也是专门讲到了算力,我们就是要重塑计算产业生态,来加速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要经过4 个阶段,包括技术与应用的探索以及技术发展与社会环境的相互碰撞,一直到稳定发展,期待下一个GPT 的到来。我们认为当前的人工智能正处于第一阶段走向第二个阶段的一个契机。

到2025 年,我们预测企业对AI 的采用率将达到86%,从现在到2025 年,接近五年时间,人工智能的发展将驶入快车道,未来的十年,人工智能将与实体经济产生全方位的融合和碰撞。

人工智能本身作为一项技术,需要三个方面来进行使能,这当中包括算力、算法、数据。在这三个使能因素当中,我们认为算力是关键的。一般来讲,谁的算力强,在人工智能领域就会走得更快,甚至更远。据统计,现在每年的AI 论文30%来自谷歌,因为谷歌有强大的算力基础。再比如说,在当前自动驾驶领域,车厂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持,任何一款车从开发到定形、上市都需要大量的自动驾驶模型训练,一定程度上讲,算力水平直接决定了一个车厂开发一款新车的速度和上市时间,也决定着这个车未来的竞争力。

根据预测,AI 的算力每年将以10 倍的速度增长,算力对全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随着5G、IoT、边缘计算、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行业应用将走向多样化。端云协同、智能边缘、海量数据处理的场景会越来越多,应用多样性会带来计算多样性的诉求。今天的计算还依赖于现在的少数的像X86、CPU 的算力,未来由于我们处理的数据类型纷纭复杂,这当中包括了数字、文本、图片、视频、图像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这些数据会长期共存,这样我们就呼唤一个多样性算力的生态的出现。

在过去的30 年,华为一直立足于自主创新,致力于打造全世界最好的连接解决方案。十多年前,我们自己的解决方案从连接扩展到“连接+计算”,新的时代,我们的重大使命是努力为这个世界提供更为充裕和经济的算力,相信这就是我们整个行业所面临的共同任务,我们需要不断给客户创造价值来使能智能社会的加速到来。

2018 年第三季度和2019 年第一季度,华为分别发布了“昇腾” 和“鲲鹏” 芯片。“鲲鹏” 芯片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强大的通用算力,而“昇腾” 芯片致力于打造使能人工智能的NPU,使能人工智能的算力。我们希望通过“昇腾” 与“鲲鹏” 的加入,使计算产业走向多样化,满足人工智能时代对算力的充裕性、可获得性,满足普惠AI 的需求。

差不多在一年前,华为发布了AI 战略,我们的AI 战略叫全栈全场景的AI 解决方案,在过去半年里,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也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怀。其实大家很好奇,华为过去发布的AI 战略是不是还在实施当中?我在这里也给大家报告一下,去年,我们首先发布的AI 的“昇腾” 310 芯片,已经广泛应用在Atlas平台和我们的移动数据中心MDC 等产品里。我们的MDC 和国内主流厂商在巴士、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等场景已经深入合作。我们的Atlas系列板卡、服务器也在数十家合作伙伴产品,在智慧交通、智慧电力等数十个行业得到应用。

基于“昇腾” 310 的华为服务早已上线,我们已经基于“昇腾” 310开发了50 多种AI 应用。在云图像分析服务、OCR 服务、视频分析服务等多个场景下能够提供超强算力。同时我们基于ModelArts 的全流程模型生产,打通,覆盖了从数据获取、模型开发、模型训练到模型部署的全链条开发和部署环境。日均作业量和在线开发者数量都得到了快速增长,日均训练作业任务超过了4000 个,累计运行了3.2 万小时,视觉类作业85%,语音类占10%,机器学习占5%,ModelArts 的开发者已经超过了3 万多个。就在一周之前,我们发布了最新的AI 处理器,也是业界最强的AI 处理器“昇腾” 910 以及全场景的AI 计算框架MindSpore。至今,华为已经完成了全场景的AI 解决方案部署,这是从去年到今年近一年的时间内,华为在全栈全场景AI 落地的进展情况。

与合作伙伴一起,华为在智能城市、电信运营商、金融、互联网等多个行业用户提供基于“鲲鹏” 计算的数据基础设施和服务。比如,我们最近在浙江移动,在一个对性能和质量都有极高要求的电信运营商环境,基于我们“鲲鹏” 构建了网络云VORT的呼叫,对华为自身而言,我们本身就是一个庞大,涵盖各种IT 应用场景的实体。在全球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分布有华为的IT 基础设施网络。

华为本着“自己的降落伞自己先跳” 的原则,2010 年开始,我们在自己的IT 系统里率先实现我们的“鲲鹏” CPU。截至目前,我们在全球数据中心当中部署超过了10 万台的“鲲鹏” 服务器,中间涵盖了华为的研发、生产、办公等各种环境。我们相信,随着“鲲鹏” 计算产业向纵深发展,华为会与伙伴一起孵化更多的行业解决方案。在更丰富的场景为广大的合作伙伴,广大客户创造价值。

在现有的计算生态当中,Wintel的充分协作使得算力得到了极大释放,从而推动了整个生态繁荣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处理器必须要与操作系统、编译器、工具链、加速库进行充分协同才可以使算力得到最大释放,达到算力最优。

历史上也有很多企业希望在多样性计算中进行实践,但是由于没有把处理器和上边的生态环境,比如说编译器、工具链、加速库、数据库等进行很好的有机结合,所有都没有取得成功。我们认为,基于未来方兴未艾人工智能的算力需求,业界需要一个新的,更加繁荣的计算生态。我们共同努力,能够把“鲲鹏” 计算生态进行软硬件的充分协同,必然能够改变我们的计算生态,形成一个更加繁荣的计算生态。

“鲲鹏” 计算产业的发展壮大,我们希望携手产业界所有合作伙伴共同来努力发展。所以,我们呼吁围绕“鲲鹏” 处理器来共同努力,至于华为方面,我们将坚持开源、开放的原则,来使能合作伙伴的成功。面向硬件整机和软件伙伴,我们将帮助伙伴快速开发基于“鲲鹏”的PC 和服务器;在软件方面,我们将使能软件合作伙伴基于“鲲鹏” 处理器进行技术创新。在线上,我们将不断丰富和完善华为云的“鲲鹏” 云服务,使能合作伙伴更方便使用“鲲鹏” 云服务,打造自己面向各种场景的云应用;在线下,华为将提供包括工具链、编译器、加速库、数据库在内的各种开源应用,来帮助合作伙伴、开发者高效的进行运用迁移和算力的调优。

任何IT 产业的成功都源自生态系统的成功,使能伙伴是华为的重要使命,我们有三个价值主张:第一,以行业聚合应用,在金融、政府、运营商、互联网等关键行业,立足于要形成完整的生态链以及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第二,以联盟孵化的标准,通过绿色计算产业联盟、边缘计算产业联盟等各个联盟构建基础软硬件的标准体系,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第三,以社区来发展开发者。开发者是一个产业的灵魂,华为将“鲲鹏” 开发者的社区打造成计算产业的主流社区,力争通过5 年时间发展100 万个开发者,创新重塑产业,科技引领未来。

我们希望携手合作伙伴和广大客户立足中国,面向全球来打造开放的“鲲鹏” 计算生态,来迎接智能社会的到来。

猜你喜欢
鲲鹏算力开发者
算力盗用:一种新型财产侵害*
中科曙光:联合发布全国首个“一体化算力交易调度平台”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算力成为数字经济的主要生产力
算力网络场景需求及算网融合调度机制探讨
奇瑞瑞虎8鲲鹏版
向远方
华为与贵州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鲲鹏产业生态战略合作协议
怜他世上鲲鹏小,欲踏千峰渡北溟——赏析郑力风光诗
“85后”高学历男性成为APP开发新生主力军
16%游戏开发者看好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