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农增收的绿色发展之路

2019-09-19 02:28
甘肃农业 2019年9期
关键词:中藏中药材药材

本刊记者 一 得 文 / 图

“公司+合作社+基地+农牧户(贫困户)”模式

卓尼县道知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卓尼县木耳镇叶儿村,成立于2013年1月30日,注册资金500万元,主要业务是牛羊养殖、引进、销售及中藏药材、饲草料、农作物的种植、初加工、销售,合作社占地面积18646平方米。

为了便于业务的开展,负责人谢卓玛于2013年6月17日成立了卓尼县润森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并增加了有机肥加工项目。

谢卓玛向记者介绍说,卓尼县道知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牧户(贫困户)”模式,合理流转农户闲散土地,集中连片种植中藏药材。种植品种以当归、黄芪为主,还种植牧草,截至目前已流转土地800多亩,带动农户共发展种植面积3000多亩,发展社员60,种植1000多亩。由于叶儿村环境无污染、土质好,种植的中药材质量高,经检测,该合作社种植的药材符合道地中藏药材和绿色中藏药材标准。

使用了有机肥的洋芋长势喜人

工人正在挖洋芋

正在扩建的工厂

有机肥料生厂车间

合作社现有社员6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户。道知合作社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主要通过和贫困户签订中藏药材种植协议和药材统一收购合同,由专人负责种植中药材的质量,长期聘请农业技术人员进行田间指导,做到农药、肥料等投入品严格按照无公害中药材标准进行,做到中药材种植前期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中期派专门的技术人员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和服务,种植后期,将贫困户分散种植的中药材统一收购,合作社进行粗加工后,由卓尼县润森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加工并销售,大大提高了中药材的价值。

谢卓玛说,合作社在收购贫困户的中药材时,如果市场稳定,就按照市场价收购,如果市场价下跌,则按照保护价统一收购,风险由公司和合作社负担,降低了贫困户的风险,提高了贫困户种植的积极性,为贫困户搭建了一条全新的致富途径,与此同时,也实现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目前,合作社已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积极参与到中藏药材种植1600多亩,中藏药材种植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从2018年开始,合作社又增加了有机肥加工项目,目前已生产有机肥1万多吨。此项目的实施,形成了“养殖—有机肥—种植”的循环经济,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较好解决了人、畜、禽粪便的处理难题,同时可提高种植业的效率、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有效改变了农村能源利用途径,减轻农民化肥支出费用,在满足合作社自身种植业需肥量的前提下,还可以销售到周边地区。

记者在有机肥生产车间看到,工人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有机肥料”四个大字格外醒目,谢卓玛指着刚从土里挖出来的洋芋对记者说:“看,这就是用有机肥种的洋芋,没有使用别的任何化肥,长势特别好,品相也好。”

该合作社把规范运营、实现与贫困户的有效对接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提升了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和市场观念,有效助推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2018年带动贫困户65户,2019年带动贫困户13户。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合作社已辐射带动周边5个村,扶持所在村和周边村发展养牛户53户,签订了收购销售合同。

风景如画的乡村

“三变”改革“改”出一片新天地

全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卓尼县以产业扶贫为载体,采取政府主扶、村“两委”主抓、合作社运作、农户参与的发展方式,实行“村集体+公司+合作社(非公党组织)+农户”的运作模式,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建引领作用,激发农户自身发展动力,盘活土地、劳动力技术等资源,进一步拓宽农牧民增收致富渠道,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卓尼县柳林镇昌合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将药材产业与“三变”改革相结合,以股权为纽带把各种资源要素整合,推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了中药材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

合作社负责人孙德才向记者介绍说,最初,他在四川搞废品回收,完成了资本积累。每年春节,他都要回老家,过完年再去四川,就这样,来回奔波。

孙德才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他感受最大的就是农村的老龄化,大量年轻劳动力涌入城市,漫山耕地无人种,孤寡老人无人看,留守儿童无人管,农村失去了昔日的活力。

孙德才怀着振兴农村经济的梦想,经过实地考察,和当地政府领导多次沟通,共同找到了一条路,那就是成立专业合作社,它与传统包地经营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带动老百姓参与经营,建立集体农业,为成员及农户增产增收。

卓尼县柳林镇昌合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金780万元,社员102人,建有库房、药材初加工厂房及药材烘干房各一栋,购置旋耕机、地膜机等机械设备6台(套),总资产达460万元。近几年,合作社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引领当地群众大力调整种植结构,促进了藏中药材的异军突起,提速了主导产业发展,奠定了“三变”改革基础。2017年获得甘肃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2018年被评定为州级示范社。积极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牧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与兰州和盛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为和盛堂公司选建的稳定药源基地。

卓尼县柳林镇昌合药材种植展业合作社围绕“三变”改革中“三个导向”(即战略导向、问题导向和民生导向),在开展“找问题、找差距、找目标、找路径”活动的基础上,2018年,该合作社与公司签订了330吨的药材收购协议,合作社严格按照公司技术规程组织绿色生产,严把药材质量关。2019年,累计投资1200万元,种植当归、党参、黄芪等药材2830亩,并带动周边472户农牧户种植1200余亩;建设当归种子繁育田160亩、当归种苗繁育田120亩;种植高原藜麦200亩;预计年底户均可收益3000元以上。2018年,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生产资料折股、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服务、协议订单收购、就近务工等方式,带动本县5个村580余户,跨县域带动临潭县3个村130余户发展药材产业,就近就地解决周边农牧村劳动力务工1500多人次,户均务工收入达3000元以上。

同时,该合作社多渠道带贫增收。一是吸纳113户贫困户到户产业扶持资金151.9万元配股,以每年不低于8%的比例进行保底分红,其中20000元配股56户,户均收益1600元;7000元配股57户,户均收益560元。二是优先流转贫困户闲散土地,按期足额支付土地流转金。三是对贫困户种植药材以高于市场价格进行订单收购。四是优先吸纳有意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合作社务工,贫困户务工人数达到315人,人均收入3650元。2018年,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生产资料折股、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服务、协议订单收购、就近务工等方式,带动本县5个村580余户,跨县域带动临潭县3个村130余户发展药材产业,就近就地解决周边农牧村劳动力务工1500多人次,户均务工收入达3000元以上。

卓尼县柳林镇昌合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订单的形式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集中服务,统购、统销”的经营模式组织生产,成员间合作关系紧密。主要生产资料统一购买率达到95%以上。通过统一组织购买生产资料,社员不仅能放心质量,而且享受到最低批发价,生产资料平均价格能低于市场价的15%以上。社员产品全部由合作社统一包装,通过合作社组织销售,藏羊、牦牛产品统一销售率达到98%以上。

坚持以“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发展理念,以“民主议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管理机制,发展运营合作社。经过四年的发展,合作社规模壮大,合作社通过先进的结算系统和信息系统,为每个成员都建立了独立账户,成员出资、公积金量化份额和合作社交易情况等记录完整。

目前,合作社已逐步走向规范化、专业化之路,育肥技术日趋成熟,合作社发展藏羊养殖以提高牲畜的肉性能和良种率为出发点,以带动牧民增收为落脚点,通过建立良种的养殖基地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优良绿色食品,并指导合作社选育推广优良种畜。带动合作社广大和联社逐步提高牲畜的良种率,从而建立服务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藏羊选、繁、推三级良种繁育体系。

洋芋花开赛牡丹

收购来的干菌

卓尼草原

猜你喜欢
中藏中药材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图画捉迷藏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图画捉迷藏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养生妙招笑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