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APP在提升“5+3”模式下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中的应用

2019-09-19 11:20刘伟婧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每题答题智能手机

刘 超,付 玉,吴 江,刘伟婧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移动应用软件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已渗透到人们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1],智能手机已然成为人类的一个外置“器官”。智能设备在国际医学界中有了显著的增长并发挥了从医学本科、研究生教育到卫生资源管理的职能[2]。在临床实践中,对智能手机APP新技术感兴趣的医生和曾经有智能手机医学APP使用经验的人使用效率更高,智能手机的多功能性可以帮助医疗决策,搜索信息和教育应用,以及其他用途[3]。本研究旨在提高医学专硕研究生临床知识水平和技能操作能力,提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岗位胜任力,健全与住院医师并轨后的临床技能培养体系,推动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哈医大二院2016级专硕研究生120名,其中男生37人,女生83人。纳入标准:专硕研究生,能够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相关APP程序,所有参加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本人不愿意参加或对智能手机使用经验较少。

2.方法。(1)本次研究共纳入120名,采用随机法进行分组,每组60名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发放电子调查问卷收集基线数据,发放120份,回收率100%。实验组研究对象根据智能手机APP里的相关模块进行在线学习2个月时间。(2)干预效果测试,分别进行理论测试,技能测试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模式相同,考试使用手机进行,并由研究小组监督。记录智能手机APP干预前后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以及答题时间,进行学习效果的比较。

3.统计分析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作图。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非参数检验进行数据分析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1.基本数据现状描述。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一般特征、手机系统、基线数据测试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智能手机用于科研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实验组人数要多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数据的比较

注:*表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智能手机app干预后数据比较。实验组在智能手机干预后,在理论总成绩、答题总时间和每题答题时间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见图1),在理论答题时间和每题答题时间上比对照组用时要短(见图2);实验组技能成绩同样高于对照组,但提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7),在技能答题总时间和每题答题时间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技能答题时间和每题答题时间上比对照组用时要短(见表2)。

表2 智能手机APP干预后数据比较

注: *表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1 智能手机干预组与对照组成绩前后变化箱式图

三、讨 论

从智能手机干预结果来看,实验组无论在理论知识测试和技能知识测试上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在答题时间上较对照组用时缩短。这代表专硕研究生通过智能手机干预学习后,知识储备不断增加,更加熟练掌握医学相关知识和提升了技能操作能力。但智能手机APP在提升技能操作能力方面可能因为不够直观,培训的效果无统计学差异。在培训结束后的调查反馈中得知,经过培训的专硕研究生学习压力减轻,学习自由度更高,个人可支配的时间更充足[4]。因此,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学院校应加强智能手机APP的开发和更新完善,把智能手机APP应用于医学专硕研究生的学习管理中,从而帮助其提高学业成绩,提升作为住院医师的能力,达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的。

图2 智能手机干预组与对照组答题时间箱式图

猜你喜欢
每题答题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是座矿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阅读理解精练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期末小考场
阅读理解
第一、二、三章单元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