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医学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现状调查与教育对策研究

2019-09-19 11:20张红静张灿灿姜启海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幸福感跨文化留学生

张红静,张灿灿,姜启海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山东 济南250012)

随着中国大学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国际留学生来中国学习。留学生越来越多的跨文化适应和心理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多项研究表明,在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多。学习医学专业的留学生人数规模位于学历留学生各专业首位。而医学专业较一般其他专业课程多、课业重,医学专业一直被公认具有高强度的学习压力。有研究表明,医学生和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心理健康水平差、心理压力大[1]。来华留学的国际生在学习医学专业时,除了要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还要适应中国的文化,即面临文化适应和学习任务的双重压力。因此可能会有更多的心理适应问题和困难。而目前针对医学留学生心理适应的实证量化研究相对较少,而且多是一些经验总结。因此,本研究将以量化方法调查在华医学留学生的心理适应和文化适应,并与中国医学生进行比较,发现其心理适应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一、在华医学留学生心理健康与适应状况测评调查

1.研究对象。以山东某大学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163名本科外国留学生为被试,其中男生75人,女生88人;年龄18-27岁。留学生主要来自非洲、南亚等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同时抽取中国学生268人做为对照组,其中男生100人,女生168人。说明研究的目的,然后让学生自愿参加。问卷采用当场填写当场回收的方式。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43份,有效回收率84.6%。

2.研究工具。(1)一般健康问卷(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28,GHQ-28)[2]。(2)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hedule,PANAS)[3]。(3)阶梯量表(Ladder scale and life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4]。(4)文化融入策略量表(Sociocultural Adaptation Scale)[5]

3.测评调查结果分析。(1)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各项指标比较结果表明,留学生焦虑分数显著高于中国学生、社会功能障碍分数显著低于中国学生;正性情绪显著高于中国学生,负性情绪则显著低于中国学生;留学生各个时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国学生,但其自身现在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过去生活满意度(表格省略)。(2)留学生的文化融入策略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我们还考察了其文化融入策略。根据Berry 提出的“跨文化适应模型”, 文化适应分为以下类型: 融合 、分离、同化和边缘化[6]。对在华医学留学生采取的文化融入策略调查发现,以隔离型最多95人(58.3%),其次是边缘化型44人(27.0%),然后是融入型20人(12.3%),极少是同化型4人(2.5%)。文化适应的类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一般认为,融合型的心理压力是最低的, 其次是同化型、分离型,边缘化型的心理压力是最高的。但本研究结果显示:融合型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好;其次是隔离型;边缘型和同化型心理健康水平最差,跨文化适应压力大(见附表)。

附表 留学生文化融入策略类型与心理健康的相关

注:*P<0.05,**P<0.01

二、对医学留学生教育策略讨论

根据以上我们对留学生心理健康与适应状况的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相应的改进措施。

1.建立健全留学生心理健康测评辅导机制,积极开展留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从调查结果看,在华留学生积极情绪、幸福感及社会功能反而比中国学生好。说明在华留学生的一般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基础较好,其心理问题主要是由对跨文化情境的适应困难造成,是一种过渡性的。目前在华的留学生有相当比例的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女生的问题多于男生),其中主要问题是焦虑和失眠,而且其现在的幸福感大大低于过去留学前的幸福感,说明其心理问题可能与对新的文化环境、留学生活不适应有关。建议:建立留学生心理测评监控机制,发展留学生跨文化心理咨询服务。目前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监测干预体制则较为匮乏。尤其是由于他们来到异国他乡缺乏家乡亲人朋友的及时的社会支持,语言的障碍使他们也难以得到中国一般心理咨询机构的服务。因此,他们的心理问题可能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会严重影响其学业、精神及留学生活的质量,甚至直接造成留学失败。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留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和服务系统。可以参照中国大学生模式对入学新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测评,对发现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和帮助。同时,建议配备兼职的能做留学生心理咨询的教师,必要时进行专业的帮助。对他们进行跨文化适应的辅导,引导他们主动去适应新文化,减少跨文化应激,尽快融入中国文化。

2.采取积极的中外文化共建策略,促进留学生的文化融入。从我们对在华留学生文化融入策略的调查结果看,他们大多数人采取的适应策略是隔离型和边缘型,与留学所在地的中国文化距离较大。而与本研究结果也证实其最有利于心理健康和文化适应的适应策略是融入型的。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来学习医学的留学生大多来自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大多数学校现在的医学专业留学生是独立编班、住宿,实行全英文教学,这种封闭的教学和生活方式,使他们形成了留学生自己的相对封闭的圈子,较少与中国学生和中国文化产生交流。因此大多数人采取的文化适应策略是隔离型的,这种管理方式不利于他们对新文化的适应和接纳,永远是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医学留学生与中国文化的融入交流。相应的教育措施应该包括二个方面:一方面要引导留学生积极地开放地接纳中国文化。给留学生创造更多的中国文化融入与交流的条件。从教学内容上,可以开设跨文化适应指导课程、开设更多的中国文化教学内容;在教育管理制度上,可以与中国学生同吃同住、混合编班、共同上课。引导留学生多采取融入型的适应策略,更多地学习、吸收中国的本土文化。另一方面,则要鼓励留学生保留发扬自己本国文化,传播展示其母国文化的精髓。而且这种交流也可以惠及中国学生,除了可以提高其英语语言能力外,留学生的一些积极的心理品质,如较高的幸福感、积极情绪等,多元文化的视角以及开阔的国际视野也可以影响到中国学生,使中国校园文化更加多元化、国际化,把大学留学生工作的效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幸福感跨文化留学生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留学生的“捡”生活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