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短期效果对比及对患者ALT、DBIL水平影响

2019-09-19 11:20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开放式肝功能肝癌

王 剑

(衢州市中医院,浙江 衢州 324002)

原发性肝癌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给患者的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1]。现阶段,临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的开放式手术对患者创伤大,术后恢复慢。我院近年来将腹腔镜技术引入到了肝切除术治疗中,临床效果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40例均为我院自2014年7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标准[2]:经CT检查显示肿瘤均为单发;无其他严重病变;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代谢性疾病者。按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腹腔镜组与开放式组两组,每组各20例。腹腔镜组中男13例,女7例;年龄(56.15±2.61)岁;肿瘤直径(4.26±0.51)cm。开放式组中男14例,女6例;年龄(56.14±2.63)岁;肿瘤直径(4.24±0.53)cm。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开放式组:根据每位患者病灶的具体位置、大小及数量等行常规开放式肝癌切除术治疗。腹腔镜组:根据每位患者病灶的具体位置、大小及数量等行腹腔镜肝切除术。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补液、抗炎、抗感染及保肝处理。

3.观察指标。(1)治疗基本情况。记录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拔管时间、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治疗基本指标情况。(2)肝功能检测。分别于术前、术后3d、术后10d清晨采集两组空腹肘静脉血3mL,检测胆红素(DBIL)及谷丙转氨酶(ALT)指标。(3)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对比分别行t、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1.两组治疗基本情况对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拔管时间、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分别明显小于开放式组,手术时间高于开放式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基本情况对比

2.两组肝功能对比。两组术前DBIL及ALT等肝功能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DBIL水平均有降低,腹腔镜组DBIL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开放式组;术后3d,两组ALT水平均上升至峰值(P<0.05);但腹腔镜组术后10d的回落速度明显大于开放式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肝功能对比

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治疗期间,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式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对比(n=20)

三、讨 论

原发性肝癌的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确诊时往往已发展至晚期,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3]。现阶段,常规肝部分切除术是临床常用治疗手段,腹腔镜手术对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小,临床优势明显。

在腹腔镜下实施手术,可以在不牵动周围器官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加上其能够很好地暴露视野,可精细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本研究显示腹腔镜组术中表现及住院时间均分别明显优于开放式组;术后3d,两组ALT水平均上升至峰值;但腹腔镜组术后10d的回落速度明显大于开放式组;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提示两组肝功能虽然均较术前明显受损,但腹腔镜组损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由此可见,腹腔镜组患者手术创伤明显小于开放式组,因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利于伤口愈合。

综上,腹腔镜肝切除术近期疗效理想,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开放式肝功能肝癌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开放式计算机实验教学自主学习平台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