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习近平讲话的语言修辞艺术

2019-09-19 02:45付琼李致春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修辞手法运用

付琼 李致春

[摘要]习近平重要讲话和文章蕴含着丰富的修辞艺术,风格鲜明,内涵深刻,融政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习式风格”。对“七一”重要讲话中的辞格进行分类和文本分析,梳理习近平讲话的语言风格特点,旨在从语言文化的角度为读者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准确理解其思想精髓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习近平重要讲话;修辞手法;运用

[作者简介]付琼(1985-),女,汉族,安徽宿州人,宿州学院办公室秘书,政工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学研究。李致春(1986-),男,汉族,安徽宿州人,宿州学院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环境地理学、高等教育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H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08-0004-02

习近平的重要讲话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与其语言的修辞策略密不可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气势恢宏、博大精深、意蕴深厚,运用了排比、比喻、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精妙,风格鲜明,蕴含丰富的修辞艺术,体现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个性的“习式风格”。

一、用典。古人留下了辉煌、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代典籍、古典名言、名句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善于“引经据典”,被公认为是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文章的突出特点之一,也是“习语”引人入胜的重要元素。据统计,“七一”讲话中有7处引用典故。①引用“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意在强调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共产党人的重要意义,它是党战胜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引用毛泽东的“自信人生二百年”诗句,意在强调共产党坚持“四个自信”才能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不断开辟新天地、创造新辉煌;“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强调治理国家要得到人民的拥护,体现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理念;“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意在说明建功立业需要优秀人才,要重视发挥人才的优势;“己不正,焉能正人”意思是要求别人做到的,必须要自己先做到,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也体现了习近平对党的建设问题的关注;“路漫漫其修远兮”句,表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还很漫长,要不断求索,朝着目标努力奋斗。

在习近平的重要讲话和文章中,“用典”范围涵盖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史家著作、哲学杂谈等,对传统历史文化、哲学伦理等方面的经典信手拈来、驾轻就熟,却恰当贴切、提纲挈领、深入浅出,有极强的感召力和感染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为人处事、为官为政、治国理政等方面的大道理,对“经典”的熟练驾驭和潇洒运用,体现了深厚文化底蕴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喜爱,展示出高度的文化自信。习近平讲话用典常常能够广征博引、古为今用,赋予优秀传统文化鲜活的时代价值,给人以思想启迪,让人读来精神激荡②。习近平在“七一”讲话中展现了高超的用典艺术,让人感受到一股清新文风,营造出了一种雅致、含蓄的独特意境③。

二、排比。排比是指利用意义相近或相关的三个及以上结构相似、字数相当的句子或词组排列起来的一种修辞方式④。使用排比能增强语势,提高表达效果,多用于抒情或说理。“七一”讲话中多处运用了排比修辞,使讲话内容条理整齐、思路清晰,隽永有力。可分为句式排比和短语排比两种。

例1、历史还告诉我们,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复句的排比,连用了三个“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语气坚定,铿锵有力,阐释了坚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的必要性;从句式上来看,长句和短句搭配使用,表意严谨、周密、细致。

例2、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三个敬畏”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加强语气,增加语势,是对领导干部提出的严格要求。“四个用权”用排比句式强调了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权力、使用权力。习近平的语言朴实而亲切,丰富而精辟,兼具亲和力、感染力、震撼力,构成了他领导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他政治和文化修养的具体表现⑤。

三、比喻。比喻是用本质不同,却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运用比喻,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使概括性的东西形象化,往往能够别具一格,给人以深刻的印象⑥。比喻是习近平讲话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辞格,比喻贴近生活,易于识记。

例1、我们的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敢于涉深水区、啃硬骨头。我们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忍不拔的毅力推进改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

用“硬骨头”“深水区”打比方,把社会积弊比喻成顽瘴痼疾,意在说明中华民族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在深化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許多新的挑战和风险,表明了要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清除障碍、推进改革的决心。例子中运用的是借喻的手法,本体未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替代本体。在习近平的讲话中,经常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无论多么严肃的政治问题或理论问题,都能轻易地表述成老百姓的日常用语。如在谈反腐倡廉时用“苍蝇、老虎一起打”,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决心。

例2、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坚守“三严三实”,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结合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反腐败工作谈到“总开关”问题,例如把“三观”比喻成人们思想上的“总开关”,这个“总开关”拧得紧不紧,事关党员干部能否坚守“三严三实”,“总开关”一旦松动,势必会影响人们的行为、作风,形象地说明了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作用⑦。

四、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习近平讲话中还常常综合运用两种及以上的修辞格,即辞格的兼用,形成了鲜明突出的修辞效果。

例1、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连用了三个“不是要……,而是要……”,构成了排比句式;不唱“独角戏”喻指中国绝不走强大后就称霸世界的道路,“后花园”喻指谋求自身小圈子利益,“百花园”喻指中国深化与各国的互利合作,努力实现各国共赢,巧妙、形象地概括了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与外交政策。该例综合运用了排比与比喻两种修辞效果不同的辞格交织在一起使用,珠联璧合,相互补充,增添了讲话的文采和力量。

例2、60多年的实践证明……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化用了“继续赶考,交新答卷”的典故。赶考指古代社会读书人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来博取功名,现在常用来比喻为了完成某件事情而面临的考验。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时,毛泽东就使用了“赶考”一词,他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⑧。“赶考”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提出的,主要包含了两大考题:一是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二是接受人民的考验。习近平在2013年7月在西柏坡考察时再次提出了“赶考”问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⑨”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程,一路重任在肩,披荊斩棘,始终走在超越自我的“赶考”路上。习近平重温“赶考”的重大警示及时代意义,说明党面临的考验远未结束,还要继续保持“赶考”的精神状态,继续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超越自我,以优异成绩向人民交出合格答卷。该例句中,用典与比喻两种修辞彼此融合,浑然一体,把思想内容表达得更加丰富多彩,鲜明有力,收到了良好的修辞效果。

五、结语。认真研读习近平的重要讲话、文章、报告等,总能让人领略“习式”语言特有的亲和力、感染力,以及较强的穿透力和冲击力;既娓娓道来,和风细雨,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真正能入耳入脑入心入神⑩。习近平讲话对多种修辞手法的熟练、巧妙运用,既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又生动形象地阐释了严肃的政治理论、政治问题,风格鲜明、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政治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习式风格”的政治话语同党中央所提出的转变作风、反对形式主义的理念一脉相承,不说空话、不说套话,切实改进文风,使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去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总之,加强对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语言风格和特点的学习,对整顿党政机关文风,提高领导干部文化素养、转变工作作风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注释]

①10个数字读懂95周年讲话[EB/OL].睿壳网.http://www.ruikr.me/n/9628277.

②杨振武.习近平用典序言[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25.

③高远.习近平讲话的修辞学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9.

④黄伯荣,廖绪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40.

⑤孟继群.学习习近平同志的语言艺术[J].中国领导科学,2015(6):61-62.

⑥王凯.浅析习近平的语言风格[J].学理论,2014(28):9-11.

⑦陈锡熹主编.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30.

⑧陈锡熹主编.平易近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84.

⑨耿建扩.弘扬“赶考”精神 交出满意答卷[N].光明日报,2014-03-29(06).

⑩文秀.习近平讲话的语言风格及特点[N].学习时报,2013-12-09.

猜你喜欢
修辞手法运用
小说语言分析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我的空中楼阁》中的艺术手法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