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地理思维过程在高考中的体现及启示

2019-09-19 02:59冯秋萍张铁牛
广东教育·高中 2019年8期
关键词:里海考查素养

冯秋萍  张铁牛

地理综合思维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地理学科的内容和学科属性特点而提炼出来的,它是地理学的基本思维方法,是培养其它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地理综合思维过程是在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对复杂的地理要素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归纳、评价来透析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过程。它是培养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的基础。

近年高考对学生综合思维的考查已经提升到足够高的位置,一般是以区域加主题的方式展现某一“地理过程”的时空演变,要求考生分析地理过程中的要素变化引起的不同结果,调动考生综合思维的能力。本文以2019年高考全国文综I卷地理37题为例,谈谈地理思维过程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以及对高考复习的教学启示。

一、 高考原题呈现

【例1】(2018·年全国Ⅰ卷,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变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图1所示是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6分)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6分)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4分)

【参考答案】

(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二、试题分析

本题的设问延续了近年小切口深挖掘的设问特点,继续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辩证思考和推理的能力。同时通过创新设问形式考查了考生的应变和创新思维,进一步突出高考的选拔功能。

第(1)小问,采用复合设问的设问形式,要求学生在掌握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基础上,分析山脉隆起对里海的影响。本小问的精妙之处在于“纵向深,横向广”。纵向深,即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地貌”“水文”“气候”等地理学科核心概念,并能够基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进行分析,综合思考,阐释山脉隆起对“地貌”“水文”“气候”的影响;横向广,要求考生必须在审题的过程中意识到本设问是复合设问,设问中提示答题方向,要紧扣“地貌”“水文”“气候”的变化来分析山脉隆起对里海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图2所示)。如果审题漏掉前一句的提示信息,答题就很有可能会偏离方向。

第(2)小问,属于缘果索因的逆向设问思路,从地理事象(里海一度是淡水湖)反推地理过程(解释原因)。本小问从时(末次冰期晚期)空(里海)综合的角度考查了考生推理和阐释地理过程的能力。考生必须明确时空尺度和水量平衡原理,并基于“里海一度是淡水湖”的地理事象和“水量平衡”原理,推断该区域的水量收支的关系变化。 根据里海是淡水湖,推断里海的补给量大于蒸发量,再结合时间尺度末次冰期晚期分析里海的蒸发小和补给大的原因。

第(3)小问,属于地理过程的推理分析,考查水体盐分变化的原因。本小问的难度相对较低,解答本小问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时间范畴是补给类型发生改变之后,还需要明确盐分的“收入”与“支出”,分析蒸发对盐分进出的差异影响。

第(4)小问,以板块运动知识考查地理事物的发展与演变,考查了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啟示——以考定教

从本试题特点来看,渗透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着重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对指导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只有高效且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关键能力,培养学科素养,提高得分效率。

基于近年全国Ⅰ卷地理的命题特点分析,笔者认为,教师与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夯实基础知识,重视地理过程

知识即素养,没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学科核心素养则无法落地,成为空中楼阁。以本题为例,考查的地理概念“淡水湖”、“咸水湖”,关键知识“板块运动规律”、“河流补给”等,都是考生备考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地理知识。没有夯实的基础知识支撑根本无法参透“淡水湖”和“咸水湖”的演变差异,更无法推理地理过程的形成原因。

目前全国卷注重对学生“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强调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因此,高三的复习除了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扫除知识盲区外,还应该关注对“地理核心概念”的本质理解。地理核心概念中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区域环境动态的“变化”就是对本质的深入挖掘。例如题目中里海曾经是淡水湖,后来变为咸水湖,其实就是把握地表径流量与区域降水量,蒸发量,下渗,地下径流的水量平衡关系。

在复习中,尽量减少死记硬背的知识,要把知识结构化、原理化、过程化,把多个地理要素进行有效整合,构建起知识框架,从而减少备考中的记忆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本题的第1小问考查了地貌、水文、气候等要素的综合,这必须要有扎实的知识架构,而这种知识体系的建构和提取并不是通过死记硬背获得的,而是对地理要素进行有效整合,搞清楚他们之间的地理联系,才能纵深运用这些地理核心知识。

(二)转变学习方式,强化综合思维

全国卷的考查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地理过程”特有的性质和特点,也要求我们的教学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地理过程”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研究和还原“地理过程”发展演变的过程和环节。加强学习的主体性体验过程,为学生创建主动式的、探究式的学习条件,让学生通过自我感悟形成自我的思维方式。我们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懂得从时空的角度来观察、研究地理事物,形成地理时空思维,让学生在研究“地理过程”中可以发挥想象、猜测等,进而推断地理事物的过去和预测地理事物的未来。例如本题的第4小问正体现这点。

在高三的复习阶段,还要精选能够体现地理逻辑思维的题目,在答案的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还原地理过程,强化综合思维。例如大气受热过程、水循环过程、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内外力地貌形成过程等,都能够集中体现地理过程的知识点和思维的训练。

(三)善用思维导图,培养逆向思维

在设问或答题中,很多时候是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来进行推理的。逆向推理目标性强,思维导图逻辑清晰,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帮助考生理清因果关系,增强作答的逻辑性和准确性。例如本题的第2小问和第3小问,都可以运用思维导图逆向推理,如图3、4所示:

第2小问——里海为淡水湖的因果关系思维导图

四、結语

每一年高考全国卷综合题的考查内容和区域主题都在发生变化,但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是不会变的。近些年对地理过程的考核也比以往更加重要,体现出强调地理概念原理,注重地理逻辑思维,注重地理要素动态变化,强调地理综合能力等特点。地理过程中体现明显的地理逻辑,需要清晰地了解地理要素的发展变化,以及各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对地理思维的培养需要通过师生不断互动的体验教学过程实现,在复习中,选择真实的情境为载体,选择有效的地理学习方式。

高考具有立德树人、选拔人才、引导教学的功能,因此在今后的高考备考中,要把握住高考动向,重视对学生地理思维过程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三的复习阶段,要精选出能够很好体现地理逻辑思维的题目,在讲解的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注意地理过程的时空演变,运用正确的地理原理和正确的逻辑思维逐步还原地理过程,把地理过程逐步肢解,才能够建立起对地理过程的正确认知方式,也才能够形成对地理思维过程的正确培养方式。

责任编辑   李平安

猜你喜欢
里海考查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里海适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吗?(答读者问)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里海虎